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应行走在幸福路上

2017-03-27李国茂

江西教育B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师生读书情感

李国茂

纵观全国的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在落实“周考、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模拟考”,还冠以“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的诱人口号,把一个个鲜活的知识像烙煎饼一样翻来覆去地“炼”,把一只只美丽的小天鹅烤成了焦黄的板鸭,把一颗颗水灵灵的心烤成了干瘪的骷髅,学生成了枯燥知识的容器,练成了分数的擒拿手,还冠以“一切为了你好”的托词。校长、教师俨然成了“分数控”。川北某市期末质量监测的分析报告,几项指标的数字精确到百分位,但是,有一件事让人非常尴尬,一个考试成绩较好的学校,五月母亲节,要求学生用信件给母亲送温馨祝福,可是学生连信封的写法都搞不清楚,更别说信中亲情的表达、文字的书写了。

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记住、记牢、煎熬、透支式的学习方法并不鲜见,完全脱离了教学的本质。小学识字教学,有的要求学生一个生字抄写多少遍,到了中学,甚至要求学生背诵某类题的答题规范,各种强迫手段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教师绞尽脑汁,家长不断硬逼,学生心力交瘁。近似体力劳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耗尽,创新思维萎缩,探索精神缺失。

如当前的语文教学,大多依赖教学参考书,唯恐“离经叛道”,很难容下学生的奇思妙想。“雪融化了,一定是水,不能理解为春天。”文本的狭隘解读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解读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压力和学习热情严重倒挂,把文学鉴赏的愉悦变成了操作技术层面的枯燥,实乃语文教育的悲哀,这也是语文教学颇受诟病的硬伤之一。

教育是用文化知识滋润孩子的心灵,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为了实现教学的幸福,应该指导学生尽可能去功利化,不掺杂任务,让他们快快乐乐读书,通过读书洗涤心灵的尘埃,打开智慧的窗户,通过读书涵养自己,成长自己。再没有“戴着脚镣跳舞”的尴尬,只有顺风行船、饱览世间美丽风景的惬意。读书与快乐相伴,就会把人生之树浇灌得枝繁叶茂,一路就有硕果累累的喜悦。

追求教学幸福,应该让课堂和谐,师生打成一片。和谐是师生情感的培养基,和谐是师生情感的发酵池。可以把师生比作一个雁群,这个群里知识分工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远方飞翔。课堂应该是充满喜悅的,师生在课堂上一起用心交流,一起表达自己的感悟。课堂应该是发扬民主的,大家民主探究,自由表达,各抒己见,万流归宗。课堂应该是激动人心的,一个成功的探索,一个小小的感悟,甚至一个奇葩的想法,师生都可以互相激励,心与心在碰撞,心与心在融合。课堂和谐了,师生的交流就会顺畅,课堂就会成为情感的共鸣场。

教学,应该多多关注师生的幸福指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芟除荆棘,让教育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师生读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爱读书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我们一起读书吧
麻辣师生
读书为了什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