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独立学院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27杨瑛
杨瑛
摘 要 独立学院基本上脱胎于名校,转型期能否立足自身实际,构建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或公办高职高专的定位将关系到独立学校未来发展之路。经济管理往往是目前独立学院的基础,属于既可“高大上”,也能“接地气”的专业,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契合新经济形态和新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大商科”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可突破传统的教育层次分工束缚,更可以促使构建“独立”之能力。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23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 basically originated from schools, transition can based on its actual situation, build a posi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or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ll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the future. Economic management is often the basis for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which belongs to the "tall", also can "down to earth" professional, practical need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its institutional flexibility fit the new economic form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will be able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division big busines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als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ce" ability.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mode
1 我国独立学院发展沿革
独立学院肇始于1999年的教育产业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上说是极大地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独立学院起初是以依托公立高等教育作为公立高等教育补充的身份和形象出现,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似乎很清晰,现实却是立足于自身的师资和学生资源无法找到有力的着力点,办学模式的路好像越走越窄,处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在过去的十六年中,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后,即借助母体高校办学的“依附期”、增强办学自主性的“独立期”、规范设置为民办普通高校的“转设期”(详见表1)。
2 独立学院“独立”发展的政策环境
独立学院在寻求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在“名”(名校名字的光环)与“利”(相对高的收费定价)的现实双重背景下,发展的挑战和压力不可避免。教育部于2008 年 2 月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號),明确了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等教育,颁发毕业证书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不再颁发母体学位证书后)。自此,在与依托学校间的关系上,独立学院抬起了走向“独立”的第一条腿;然而,独立学院原“以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定位不甚清晰,其与我国公办理工类或综合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区别和联系似乎仍是说不清道不明——公办高校的教学没有那么“高大上”,独立学院也没有那么“接地气”,总有点或高或低悬着的感觉。因此,近八年的过渡和摸索,独立学院并未能完成第一步,第二条腿依然无处落地。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明确指出地方本科髙校应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总体目标是争取在三年的时间里,建成一批就业质量髙的地方本科转型示范高校。试点范围包括了民办本科髙校和独立学院。2014年,已有15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已被批准成为教育部的转型试点髙校。独立学院似乎已经走到发展定位的十字路口。
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将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但是如何区分应用技术型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将成为定位的难题,向上还是向下,甚至怎么是向上和怎么是向下都无法分清。没有清晰的定位,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将无处立意。
因此,为走到十字路口或仍在迷茫中的独立学院清扫迷障,基于独立学院之“独立”,打破既有模糊教育层级分工,聚焦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最具现实基础的经济管理学科先行先试,结合经管类人才培养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资源的日益开放性和社会性,研究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希冀独立(民办)学院成为中国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活力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之不“独立”
现行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大多集中在部分种类。根据对2015年275所独立学院的统计表明,有一半的学校设置了会计、工商管理、英语、计算机、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艺术设计等专业。绝大多数专业是母体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
创办独立学院的大多数母体高校都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传承积淀的校园文化,并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和优势,有着自己明确的办学定位。作为独立学院,尽管有母体高校的光环照耀,但毕竟办学历史较短,又缺乏办学经验,经费投入保障力度弱于公办学校,简单参照母体高校的办学定位,而不是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问题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尚没有根据外部需求的变化,找准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
4 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独立”定位
4.1 经济发展及其趋势之于经济管理多层次人才的需要
如果说在工业1.0的蒸汽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仍然是固守传统的理智训练;在高度专业化为主要特点的工业 2.0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通才转向培养专才;工业3.0时代,人才培养开始走出过度专业化的误区,形成了通识教育与半开放式的专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特点。
全球科技革命在工业4.0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加快定制化规模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产业形态的发展。为此,人才培养新模式将需要进一步强调综合化、实践化和个性化,要突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加强与相关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独立学院层次学生在强调本专业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目前,独立学院脱胎于母体的固有的院系与学科、专业设置,固然有助于大学研究功能的发挥,但如果过细、过窄的专业划分,缺乏横向的学科交流,既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教学综合化,独立学院还应注重教学实践化。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并不以职业技能或特殊职业的要求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力,即在一个领域里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工作的能力。
4.2 技术更新发展之于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移动技术、无线通讯的出现,使得身处各地的学习者也能获取他们所想获取的任何知识。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真正由“海量”变成了“云量”。在这种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应从过去那种“三中心教育”(一位教师、一本书、一个教室)转向开放的外向型教育模式,它建立在信息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社会化的基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将失去滋养的基源,无法适应未来的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5 适应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将独立学院作为“独立之个体”,以不与公办本科院校进行所谓高低分工、不与高职院校比地位高低为前提,独立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的主要区别应在于资源输送渠道,公办本科院校来自国家财政,独立学院来自社会或个人。独立学院有“独立”于传统公办教育体系的机制灵活性,应更具有创造性,应突破与公办本科院校进行所谓不同教育层次分工的本不应有的束缚。在工业4.0时代,对人才需求趋于综合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的趋势下,独立学院应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专业性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打破经济与管理“专业化”分类培养的传统,以“大商科人才培养观”为指导,突出以“综合性”为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以“大商科人才培养观”为指导,即在商科人才培养的经济、管理专业领域,在大一、二的教学过程中,将培养方案分为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将大学四年的学习划分成经管基础理论学习与经管基本实训技能阶段、具体专业理论学习与具体专业基本能力或技能培养阶段、前沿理论学习与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具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把以上三阶段培养有机结合、衔接。
(2)突出以“综合性”为特点,即设计柔性架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大商科”下,设置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四大培养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注重经济、管理两大学科专业的相互交融性,实现综合能力可以纵向提升;同时注重经济、管理专业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关学科专业的横向拓展的柔性特征,完善专业选修课机制。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应具备广博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联系实际。建设跨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应用能力平台,打造跨专业实训与实践,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实验平台,按照商务实践中的某一业务流程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体验企业的业务流程;同时,完善“双创”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各种竞赛活动和创业活动等,使经济理论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6 结论
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体制机制的灵活性,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之“独立”在于“独”辟 “大商科”教育之路,“立”足于承认经管人才天赋的存在,“既然天赋,必然因材施教”,突破公办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传统的教育层次分工束缚,促使学生可以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的个性化能力,不再拘泥于专业分工以及空洞的形式化的研究,以自身的实力创造有价值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樊哲,钟秉林,赵应生.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对策建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3/4):24-27.
[2] 程春梅,邸彥彪,张晓芬.本科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1):117-120.
[3] 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1.37(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