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云帆的“三峡玫瑰”

2017-03-27王颖张宇

党员生活 2017年3期
关键词:过闸船闸三峡

王颖 张宇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万里长江之上,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巍然坐落,规模举世无双。

当年,建设者们削平了18座山头,硬是在坝区左岸山岗中为它劈出一条道来。来往船舶过闸,要生生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着实无愧于这“天下第一闸”的称号。

而在几公里外的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指挥中心,作为“天下第一闸”的指挥中枢,正全天候为三峡船闸的安全准确运行保驾护航。

“请与二号闸联系,注意安全!”在指挥中心的最后一排工位上,罗静温柔地通过高频提醒船方,在厚厚的记录本上写下船舶的进闸时间后,她牢牢盯住显示屏上船舶过闸的动态。

50岁的罗静,长年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早早白了发,眼眶也因日夜颠倒的作息常年绕着一圈乌青。但乐呵的她,笑起来有股特别的亲和力。

作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指挥中心计划编制员,她只是通航基层的一名普通女工。可作为这黄金航道上的“指挥家”,她这朵“三峡玫瑰”绽放出别样的铿锵风采,远眺千帆,已然运筹帷幄。

下岗女工的逆转人生

1997年,30岁的罗静作为现场调度员,第一次走进葛洲坝船闸处二号闸的集控室,俯瞰潮平岸阔、船行如织的长江水道,手下是抬手间就能开合重达800吨闸门的精密机器,巨大的惶恐和紧张扑面而来……

罗静的父母都是葛洲坝船闸的老员工,她自小就听着船员们的航行故事长大。高中毕业后,她当过幼儿园老师、骑着自行车冒着风吹日晒跑过销售、站过柜台卖过纸张油墨、还当过一天连轴转12小时的印刷工人。

“我嘴巴笨的很,推销跑不了几单业务。”回忆年轻时在宜昌市包装印刷工业公司工作的日子,罗静笑得有些腼腆。经理后来安排她“站柜台”,她把每种纸张油墨的特点牢牢记下,有人询问她便耐心讲解,不少顾客都愿意当回头客。一个月下来,她的营业额竟超过之前三个人的全年销售额,成了业务“标兵”。

此后十余来年几经辗转,下过岗待过业,罗静早早尝到生活不易。终于在而立之年接老父亲的班,成为了一名“船闸人”,罗静对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满怀珍惜和敬畏。

初和通航调度工作打交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让罗静的惶恐与紧张如影随形,她暗暗告诫自己:“我要多学多做,免得丢了这份好工作!”

她慢慢发现,船舶过坝调度是一项综合考虑水位、流量、气象、船舶尺度、装载、功率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一艘船舶航行、停泊待调度指令、进闸、出闸再航行,看似简单,但装多少、装什么、何时进,和哪些船一起进,怎样进得公平、安全、高效,都无不时时考量着通航管理人的智慧。

第二年,罗静被调到临时船闸调度室。那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让过闸船舶出现大量积压,原地待闸一等就是十几天,船员经常在高频里面漫骂。

“他们骂天、骂地,罵临时船闸,也骂集控室工作人员。骂声响彻一片,感觉永无止歇。”上班的时候,听着不绝于耳的辱骂,罗静控制不住哭了出来。

但是,每每想到自己儿时走水路往返上海老家时,都要行上四天三夜的漫长航程,思家心切的她常盼着船儿快点开。何况这些船员在这荒郊野外,天天对着茫茫江水,过闸无望,生活枯燥。“我恨不能帮这些船儿插上翅膀,帮他们越过大坝。”

从此,罗静刻苦钻研船舶排挡知识,主动联系船舶航行动态,提前作出排挡安排。不久之后,罗静不仅熟练掌握了排挡技能,经她手的闸次任务,总能百分百完成,从没有闸次延误的情况。

2002年4月,三峡船闸即将建成,需招考50名新员工。出于对永久船闸的向往,罗静报了名。

为了备考,她把自己关在单位的毛坯房宿舍,没日没夜地复习了一个多星期,近200页的复习材料被她翻得卷了角,里头的题目也背得滚瓜烂熟。

考试的那天终于来了。罗静走进考场时,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小腿肌肉因为过于紧张而止不住地颤抖,熟悉的题目却如何也记不起该如何动笔。

66分,第55名……本以为就这样与机会失之交臂。

让罗静没想到的是,她赶上了扩招,幸运地迈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可是,罗静心里并不好受,靠后的成绩让她在年轻同事里始终抬不起头。“我咋就这么笨!”罗静心里藏着深深的自卑。她告诫自己,虽然自己考试比不上别人,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理由落后!

