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冬小麦今春这样管

2017-03-26王海明

农家参谋 2017年2期
关键词:粒重拔节期分蘖

王海明

北方冬小麦今春这样管

王海明

麦田分类管理各不同

一类麦田——强化拔节期管理。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首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每亩可追尿素12~15千克。三是在拔节中期每亩追施尿素12~15千克,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

二类麦田——强化起身期管理。春季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具体措施为: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0~15千克。地力水平一般的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三类麦田——强化返青期管理。三类麦田多属于晚播弱苗,管理上应以促为主。具体可在小麦返青期追施适量氮肥及磷酸二铵。同时,结合浇水,促进春季分蘖,以增加亩穗数。要注意的是,在小麦拔节孕穗期,再追施适量氮肥,以提高穗粒数。

旺苗麦田的管理。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三是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可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御寒抗冻早行动早见效

冻害麦田要及时补救。一是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麦分蘖。第一次追肥是在田间解冻后进行,每亩可施尿素10千克,开沟施入,可与磷素肥混合使用;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施入拔节肥,每亩可用10千克尿素施用。二是江淮地区小麦应注意清沟排渍。对受冻的小麦,要更加注意根的养护,增强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发生及成穗所需要的养分。三是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在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根据情况,可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倒春寒”发生需尽早预防。小麦在“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期,易发生霜冻危害,具体可采取控旺和早春灌水防冻的措施进行预防。一是适度抑制过旺麦田生长,避免其过早拔节而降低抗寒性,早春镇压旺苗是预防春季冻害较好方法。二是灌水预防。倒春寒到来之前,浇水能使地层空气中水分增多,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从而有效缓解冻害发生。

低温冷害要提前灌水。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因遭受低温发生的危害称为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导致小麦延迟抽穗或抽出空颖白穗,或麦穗中部小穗空瘪,仅有部分结实,严重影响产量。具体防御和补救措施为:在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烟熏等办法可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猜你喜欢

粒重拔节期分蘖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