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课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指导作用探析

2017-03-27王玺于红旗刁节涛孙兆林

大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王玺 于红旗 刁节涛 孙兆林

[摘 要]研究生研讨课的专业性较强,主要是针对本专业学生,研讨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法。这类研讨课往往会引起很多其他专业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在选课的学生中,其他专业学生数量超过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以固态存储技术研讨课程为例,教师要探索以新技术为授课内容、指导学生研讨新技术的研究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关键词]研讨课;固态存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2095-3437(2017)03-0182-02

一、提出问题

研究生的研讨课旨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法,一般授课对象为高年级硕士生和博士生。因为这类课程对于新技术和新理论讨论较为深入,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所以本专业的学生选修这类课程比较多。面向全校研究生的选课系统给其他专业学生敞开了一扇大门,他们对于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以及研究方法也非常感兴趣。我们在过去几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在某些选修课中,接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选课学生是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专业领域距离该门课程跨度较大,其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相对薄弱,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些学生更加希望能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不同领域的新进展与研究方法。

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需要额外注意这一点,让讲授和研讨内容兼顾本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既让本专业学生掌握新技术和新理论,也要让外专业学生听懂,并且能够把在课程上学习到的研究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教师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目的,讨论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学术创新点,指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完成课程研讨。

本文以固态存储技术研讨课程为例,总结了以新技术为授课内容、指导学生研讨新技术的研究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研讨课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国防科技大学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了一门固态存储技术研讨课,经过几年的教学,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一)以学习新技术和新理论为授课内容

固态存储技术最近十几年发展迅猛,其中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涌现。[1]这门研讨课主要讨论固态存储技术中关于存储芯片、主控制器、传输接口、数据安全、阵列存储等方面的新技术研究。课程涉及面比较广,每一个研究方向都有很多新技术值得研讨,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纵览全局,较为全面地介绍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主要新技术和新理论,然后落足一点,详细介绍某一项新技术。

以学习新技术和新理论为授课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和创新意识。选课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不尽相同,他们在理解时会有差别,所以教师在介绍新技术时要由浅入深,详细分析新技术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案以及应用效果,对于其中很有创新性的算法以及工艺要给学生逐层分析清楚,因为这些创新的想法和做法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二)指导学生研讨新技术的研究方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讨论新技术的研究方法,因为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研究方法有时是相通或者类似的,解决方案也能找到相似的做法。所以教师不仅要解释清楚新技术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并实现这些技术的方案。

例如,在均衡损耗这一章(均衡损耗是闪存芯片寿命管理的一种方法,考查芯片内部每一个存储单元的使用情况,设计合适的算法和控制程序以达到对所有存储单元实现均衡的磨损[2]),教师会提及动态均衡损耗和静态均衡损耗两类算法[3],并指导学生将两种均衡损耗类比,首先分析动态和静态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研究这两种均衡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挑选较新的学术论文,分析其中的算法并对比效果。

动态和静态这样的分类方法在其他研究领域中也会出现,在研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自己研究领域里与动态均衡损耗和静态损耗类似的研究方法,并加以对比,这样的研讨方式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三)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

在授课和研讨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指导他们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学术创新点,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小论文。

尽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的能力有所不同,但是课程设计的宗旨是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指导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科研中的每一个环节,让他们接受系统的训练,并将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

三、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法

笔者以固态存储技术研讨课程为例,谈几点实施以上教学方法的体会和具体做法。

(一)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指导研讨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需要教师提前指导

例如,对本专业学生,要提高研讨难度。指定新技术关键词,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文献、阅读并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鼓励他们寻找可能的改进方法或创新点,自己设计算法和实现方案,并且付诸实施,验证后撰写小论文,并投稿发表。其中的重点环节是指导学生寻找改进的方法,这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教师需要指导他们多阅读对比不同的文献,对比其中的改进和创新点,让学生逐渐掌握研究方法。

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减少一些指导环节,他们只需要达到最关键的一步就可以了,即寻找可能的改进方法和创新点。因为专业领域不同,强迫他们完成算法并撰写小论文及发表并不太现实,但是思维方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其他专业学生研讨时,要格外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对他们自己专业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教师需要提醒其他专业学生不要只关注本专业,还要保持对其他领域的好奇心,并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该课程的研讨中。

(二)教师提前设计好大报告选题,兼顾不同专业学生

较为专业的题目可以指定本专业学生选择,较为基础的题目可以由其他專业学生选择。让学生选择好题目后,教师需要在课下给每一名学生予以具体的指导,并给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讨的机会。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学生的收获也增加了。

在固态存储技术研讨课程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设计好了20个确定的题目。学生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些题目,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就将自己选好的题目交给教师。即便学生选题时有重复,教师也可以划分更细致的研究分支给不同的学生。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和研讨过程中,一边思考自己的选题,查找文献并阅读,一边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研讨其他选题,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在学期末完成自己的大报告,并准备课件答辩。

(三)鼓励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思维方式的碰撞

在课堂研讨时,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会就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其他专业学生普遍发言较少。虽然他们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往往不太切合实际,却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对本专业学生是很有启发的。所以要多鼓励其他专业学生发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有时会产生很有价值的创新观点。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讨时,要格外珍惜这些思维的火花,可以在课后指导本专业学生实现这些有趣的想法。

四、结语

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在研讨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到该课程的研讨中。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选题、指导步骤,并在课堂上鼓励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虽然这样教师的工作量比单纯的授课增加许多,但是学生都收获颇丰。

经过几年的授课,我们总结了以新技术为授课内容、指导学生研讨新技术的研究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冬. 大话存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Micheloni R, Crippa L, Marelli A. Inside NAND Flash Memories[M]. Springer Netherlands,2010.

[3] Micheloni R, Marelli A, Eshghi K. Inside Solid State Drives (SSDs)[M].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Incor?鄄porated, 201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地方性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