可是当她面对三峡船闸如此众多繁复的世界级设备,她的小腿肚子再次因为紧张而颤抖起来。

为了尽快掌握设备性能,罗静顶着烈日一趟趟地往返在办公室和船闸,记录无水调试、有水调试的各种数据,分析整理,找出规律。她带着干粮,一遍遍重温操作步骤,在模拟屏上一次次地演练,熟悉着不同水位条件下的输水程序及补水厚度,模拟着各种故障现象、处理程序及对策。

2003年5月,三峡船闸正式接管前的岗位竞争考试中,罗静凭着娴熟的技能本领,一举成为集控运行操作的佼佼者。随后的一年,罗静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名曾经的下岗女工,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着笔写下自己的逆转人生。

59公里河段上最好的故事

然而考验接踵而至。

举世无双的三峡船闸,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总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工艺最繁琐的通航建筑物,在政治敏感度、安全风险度、社会关注度、民生关联度极高的三峡通航河段,船舶过坝调度难度也是世所未有。

事与愿违,由于设备和人员都处于磨合期,人员操作不熟练,设备常常出故障。加上之前较长时间的断航,大坝上下积压了大量船舶。双线每天只能运行16-17闸次,远远不能满足船舶的实际过闸需求。

一时间,社会关注度空前高涨。耳听着船方一次次焦急询问,望着领导焦急的面孔,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罗静心急如焚。

那夜,一艘长198米,宽32米,带着4只拖船的大型货船要过闸。按照以往“大船先走,小船后走”的经验,罗静让大货船先进入闸室。

这大货船小心翼翼,开得分外缓慢,一同过闸的两艘小船不得不慢吞吞地跟在后面。

下一闸等过闸的船员等得直冒火,不停通过高频和电话催促,骂声不断。“我恨不得下去推着船走!”罗静急得坐立不安,却也无计可施。这一闸整整过了近6个小时。

这件事深深刺激着罗静,她一遍遍问着自己:“我一直以来的工作方法是不是有问题?过去师傅们传授的经验是不是还有改进的空间?”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调度船舶的最佳办法。

自此,每逢罗静当班,她必定要记下经手过闸的所有船只的型号、长宽高、吃水深度等信息,以及闸门开合、进水放水等过闸流程所需要的精确时间。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总结,400余天的工夫,她记满了整整7本16开大小的厚笔记本。

2004年,时任三峡船闸管理处处长的齐俊麟发现,有一名管调度的员工当班时,船只过得又快又多,别人8小时的班只能过两三闸船,她却能过四五闸。员工们都喜欢和她合作,连船方也对她赞不绝口。

这名员工就是罗静。

“先散船后船队,先小船后大队,先货船后客船”,在输水时间内,与船舶及时沟通。罗静打破常规,优化传统的排挡方式,并本着为船方着想的初衷,手勤、脑勤、口勤,不仅加快了船舶过闸速度,也确保了运行安全,摸索出一套“预排档,预通知,精排档”的方法。

“预排档”,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计划、船舶操纵性能、通航环境等诸多因素,合理安排进闸;“预通知”,在排档方式确定后,提前明确告知船舶具体进闸时间及靠泊位置,让船舶心中有数,进退有序;“精排档”,在船舶正式进闸时,根据船舶实际、气象水文等情况进行细致指挥,引导船舶快速、安全过闸。

2004年10月,三峡局将这种排档法在三峡和葛洲坝两大船闸加以推广,交通运输部正式将其命名为“罗静排档法”。很快,三峡船闸日运行闸次数已从最初的17个闸次提高到32个,每年可多过876闸次,节约直接成本4000万元,消弭了船舶待闸的社会压力。

“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工作,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罗静丝毫不敢松懈。2007年,她从三峡船闸调入通航指挥中心,成为一名计划编制员,纵览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全局排班调度。

恰逢全新的调度系统上线试运行。年近40岁的罗静对计算机接触甚少,却一进岗就被要求熟练运用由雷达、电子江图、GPS等高科技手段构建的通航调度指挥、安全监视等系统。她的压力接踵而来:“我常常做梦,梦见闸室里面没有水,船却进来了,一阵冷汗。”

她一笔一划记,一点一滴学,要求自己把每一个细节都钻懂吃透,甚至把工作中这股较真的劲头带到了生活里。罗静笑着说:“女儿常说我都有点强迫症了。”

一提起女儿,罗静既是甜蜜的,也是内疚的。“有一次下了夜班,一早抱着女儿去打点滴,因为太累和她一起睡着了,一醒来发现药水输完,孩子的血回流了一大管。”罗静心疼的眼泪都掉了下来。多年来,繁忙的工作让她很少陪伴女儿,却意外培养了女儿的独立能力,这让她收获了一丝欣慰。

凭着这股韧劲,罗静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不久便找回了得心应手的工作状态,并且又开始了新的大胆尝试,她和同事们创新“链式调度、滚动发航”全新交通组织模式,创造性地实施交通组织安全“源头控制”,使船闸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三峡南北线船闸最多时达到34个闸次。不仅提高了船闸通过能力,也创造了长江上最好的安全通航形势。

“其实我们的工作如果只是追求不出错,不会花太大的功夫,但是罗师傅爱钻研,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这让大家都非常佩服。” 三峡通航指挥中心系统维管员王前说道。

“坦诚地说,我的身上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却见证着这59公里河段上最好的故事。”尽管罗静早已是远近闻名的业务能手,她对工作的敬畏之心不曾改變。

“罗婆婆”的温柔力量

“指挥中心,我们船过闸申报成功了吗?”

