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海洋元素开拓幼儿美术教育

2017-03-26福建省厦门市江浦南里幼儿园黄明霞

家教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大海海洋美的

◆福建省厦门市江浦南里幼儿园 黄明霞

汲取海洋元素开拓幼儿美术教育

◆福建省厦门市江浦南里幼儿园 黄明霞

厦门是一座滨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能充分理解海洋文化之内涵,汲取其中适宜的教育元素,用于开拓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将更好地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我们尝试通过海洋环境营造、海洋材质利用、海洋民俗挖掘、海洋精神影响等手段汲取海洋文化元素,开拓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

一、走进海洋世界——感受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地处海边的有利因素,让孩子们先接触大海,观望大海,欣赏美景,结合亲子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们走进大海、游戏大海。正是有了这直接的感受,孩子们自然涌起对大海的美、壮阔及神奇的兴趣与向往,使他们在脑中有具体形象大海的样子,为幼儿美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表象支撑。幼儿在亲密接触大海之后,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时让幼儿呈现大海,是顺势而为。孩子们提出要把我们班布置成“海洋世界”,大家叽叽喳喳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我们把整个教室的墙都刷上大海的蓝色;有的说:可是我们住在海里,海边的房子、树木就看不到了,还是一面刷蓝色变大海就好,其它的要装饰成海边的景象;有的说:我最喜欢玩沙了,我要带些沙子来铺地上。商定后,孩子们热火朝天地将班级布置成了心中美好的海洋世界,有的用报纸团成一个个贝壳;有的用树枝摆出一枝枝珊瑚;还有的用颜料大笔一挥变成阵阵海浪。这次绘画的主题是“美丽的大海”,画前我们让家长与幼儿到环岛路游玩,用相机捕捉海边美丽的景物,并在班级的微信群上共享。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纷纷议论着自己看到的各种景象。有的说:海边的椰子树像把大伞;有的说:太阳快回家的时候就把海边染成一片红色……海边那一幅幅美丽的景象浮现在脑海里,再用画笔将美景表现出来当然不是问题啦,这是不是也有点“胸有成海”的味道?先感受,再表现,这样的过程不仅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欲望,同时创设出了属于幼儿内心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丰富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二、巧用海洋物质——创造美

海洋中物质丰富,形态各异,色彩斑澜,极富有想象的空间。教师若能利用各种海洋物质本身的特性,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就能充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实现幼儿对美的自我创造。

1.利用海洋物质外形特点进行创作。

海洋的物质形态各异,海石是圆的,海沙是细的,海水是流动的,海贝拥有各种形状……这些物质形态都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感觉表象,这些感觉表象就是幼儿创造美的基础。如:利用海石圆滑而又有凹凸的特点,表现出小丑滑稽的脸庞。看看:有的小丑鼻子好大;有的小丑眼睛都歪了;有的小丑下巴这么长……利用海沙细腻的特点,在灯箱上堆积不同厚度的海沙就会展现不同的光影效果,划出房子、点出雨滴、勾出竹林,画完一幅还可以将沙子抹抹平再来一幅不一样的。你吃过螃蟹吗?你知道螃蟹壳也可以作画吗?圆圆的膏蟹壳可以画出一张张宝宝的笑脸,两头尖尖的梭子蟹壳变成宝宝身上漂亮的花裙子。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看着自己的作品简直乐翻天了。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幼儿思维活跃,创意不断产生,

2.利用海洋物质的特殊性质开发美术活动内容。

海洋物质丰富,取材容易,且不同物质的特点不同,具备了作为教材资源的条件。比如:利用海沙遇水容易塑形开发美术造型内容,让幼儿建沙雕,你一头、我一头,各自掏出一条长长的洞连起来就是海底隧道了;娃娃的生日要到了,一起做个三层蛋糕来开个生日Party咯!利用海水溶解性特点还可以开发水墨画课程,将纸张铺底,倒入海水,再点上墨水,利用墨水摊开形成的美丽图案尚未全部化开将纸张轻轻提起,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就出现了。你的高山上有棵大树;他的石头后藏着小蚂蚁……当画作展现在幼儿面前,他们脑洞大开,为这幅抽象画创编出精彩的故事。

海洋物质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与幼儿美术相关的海洋元素,创造性地开发海洋美术课程,让幼儿在以海洋物质为载体的美术学习活动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又渗透了物理、化学的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挖掘海洋文化——渗透美

