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秀企业文化的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探索
2017-03-27李存勇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现状,阐述校内实训室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从企业文化环境、课程体系、评价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内实训室 优秀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4-03
校内实训室作为中职学生锻炼技能和职业感知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感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不仅要求配备与企业生产匹配的实训设施设备,而且更需要在实训室中营造高度仿真的职场环境氛围,将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因此,应将校内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进行高度对接,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深度融合。本文阐述中职学校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从企业文化环境、课程体系、评价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盲目跟风,建设思路不明。实训室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积淀,结合所开设专业特色,通过与行业、企业对接,进而建设适合学校发展、适合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在教育部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很多中职学校的实训室文化建设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快、展示效果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效仿本科院校、中职学校类比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之间相互模仿,可谓盲目跟风,缺乏建设思路,无法体现办学特色,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文化包装公司,专门外包学校文化建设业务,但这种情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缺乏特色的。
(二)流于形式,内涵彰显不足。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应该彰显内涵,通过文化内涵建设对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养目标。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着力于将校内实训室建设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但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管理、简单的宣传布置和最基本的设备布局上,如校园文化墙的打造、文化橱窗的设立、宣传标语的布置等,却鲜有对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作进一步的思考。把校内实训室建设引入企业文化简单理解为将企业的口号、规章制度等张贴于墙,以此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殊不知这些只是企业文化表象的东西,真正的企业文化内涵并没有融入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因为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些标语口号,其内涵的核心在于经营理念的具体落实,在于文化氛围对每一个员工行为态度的影响。
(三)封闭办学,脱离市场主体。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锻炼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职业认知感,因此,实训室文化建设应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才能发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作用。现实中,一些中职学校在进行实训室文化建设过程,根本没有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或者调研的企业不具典型性、代表性,由此所做的建设方案没有与市场相联系,更实现不了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熏染。
二、校内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新教学理论及教育政策的强力推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提出已久,各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点是实训室文化的建设。教育部于 2010 年 11 月 27 日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训室专业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着力点”。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同时强调“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强有力地推动着职业学校对校内实训室建设的重视。
(二)提升自身水平及竞争能力的刚性需求。随着国家近年来对“重点职中”“示范性中职学校”等建设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在诸如学校基础建设、实训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方面已经达标,但很多学校在“软实力”的配套建设上显得捉襟见肘,如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具备优秀企业文化素养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与优秀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实训室文化建设缺失等。为此,在各中职学校建设方式趋同的现状下,为加强校际之间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的育人效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对以上“软实力”建设的需求愈来愈强。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岗位技能的同时,经过实训室所营造的企业文化环境,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及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训室文化建设措施
(一)营造基于企业工作环境的实习实训环境。实训室作为学生入职前的模拟工作环境,除了完成其对技能的实践锻炼外,更需要通过还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工作岗位的设置使学生身份顺利地从“学生”到“员工”的完美过渡。要实现校内实训室的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岗位工作环境一致,第一,实训所需设备与企业主流生产设备相一致,达到设备操作的兼容性;第二,实训开出项目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职责相一致,保证工作流程的一致性;第三,实训场景布置与企业办公环境陈设相同,实现学习场景的真实性。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实训室實习过程中体验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其职业素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职业岗位的感知能力。
(二)制定基于校企文化整合的中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多体现在学校对学生常规约束方面,这种管理的僵化,带给学生迟钝甚至反感的情绪,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导致学生进入职场的不适应。因此,建立基于校企文化整合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学校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校企结合的管理制度,如引进企业“7S”管理制度,签到制度,请、销假审批制度等。通过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系统的管理制度,将实训室打造成真实的工作场景,在仿真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接受企业化制度的管理,既可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又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及入职的适应性。以学生请假为例,传统方式是学生填写学校统一格式的请假条,由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批准,校企文化整合的管理制度下,可以通过实训过程中设置的不同的工作岗位,由学生(员工角色)提出请假申请,根据企业审批流程,按请假天数报经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逐级审批,最后留存档案,并作为成绩(业绩)评定的构成部分。
(三)构建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学校在制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在翔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上,通过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制定完成。学校通过编写“岗位”教学需要的“项目”教学教材,辅以诸如“理实一体化”“项目式”等全新教学模式,按照企业要求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体现在教材,学校在开发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训教材时,应重点分析工作任务,以此把握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并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而这类教材的编写如果脱离企业的参与将无法实现,因此,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调研”“请进来指导”“校企合作订单”等方式制定教材,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实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初衷是为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的问题,但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却偏离了这个建设的意图,为了达到“双师”的硬性指标,部分中职学校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了降低“双师”认定的标准、选派理论教师短时间企业培训等方式,但这些做法虽然满足了“量”,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法保证“双师”队伍的“质”。因此,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老师不仅有着更为熟练的实践技能,而且具有企业文化熏陶的职业素养,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会带来更大帮助。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做法:第一,聘请合作企业优秀员工为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讲课;第二,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三,安排专业教师陪同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在辅助管理学生的同时,作为企业员工进行实践锻炼。总之,提升“双师型”队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证书”的“双师”,更应该在工作经历上进行考核,才能更好地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内实训环节中。
(五)建立企业化的生产经营性实习实训基地。随着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国家提出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已纳入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为有效实现“工学交替”的实训场所为广大学校所研究。中职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一个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或经营性功能分析,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建设“校中厂”或“厂中校”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学生结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经营性实训环节提升就业技能,培养就业、创业的意识,同时也为推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包括对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带来便利,最重要的是通过具有经济效应的实训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知感,加强了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职业精神及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程度,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在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室文化时,一方面应注重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将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融入教学环节中,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可将企业建设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而不是学生)去参与企业生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达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的双重目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本着环境育人的基本理念,导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染,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转换角色,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吉良新,仪孝法.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引入企业文化探析[J].武漢职业技学院学报,2009(4)
[2]马昀,陈志华.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
[4]方振龙,马骏,于福权.基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文化内涵建设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3(28)
[5]周芳.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文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作者简介】李存勇(1984— ),男,四川南江人,硕士,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研究方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