“喂,怎么还不让过闸?我们船上快没有吃的了!”

“那艘船明明在我们后面,怎么让它先过?是你家亲戚还是关系户啊?”

“高频里此起彼伏的声音啊,经常让人格外紧张焦虑!” 三峡通航指挥中心交管中心主任郭艳告诉记者,“干我们这一行的,都有个职业病,回家之后完全都不想说话了。”

指挥中心作为安检部门、运行单位、船舶联系的纽带,承担了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在流量加大、遇大风天气,船舶积压严重期间,高频广播更是难得停歇、一次班要接上数百次的电话。“下了班耳膜都是疼的。”罗静也苦恼,但因为爱操心爱啰嗦被同事昵称为“罗婆婆”的她,这次把“婆婆嘴”带到了工作中,一展“罗婆婆”的温柔力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罗静深知,她的服务态度代表着三峡局的形象。为了让来自于五湖四海的船方听懂、理解并按照要求执行排船命令,罗静向自己的女儿学习普通话。她对镜练习,请字当头,说话和气,有问必答,耐心热情,百问不烦。当船方有困难时,她主动与船方联系,尽快想办法帮助解决。

2008年奥运会期间,船舶安检几率提高到“逢五抽一”。一艘船连续三次被抽,船方将怒气全撒到指挥中心身上:“你们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又抽到我们的船?”罗静刚跟他们解释完。没过多久,船方又怒气冲冲地打来电话:“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一下午,船方反反复复打来几十个电话。

三峡通航指挥中心运维办科长杨利看不下去了:“我来跟他们说,你别管了!”

可罗静仍然不恼,一遍又一遍地跟对方解释,终于让船方冷静了下来,接受了安检。

杨利心里不由越发敬佩“罗婆婆”,他告诉记者:“咱们原来的指挥中心,大家普通话说得不好,全靠嗓门‘镇场,整个办公室那是一个赛一个嗓门高。罗静来指挥中心之后,扭转了工作氛围,大家慢慢地也跟她一样,从原来大声的喊话变成用轻柔的普通话耐心与船方交流,尽心尽力、忍气吞声做好服务。”

声声汽笛中,罗静感受到了船方从抱怨声到感谢声的万千变化。

“罗姐,你平时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就让我请你吃个饭吧!”陈利是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主任,与罗静认识十几年,他和他的船员们都十分信任罗静。他常常叮嘱自己的船员:“你们有什么问题找我反映,别老找指挥中心的麻烦!”

可是罗静从来不给他这个机会:“不行不行,只要你们安全过闸就好了,吃饭就不要了。”不是罗静不近人情,对于他们来说,廉洁纪律是高压线,不能有丝毫怠慢。

三峡天地大有可为

得益于三峡大坝及葛洲坝枢纽的兴建,长江航运极速发展,每年数十万艘次船舶通过船闸、升船机往来,使三峡河段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交通组织最复杂的航段。

2011年,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成为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水上高速路,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航道”。

罗静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建功立业标兵暨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成为2008年奥运火炬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2014年获中华技能大奖……

各种荣誉蜂拥而来,罗静有点受宠若惊:“做事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感觉这些荣誉好像从天上掉的馅饼。”

2015年,“罗静工作室”、“罗静大师工作室”先后挂牌成立并开始相关工作。罗静通过言传身教,将技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她的多名“徒弟”成为工作室和所在单位的骨干,成长为全国船闸技术比武的冠亚季军。罗静为通航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中坚力量,更让劳模精神、党员的责任意识薪火相传。

好一朵美丽的“三峡玫瑰”,罗静带着一名基层工人的朴实担当、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三峡天地,大有可为!

如今,三峡升船机投入试运行,新的考验又至。她正以“罗静劳模工作室”为阵地,带领她的团队,瞄准现代三峡通航组织指挥的新课题,发起新的攻关。

责任编辑 何四新

猜你喜欢

过闸船闸三峡
江苏内河航道船舶优先过闸现状与经验
三峡船舶过闸计划的智能编制与优化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船闸
五级运行闸次排序对三峡船闸上行过闸效率的影响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用于船闸撞击防护微孔塑料的计算与分析
船舶过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