汽笛声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海鲜味融入顿顿饭菜,得天独厚的地域造就了这里的独特民俗,这些民俗的传承可以在美术教育中充分进行。海洋精神,是指海洋族群的胸襟禀赋,包括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以苦为乐的奉献情怀,以及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放手一搏的神勇气概,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等。

1.海边民俗服饰渗透特色美。

“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黑裤”是海边惠安女服饰的特点,极具特色,它将惠安妇女身材曲线美和阿娜多姿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百看不厌。这可以延伸出许多的美术活动题材,可以用剪纸手艺来表现出惠安女的曼妙身形,可以用各种色彩表现出特色服饰的艳丽,可以用刺绣的方法展现出美丽的吉祥图案花边,甚至惠安女满头鲜花编织的头饰也可以理解为插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请惠安崇武的家长带来了家里的传统服饰,孩子们充满好奇地看过实物后又欣赏了一些不同装饰特点的惠安传统装扮图片,强烈表示也要做一套这样的服装。大家先设计画出图纸,再收集制作的材料,最后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服饰做好了,穿到孩子们的身上,简直就像一群惠安渔民来了。孩子们在感受美的过程提高了观察能力,创造力与表现力就是这样“炫”出来的。

2.海边的物品渗透创意美。

海边的物品往往因海而生,依海而建,台湾著名的七美石沪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澎湖,成千上万的石头,堆成心心相印的石沪,非常梦幻,充分把渔民内心美好的愿望与丰富的想象体现出来。让幼儿了解石沪的作用后,我们让家长们带着宝贝到沙滩上堆个小型的石沪试试。哇,这次的亲子作品好有想象力呀!有的石沪是爱心形;有的石沪是星星形;有的石沪是奥运五环!每年的龙舟赛都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这个关于龙的传人的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看,龙是这样的:大大的脑袋、圆圆的眼睛,这样的龙最聪明;灵活的翅膀长满羽毛,这样的龙飞得高;粗粗的爪子上有长长的指甲,这样的龙有力量……精彩的龙舟赛被画到了纸上,再制作几艘龙舟来场真正的比赛吧!你用纸筒做龙角,我把海洋球穿到龙头上当眼睛,他要用颜料画出好看的图案装饰龙的身体。

浮屋、鱼排、码头、船厂这些海边的物品都是幼儿创作的源泉,把这些创造美、表现美的题材都添加到我们的美术活动中,不但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题材,还能提高幼儿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3.海的传说渗透精神美。

《精卫填海》是上古神话传说,故事中精卫用行动充分体现百折不回的毅力与意志。宝贝们,你们进行美术创作时遇到过困难吗?别泄气,办法总是有的,坚持一下,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妈祖》的故事在海边流传甚广,人们修建天后宫、妈祖庙祈求保佑的同时,更是希望将妈祖的博爱、扶弱济贫、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仁、义、孝的观念发扬光大,激励着代代渔民勇敢奋进。亲爱的孩子,你画妈祖的时候,是不是心中也想着爱身边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海龙王娶妻》是一首典型的海边闽南民谚,它朗朗上口,充满童趣:“(闽南话)天乌乌,要下雨。海龙王,要娶某。龟吹萧,鳖打鼓,火萤担灯来照路,田因举旗喊辛苦,水鸡扛轿目土土,虾暇担盘勒腹肚。”押韵的语言,诙谐的画面,直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感受海边人的乐观与豁达。孩子们画这幅画时,嘴里念着这首趣味民谣,嘴上不曾合拢过,一会儿就爆发出一阵嬉笑声,真是快乐美术呀!

通过美术活动来渗透文化精神是符合幼儿直观思维这个特性的。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有机地把这些海洋文化融入其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的每一幅海洋美术作品不仅有色彩斑澜的画面,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

海洋美术元素丰富,物质形态各异,特质多样,变化多端,这与幼儿思维不受羁绊,富有想象,富有个性及创意的特点相适宜。为此,沿海地带可顺应幼儿的心理特点,因地取材,带着孩子走近海洋感受自然美;鼓励孩子巧用海洋物质表现生活美;挖掘海洋文化精神渗透心灵美。我们相信,充分利用和开发海洋元素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必将促进幼儿艺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明金.论海洋精神[J].南方论刊,2011(12).

猜你喜欢

大海海洋美的
大海捞金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令人兴奋的大海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