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比方教数学
2017-03-27黄金新
黄金新
打比方,作为说明的一种方法,教师通常在语文课里提及。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弱,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巧妙地运用他们熟悉的生活知识打比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结合学生生活环境打比方。数学源于生活,用学生生活情境打比方,学生最容易接受。教学“口算小数乘法”时,笔者叫陈恒同学演板,题目是3×1.5。他站在黑板前,不知怎么动笔。我提示他,不会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他还是无从下手。看到他的窘态,班上的同学发出轻微的嘲笑声。大家都知道,陈恒是班上的数学特困生。用什么方法让他开窍呢?束手无策之际,笔者忽然想到陈恒家里以种菜为生,他一定跟随爸妈卖过菜,就以卖菜打比方。于是我问道:白菜1.5元钱一斤,买3斤要多少钱?他脱口而出:4.5元。我有些意外,问他怎么算出来的。他说:先当白菜1元钱一斤,3斤3元钱;另外5角钱一斤,3斤1.5元,加起来就是4.5元。我给他加深难度:1.2元一斤的萝卜,买2.5斤要多少钱?他稍作思考,马上答道:3元。他照样说出了计算过程。再出几道类似的题目,他都回答出来了。他每答对一题,台下同学都发出一阵掌声。他哪里是不会口算小数乘法啊?其实早就熟练掌握了。我告诉他,口算小数乘法,就用卖菜的方法算:3×1.5,把1.5看成1+0.5,3分别和1、0.5相乘,然后将积相加。
2.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打比方。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打比方。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不少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有困难,学生都有和兄弟姊妹分饼干吃的经历,笔者以妈妈给兄弟姊妹分饼干吃打比方。一块饼干,自己分得多还是少?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教学:
(1) 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教师问学生:一个饼平分给两兄弟吃,一人分多少?学生知道是一半,也就是;平分给三姊妹,每人,你分得的饼干有之前多吗?学生回答少了,也就是。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
(2)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教师问学生:全家5个人平分一块饼干,你能分多少?平分两块呢?分一块得到的多还是分两块得到的多?学生显然会说分两块得到的多。也就是。由此总结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3.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打比方。教学分数乘除法时,有一道智力提升题:,请将a、b、c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学生能比较已知数的大小,但这道题目中a、b、c是未知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分别求出a、b、c是多少,再作比较。然而,题目中并没告诉积是多少,无法求出a、b、c。
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方法:
(1)假设积是某个数。便于计算,假设积是24。分别求出a=15、b=32、c=24,得出a (2)运用分数除法判断:同一个数,除以1,商是它本身;除以比1大的數,商比这个数小;除以比1小的数,商比这个数大。也可得出a 第一种方法计算过程浪费时间,第二种方法有些基础差的学生难理解。怎样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作出判断呢?笔者想到了打比方。三个乘法算式,积相等,好比是每两个同学一组,三组同学完成相同的任务,如果同一组中的一个同学多做了,另一个同学呢?学生马上回答:“另一个同学就少做了。”如果一个同学少做了呢?另一个同学就要多做。学生清楚地知道,三组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因数越大,未知的因数就越小,即,从而很容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a、b、c的大小:a 总之,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熟知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学时恰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豁然开朗。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剑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