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与诗歌的珠联璧合

2017-03-27江轻舟

音乐爱好者 2017年3期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尼诺夫拉赫玛

江轻舟

2017年2月11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感人至深、意义非凡的纪念音乐会——“致普希金——纪念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逝世一百八十周年朗诵音乐会”。音乐会汇聚了表演艺术名家,如濮存昕、姚锡娟、达式常、肖雄、严晓频、王耀庆,以及我特别关注的俄罗斯功勋艺术家、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安德烈·皮萨列夫(Andrey Pisarev)教授。音乐会的主题自然是纪念、回忆以及歌颂普希金留下的伟大作品,如诗歌《我并不厌倦生活》《自由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及诗体小说《奥涅金》节选等,采用的形式是诗歌朗诵伴有竖琴以及大提琴两种乐器的配乐,而诗歌之间则由钢琴独奏予以连接,主要来自俄罗斯浪漫派音乐重臣柴科夫斯基以及拉赫玛尼诺夫。

在音乐会之前,我很好奇钢琴家如何选择合适的曲目来配合音乐会的主题。据钢琴家所说,主要是根据情绪或情节的相似性来选择,但并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契合,因为诗歌与钢琴音乐穿插的目的并非一味要求两者相互呼应及表现,而是流露内在逻辑。皮萨列夫还强调,这正是他个人觉得这样形式的音乐会最耐人寻味之处。

带着以上的期待,我走进了东艺音乐厅。一进大厅,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满舞台的蜡烛静静闪烁,绽放的玫瑰零星地摆放在台沿,柔美的灯光照耀着舞台,一架施坦威钢琴、一架竖琴和一把大提琴各自静静地等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气氛浓烈,浪漫充盈,这就是当晚音乐会的序奏。

上半场的节目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十一首诗歌以及五首钢琴作品。音乐会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Op.3 No.2)中拉开序幕,并在柴科夫斯基的《船歌》中告一段落。四个部分的诗歌主要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展示了每个时期普希金的代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除此时间主线之外,还有一条情感主线,从较为抒情、柔美、寄以思念等等情怀的短小诗篇发展至更为慷慨激昂、宣泄悲情的中长篇诗歌,最后进入以描写大自然为主、以景寄情的两首短诗。这样的安排让听众的情绪跌宕起伏,跟随诗歌的场景、情绪、主题变化,跟随诗人的意思游走,跟随中间穿插的钢琴作品去感受那一抹抹犹如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

在我看来,当晚担任钢琴独奏的皮萨列夫先生之前所说的诗歌与钢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确实存在的。举例来说,上半场的五首爱情诗作于1825年至1829年间,包括了诗人在南方流放期间写下的最著名的《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歌,寄托了思念、惆怅转而形成的激励抑或解脱等象征浪漫主义的特质,与柴科夫斯基的《沉思》(Op.72 No.5)以及《夜曲》(Op.10 No.1)有着十分吻合的艺术特质。如此引发欣赏者通感的现象并不鲜为人见,而恰恰是艺术、文学领域之间相通的共性,无论是诗与画,还是音与画,无不在最内在的深处融汇贯通。上半场的终曲、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之“船歌”更是从基调、风格乃至标题上紧扣了普希金的两首诗歌《冬天的晚上》以及《秋天》。诗人对自己奶娘的倾诉和亲情与船歌中摇摆的均匀节奏、绵长的旋律线条以及唤起回忆的变幻音色共同传递着一个主题,那便是“爱”与“情”。音乐会在情感传递和交流的高潮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上半场。

音乐会的下半场仍旧由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夜曲》(Op.19 No.4)拉开帷幕。这首作品建立在小调的基础之上,速度中等,十分符合诗歌的场景,即主人公塔基亚娜对曾经嫌弃过她的俄国贵族青年奥涅金的一段重逢之后的诉说,包含了男女主人公悲伤、无奈与懊悔之情。朗诵者也将这部倾注普希金毕生心血的文学巨作推向整场音乐会的高潮。艺术家肖雄情至深处声泪俱下,让在座的每位听众都为之感动,我更是全身心地被感染,不由跟着默默而泣,感叹艺术的伟大——当语言与音乐并存时,出其意料的艺术火花会由然而现。

音乐会的压轴之作是两首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悲歌》(Op.3 No.1)以及《升C小调前奏曲》(Op.3 No.2)。这两首作品十分沉重,与之呼应的两首诗歌也恰恰是人生中最沉重的主题:死亡。在谢幕诗歌《纪念碑》中,朗诵者、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将诗人对生活的热忱、不屈服和盼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与之配合得天衣无缝的钢琴家皮萨列夫也将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他的拿手之作演释得近乎完美。在这场诗与乐的结合中,我再次领会到它们内在的联系:尽管两首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甚远,尽管一部是作于艺术家早期,而另一部则在暮年、临近生命终结之时,两者的主题精神、传达的情绪以及具备的时代特征却遥相呼应。

音乐会进行至此时,应该说是一个完满的终结了。诗人将生命最后的颂歌写在了诗歌中,而与之一起歌颂生命、赞叹世界、崇尚自由的同道者,俄国的两位浪漫时期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同样传递了爱,传递了永恒的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敬畏。掌声雷鸣中,皮萨列夫先生和全体朗诵艺术家向听众谢幕。返场时,皮萨列夫先生与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先生共同用俄文朗诵了普希金最杰出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这首伟大的文学作品。原文朗诵一遍之后,听众与台上的艺术家一起用中文齐诵了整首诗歌,这不仅在艺术内容上完满地为这台音乐会画上了句号,也是在艺术形式上圆满地传递了音乐会的主题。

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八十周年的朗诵音乐会在许多台前幕后的艺术家以及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了。这位英年早逝的俄国杰出诗人留给后世的艺术瑰宝将永久地被纪念与传递,如同今晚的诗歌朗诵音乐会。世人在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传递过去、今日与未来的故事,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柴科夫斯基尼诺夫拉赫玛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不提他人落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