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激趣教学的探讨
2017-03-27陈君玉
陈君玉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对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的重要学科,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激趣教学发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激趣教学;方法探究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学,对于小学生身心全面成长有着一定的意义。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充分领会音乐的艺术特性和魅力,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成长阶段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教学,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将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激趣教学就是要让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将最大的兴趣带到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提高音乐教学成效。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激趣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激趣教学的开展,可以让老师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激趣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这个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激趣教学调动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而且通过激趣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激趣教学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在老师的鼓励下,激励学生懂得互相关心、自强、自爱。应用激趣教学还可以让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甄选,选择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激趣教学的具体方法
要想让学生学好音乐,塑造他们的艺术天赋,就必须找准学生的需求点,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有效的激趣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艺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这堂课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美妙的声音、唯美的画面等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被多媒体画面中的场景所吸引,从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对美好事物渴望的心理相结合,通过多媒体音像画面开展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生《小蜜蜂》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画面通过课件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一只又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都开始劳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音乐歌曲知识,还可以教会学生一定的生活道理,小蜜蜂都这么勤快地采蜜,那么我们作为学生也更加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通过生活导入,激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将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天赋。因为小学生各方面的思想、语言表达能力都还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逐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将歌曲中的词、曲、义联系起来学习,让学生可以在音乐词曲赋予的感受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天赋。如,老师在教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每一年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的“大阅兵”场景,结合我们平时在学校中的升国旗仪式,这些为学生多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联想当时的场景,配合雄壮有利的音乐,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3.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各种真实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还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自由地翱翔,不受课堂的约束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读谱知识讲座、音乐会鉴赏以及其他的节奏训练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歌唱比赛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歌喉展现在众人面前,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从而增强自信心,认真学习音乐;而在音乐会鉴赏中,老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该从哪些方面欣赏音乐,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在听完音乐会后,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对音乐进行鉴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内涵,懂得音乐带给人们的乐趣和奥妙。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激趣教学法,不仅体现了激趣教学的艺术所在,还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最适合学生音乐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激趣教学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学习不仅是在曲目的演唱技巧上,更多的是要学习音乐所要表达出来的内涵。这种激趣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效果,为学生以后音乐天赋和艺术感的塑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黄婉霞.浅谈“激趣—参与—拓展”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实践[J].音乐大观,2012(11).
编辑 赵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