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深刻内涵

2017-03-27水英姿胡文哲

党史纵横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战略

水英姿+胡文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和国际大事,陆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深刻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乃至世界面临的理论、策略和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这一深刻内涵,对于理解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主要特点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内涵博大精深,具有一系列显著特点。

一是视野广阔,透过宏观看焦点。习近平站在全国、全世界的角度,广泛深入地了解、分析、思考国际国内的形势、矛盾和走向,从推进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出发,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社会、民生、法治、党建、军事等广泛的领域,發表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符合客观规律的、顺应民心祈盼的独到见解。

从国际关系来说,随着中国的崛起,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影响的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鼓噪“中国威胁论”,采取政治的军事的手段,对中国进行围堵、扼制和威胁。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物。”为了应对美国的霸权主义,鼓励一些发展中国家勇于摆脱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控制和束缚,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习近平在每个外交场合都明确宣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宣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相处、互惠共赢的政策。如,对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指出,“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在谈到中国与非洲各国关系时,习近平又提出“真、实、亲、诚”的四字方针,把相对贫困的非洲拉入自己的“朋友圈”。可以说,习近平用八个字,就使中国赢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他们与中国友好发展的愿望和行动,有效地应对了美国的围堵、扼制、打压,中国的话语权在全世界得到积极回应。

二是战略前瞻,透过现实看战略。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战略思维,不仅对我国面对的大量的现实问题逐一进行具体地深入地分析研判,而且善于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找到其中内在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从而提出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决策。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可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战略决策的最精彩杰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多元并存的国际关系,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许多相关国家甚至包括域外国家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参加为“一带一路”建设筹集资金的“亚洲建设投资银行”,不少国家争相成为创始成员国。习近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提出两项事关改变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格局,事关发展中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事关协调中国周边外交走向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主张和倡议,用经济策略,达到政治目的,从而打破了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封堵、扼制和打压,使中国的“朋友圈”更加壮大更加巩固。

三是逻辑缜密,透过复杂看关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严峻挑战,习近平提出,“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在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领会和实施过程中“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习近平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系列讲话,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治国理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寓意深邃,透过内涵看精华。习近平的重要系列讲话所体现的治国理政战略思维,不仅清楚、准确、生动、具体地把每一个问题阐释透彻,很容易为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而且还可以从中领会其中深刻的寓意内涵。如,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无数事实证明,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所以,要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弄明白历史怎样走来、又怎样走下去,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了教育党员和干部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把坚定理想信念落实在日常工作、生活的全过程,习近平还语重心长地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习近平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样高度概括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要求每个党员和干部应该自觉克服思想滑坡后出现的腐败苗头,确保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五是表述生动,透过语言看要领。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阐述治国理政战略中,既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严谨的科学性、深刻的理论性、明确的原则性,又具有生动的文学性、故事性、寓言性、风趣性,把许多严肃的主题用艺术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使人易学、易懂、易记、易办,体现出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战略思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文学素养、丰富的百姓情结、生动的语言风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关于反腐败的讲话中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习近平用“打老虎”“拍苍蝇”的通俗易懂说法,表达反腐败的决心和政策,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得到最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样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效果尤佳。

习近平在关于反腐败的多次讲话中,还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等生动而内涵深刻的语言和经典语言,阐述党反腐败的决心和要求,用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提炼了反腐败的重大主题,成为易懂、易记、易办的要领,起到“一句话概括一个文件”的作用。

习近平用生动、通俗、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某一主题的内涵,可谓张口即来有感即发。习近平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惠及最广大的农民,农民都小康了,才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还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来表示反腐败的勇气、决心和信心。可以说,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不论涉及哪个领域,包括国际关系,他都能随时随地用生动、形象、风趣、接地气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提炼主题,取得令人记住、发人深思的效果。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指导地位的确立

習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经过全党全国几年的贯彻落实和实践检验,充分证明其科学性、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也充分证明把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是形成全党共识,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的高端指导地位。习近平入主党中央之后,基于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领导工作经验,很快就对在新时期如何推进治国理政工作胸有成竹。他说:“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从2012年11月17日主持党中央工作仅一周时间,就坚持通过中央政治局定期集体学习,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学者的介绍、讲解、建议,一个方面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提出治国理政战略,使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形成共识,既能够结合各自的主管范围,制定和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的顶层设计,指导和督促各地方、各系统认真实施,又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党全国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就是在全党形成共识,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中形成共识,体现了习近平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和坚持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在全党全国各方面工作指导地位的结果。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从实践经验中形成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目标的需要。

二是制定发展方略,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的巨大指导效应。他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为了落实和实现这个国家发展方略,习近平主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并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具体地指导协调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很快使全国各项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壮大。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经济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二,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从贫困达到温饱、从温饱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习近平在回顾几年来发展历程时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实践证明,正是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战略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指导作用,才保证了我国能够应对各种重大挑战、抵御各种重大风险、克服各种重大阻力、解决各种重大矛盾,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三是重视执政能力,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的深远指导意义。习近平在制定治国理政战略的同时,就认识到,要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确保治国理政战略得到全面落实和持久坚持,必须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切实理解、真正接受、认真贯彻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治国理政战略的能力,以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对提高干部领导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习近平指出:“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有时还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使之履职执政能力明显增强,不仅适应了当前工作对领导能力的要求,而且掌握了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的能力。这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工作出现思路创新、谋划深远、勇于开拓、措施扎实、成效显著、深入民心的根本原因。

四是人民群众满意,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的宗旨指导理念。习近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败,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的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正是在习近平强烈的宗旨意识指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大事实事。如继续减免农业税、实行农机补贴、实行城乡社保全覆盖、扶贫脱困、贫困地区搬迁、教育扶贫、保障性住房等数十项惠民生的政策;同时加大力度,整治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严重腐败和“四风”问题。这些,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由衷地崇敬习近平,热爱共产党,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的各项决策。正如习近平所说,“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直到2016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还谆谆告诫“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發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办了大量“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尊严感、满足感、幸福感,更加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念。

五是世界舆论赞佩,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的广泛国际影响。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中国以大国的身份和姿态,参与世界事务,往往对世界范围的重大决策起到举足轻重的“压舱石”和“助推器”作用。习近平在各种国际场合发表的讲话,无论涉及哪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的主张、态度、做法,都受到大多数国家的理解、赞服和支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西方理论正在被质疑,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了《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通过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仿效的榜样。曾经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习近平对这些评论表示,“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美国人迪内希?德?索萨在他的著作《一个国家的自杀》中谈到,“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今天,短短几十年,这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一度是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可在未来的10年里,他们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许多外国专家学者和当政人物对中国发展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所取得的成果已经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并给予高度评价,这说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具有世界性的指导意义。

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坚决认真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应该作为全党在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时候,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将载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闪耀灿烂的时代光辉。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战略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灯塔颂歌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露胎印花罐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