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课记

2017-03-27胡云霞

江西教育B 2016年12期
关键词:白描外貌板书

胡云霞

“好客山东欢迎您”,是沿途看到的山東电视台的旅游广告语,但并非只是广告语,一踏上齐鲁大地,我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山东人的热情好客。问路时,你能得到详细又准确的指点;吃饭时,必是大大的盘子盛着满满的菜。我们辗转千里,换乘数次,苦坐十几个小时,只为全国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而来。我们满怀着对语文教学的热情,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憧憬,竟不觉一丝的疲惫。

两天来,我们一共听了七节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课和三个学校的经验介绍及一个专家报告。感触颇多,不能一一道来,只想谈谈山东常文萍老师的那堂课——“走近鲁迅,少年闰土”。这堂课带给我的感觉,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课之伊始,常老师就利用课件分别出示了王熙凤、林黛玉、关羽、鲁迅的外貌描写的片段,让学生根据片段描写猜出人物。课件所选人物的外貌描写片段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学生一看就能猜出来。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同时切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走近鲁迅,进入将要学习的主题,一举数得,不可谓不妙。

常老师的课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回顾导语,交流资料”环节,我基本看不见教师。教师给了学生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单,用一句话交流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回顾这单元导语中的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思维碰撞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密不透风的下一环节——“学习《少年闰土》,初识作家鲁迅”。我们来看看常老师在此处设计的教学流程: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在印象深刻的地方,简单地写写感受。

2.出示重点语句,结合具体词语,学生自由谈印象,随机板书。

3.品味写法:鲁迅为什么只抓这几处来表现闰土呢?

4.补充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你发现了什么?(认识白描的写法)

5.小结写法。

6.品读另一处外貌描写。

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认识并学习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白描。接着补充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白描手法,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可见,常老师在备课时,以生为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之后,又是轻松愉快的对话交流与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交流着“我”与闰土相处过程中的新鲜事,展示着自己感兴趣的个性朗读。再让学生自由品读《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片段,感受鲁迅的童年记忆,走近鲁迅先生那温暖动人的一面。在清亮的配乐声中,知识就像涓涓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里,流进听课教师的心里,流进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从容的,在板书鲁迅印象环节,上台板书的几个孩子一笔一画、一撇一捺,无不沉稳有力;学生是真诚的,在同学间的评价中,我听到了有礼貌的对答,自然有序;学生是真实的,虽然对于“四角的天空”理解得并无深度与新意,但这就是学生们真实的思考,这就是他们目前的知识基础。教育并非强加给学生一个有深度、有内涵的标准答案,而是在学生心中埋下思考的种子。卢梭指出:“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它特有的成熟状态。”学生思考了,表达了,就已经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太过完美的见解,反而有作秀的嫌疑。

课有尽,意无穷。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白描外貌板书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