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从 “阅读”踏上“悦读”的旅程

2017-03-27祝小英

江西教育B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熊阅读绘本

祝小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支持幼儿的早期阅读,使其从“阅读”踏上“悦读”的征程呢?

一、巧设阅读环境,让幼儿“想读”

《指南》中要求,“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园应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及不同活动环境中提供形式多样、丰富的阅读信息,激发幼儿主动阅读、主动表达的兴趣。

1.注重年龄差异性

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教师可在班上设置一面照片墙,把幼儿的生活照贴在上面,激发幼儿想看、想说的欲望;中大班幼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教师可结合一日活动的晨间、餐前等谈话活动,创设“我来说新闻”“每日一故事”“天气播报员”等阅读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来进行报道。

2.注重互动趣味性

幼儿晨间游戏中,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用废旧纸盒作为游戏材料设计了“找朋友”的语言游戏。老师制作一个六面不同动物图案的骰子,并将幼儿分为甲乙两队进行“谁是我的好朋友”的竞赛。甲乙两组轮流扔骰子,扔到哪个动物图案,幼儿便到筐子里取出相应的动物卡片(可以是一张也可以是两张)并说出其关联,得到同伴认可后,将卡片取走,放在自己队的筐子里,最后看哪组幼儿手中的动物图片最多即为胜者。如:扔到老鼠,小朋友对应地拿出大象,并说大象是老鼠的好朋友,因为大象会保护老鼠。

此外,教师在语言活动区可运用“错误法”“猜谜法”等开展猜字游戏。教师绘声绘色地说出谜面,当幼儿猜出谜底为“苹果”时,教师拿出的却是“香蕉”的字卡,引起幼儿捧腹大笑。幼儿在欢快的笑声中加深了对字词的印象,并激发了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

二、妙选阅读方法,让幼儿“会读”

巧妙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是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的途径,其中以下几种阅读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均是促进孩子们掌握正确阅读方法的有效策略。

1.圖文互译法

在阅读初期,应从“图”入手,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在开展早期阅读时,从幼儿喜欢的绘本入手。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加深对图画阅读的理解,提高推理、归纳能力。如《小熊绘本》的画面色彩鲜艳、形象可爱,有较强的吸引力,与图片对应的旁边有内容简洁、字体较大的文字说明。教师可先让孩子看图,引导孩子把握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当孩子会讲述图画故事后,能逐步地学会认读文字故事,明白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并逐步学会完整、连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2.联想猜测法

早期阅读是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精美的画面引发幼儿观察和猜想,激发幼儿再度阅读的兴趣,并且引发幼儿不断深入思考。联想猜测法是教师不断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学会自主阅读,幼儿就该问题进行联想猜测、讨论与表达。比如,在阅读绘本《狐狸爸爸和鸭儿子》中狐狸爸爸孵化鸭儿子的那一节时,可采用联想猜测法:看看狐狸是怎么孵蛋的呢?(请幼儿边观察图片边说)对啊,把鸭蛋压破了,就什么也没得吃了。那怎么办呢?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并学会主动思考。又如,在绘本结尾部分,狐狸想:“少了顿大餐,多了一个儿子,我这只聪明的狐狸怎么干了一件糊涂事呢?”你觉得他糊涂吗?为什么? “为什么”类型的问题让幼儿把握故事的因果联系,学会解释前因后果。联想猜测法是早期阅读活动中比较常用的指导策略,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并且为幼儿提供了用较为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

3.艺术再现法

在绘本的世界里,绘本画家们用各种艺术创作的方法,让绘本成为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创作方法,老师要用心去发现,并提供条件和时间,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直接感知和体验。幼儿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自主的创作。如通过拼贴、拓印、绘画等艺术手法,将阅读的故事进行改编或者是续写,还可以引导幼儿按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制作有序、连续的“连环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强调的不是创作技巧,而是关注幼儿能否运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再现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绘本的理解,作品完成之后还可以请幼儿讲述自己作品背后的故事。如艾瑞·卡尔采用了孩子易掌握的拼贴方法,做成了《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书。幼儿阅读完绘本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用拼贴艺术来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在一定程度深化了幼儿的理解。

三、乐享阅读体验,让幼儿“悦读”

1.游戏体验

从孩子们对绘本阅读分享与接受过程中,可以看出阅读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社会性和愉悦性,而所有的游戏都具备这样的特征。因此我们本着“让幼儿像喜欢游戏一样爱上绘本阅读”的宗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运用各类游戏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阅读。如:绘本故事《不要再笑了,裘裘》,为了让幼儿体会裘裘是怎样学会装死的本领,以及对词语“闻来闻去”“戳来戳去”“晃来晃去”的进一步理解,老师与幼儿一起玩“大熊来了”的游戏。(游戏玩法:幼儿扮演裘裘,老师扮演一只可怕的大熊,请一个小朋友扮演熊宝宝。游戏开始啦,大熊来啦,扮演小负鼠裘裘的幼儿躺在地上装死,大熊和熊宝宝先在幼儿身上闻来闻去,然后在幼儿的身上戳来戳去,最后晃来晃去。扮演小负鼠裘裘的孩子们,都坚持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装死,大熊和熊宝宝摇摇头,看来,咱们没有小负鼠可以吃了,我们走吧!大熊走啦。)再如:大班绘本教学《石头汤》的理解体验环节,老师可在宝贝厨房进行,让幼儿从家里各带一些调料或菜,老师把幼儿带来的东西与幼儿一起做好,让幼儿一边读一边吃,一边体验书中的“吃”,体会分享的快乐。幼儿正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快乐,自然会喜欢上阅读。

2.表演体验

表演体验就是通过阅读故事中的内容,用表演游戏的手段再现故事情节。表演体验要求幼儿首先要熟悉故事情节,对故事有较深的理解,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夸张地表演出来,这对幼儿的记忆、理解、语言与表演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故事表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展现。

(1)绘本皮影戏。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和幼儿一起将绘本中的角色设计制作成皮影小人或皮影小动物,小朋友拿着皮影小人或小动物在幕布后面,边操作边表演讲述绘本故事,部分小朋友在台前做小观众,表演完再相互交换角色。

(2)亲子绘本剧场。对3—6岁的儿童来说,在未能识字之前,要想看懂绘本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必然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当幼儿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倾听着他们温柔的话语——这种有身体接触的亲密互动方式,不仅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进幼儿与父母间的和谐与亲密,还会使他们自然地产生对阅读的渴望,从而深深地爱上阅读。为了让这种和谐与亲密的画面延伸,幼儿园每周六开设亲子绘本剧场,通过共读—共演这个过程,把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信息都由大脑及动作诠释为慈爱、安全、惬意、温情和父母的爱的过程。在幼儿深切地感受着爱的力量、智慧和温暖的亲子绘本阅读与表演中,早期阅读也自然地成为学前儿童幸福、愉快的早期“悦读”。

早期阅读教育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绘本的核心价值和幼儿的学习特点,选用最恰当、最适宜的策略为达成目标服务,让幼儿在经典绘本阅读中留下美妙的体验,踏上快乐的“悦读”旅程。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四幼儿园)

□责任编辑 卢筱红

E-mail:420572259@qq.com

猜你喜欢

大熊阅读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