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小学附设园优势做顺应孩子发展的幼小衔接

2017-03-26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幼儿园杨丽雅

家教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幼小断层幼儿园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幼儿园 杨丽雅

依托小学附设园优势做顺应孩子发展的幼小衔接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幼儿园 杨丽雅

德国学者哈克的研究指出: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包括关系人、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和学习环境,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作为重庆市市级示范园中唯一的小学附设园,沙坪坝区树人幼儿园一直坚持做顺应孩子发展的幼小衔接,主要从园所管理、情绪导向、课程设置、发展评价、家园共育入手,力求解决学习方式、行为规范、期望水平、学习环境、关系人等方面的断层问题。

一、我喜欢小学生活——情绪导向的“三同”

孩子是幼小衔接的主体,我们首先关注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感受,他(她)们的感受是家、园、校合作行动的基点。在环境、同伴、老师以及学习内容与方式等的改变中,孩子的焦虑、困惑无法避免,老师们积极正视孩子的负面情绪,提前介入,给予负面情绪正面的疏导,让孩子喜欢小学的生活。重点做好三“同”:

(一)环境同享,衔接学习环境断层

放学了,别急着回家,我和小伙伴约定一起去给小学足球队的大哥哥们加油,我还要到足球场跑一跑、跳一跳;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哥哥姐姐们的教室,里面有和我们一样的图书、植物,还有好多我们教室里没有的东西;爸爸、妈妈,快来,我带你们去看看我发现的新的好玩的地方,这是小学哥哥姐姐的“梦想小舞台”,我们也上去表演一个节目吧……

充分利用幼儿园与小学地理位置靠近的优势,从小班开始就让孩子自然地融入到小学校园中:足球场中的肆意奔跑、文化长廊中的安静品味、小学教室与幼儿园活动室的细致比较,无形地消解了环境的陌生感。还通过拍照、绘画等方式鼓励孩子和父母一起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小学校园角落,激发孩子对小学环境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同步,衔接行为规范断层

对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予以统筹关注,在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活动效果中寻求平衡点与交叉点。

相同主题,不同组织方式:听,国歌响起来了!看,国旗升起来了!爸爸妈妈,赶紧停下来,立正站好,我们一起向着国旗敬个礼。早上小学的升旗仪式举行的时间正好是幼儿园的入园时间,所以培养爱国情感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小学生参与,当国歌响起时,幼儿园的孩子也会和爸爸妈妈停下脚步,共同参与这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不同活动主题,相同活动效果:幼儿园有“不一样的小学”“铅笔盒里的文具”等主题活动,小学则有“新生入学十活动”“文明礼仪五活动”等。孩子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关键。通过不同的活动主题,让孩子做好习惯、能力、知识与经验的充分准备,同时对入学的习惯准备进行了充分的巩固与检验。

同一活动、共同参与:在户外“大带小”活动中,与哥哥姐姐开心游戏;义卖活动中,跟随哥哥姐姐大声吆喝、大胆推介;生活体验活动中,和哥哥姐姐制作、分享美味寿司……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幼小衔接的常态,以活动为载体,以同步为手段,让孩子感受并熟悉小学生活与行为规范。

(三)伙伴同行,衔接关系人断层

身边有熟悉的人陪伴,能让孩子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竭力为孩子结交伙伴,特别是结交小学的伙伴创造条件。幼儿园的“大带小”“结对子”让孩子们在提升交往能力、学会关爱的同时,尝试与哥哥姐姐同行;一年级第一天开学典礼上的与高年级一对一地牵手,让孩子在陪伴下进入新环境;以小学开学后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为周期,让孩子记录下自己所交的朋友,鼓励孩子走出班级、年级的限制,结交更多的伙伴。

沐浴着熟悉的环境、参与着快乐的活动,在伙伴的陪伴中,当小学开学第一周结束的时候,去采访孩子们喜欢小学还是幼儿园时,他们的回答与在幼儿园的回答截然不同,全都异口同声回答:我喜欢小学。

二、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一样好玩——课程设置的瞻前顾后,衔接学习方式的断层

在“百年树人,立于幼学”的理念之下,树人的课程指向孩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能力。树人园有着眼于孩子问题探究、社会实践的“树人宝宝要做的三十件事”,有培养孩子审美情趣的“树人创意美术课程”,有帮助孩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树人文明礼仪课程”……而在树人小学一年级,则在幼儿园课程取向的基础之上,召集一二年级和幼儿园老师、课程管理人员,对幼儿园与一年级的课程进行了整合,整合了幼小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梳理了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及其衔接点,以此为主干,生发出以孩子生活经验为框架的树人一年级“整合课程”,以幼儿园常见的儿歌、绘本、操作活动等形式,让实践操作和感性经验支撑孩子对新知识的习得,使学科知识与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紧密相连。

在一年级数学课关于“对比”知识的学习中,改变以往对于教科书的依赖,将“对比”的学习与绘本故事“到底谁先吃好呢?”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对于高矮、大小、轻重的区别感知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所呈现的图形符号观察,而是与孩子感兴趣的动物世界中的场景联系起来。长颈鹿个子最高,鳄鱼嘴巴最大,犀牛体重最重,毛毛虫个子最矮、嘴巴最小、体重最轻……到底该谁吃呢?让孩子参与基于生活经验与解决问题的真实比较。

在我校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中,洞察孩子、统整课程、穿透学科成为让核心素养在幼小衔接阶段落地的三大必备力量。

三、我又进步了——发展评价的多元指向,衔接期望水平的断层

如何让处于幼小衔接的孩子在有效的评价中持续发展,树人幼儿园与小学尝试着评价方式的改变。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与学习故事成为了对孩子发展评价的载体:孩子记录本上的符号,形象地展示着活动中的自我管理、批判质疑;老师通过学习故事的细微描述,理性而客观地分析并引导着孩子良好学习品质与行为习惯的习得。树人幼儿园的关注点是:评价内容——突出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习适应能力;评价主体——孩子、教师、家长三方参与;评价方式——与课程融合的过程性评价为主。

依宸乖乖,妈妈看到你收获了四颗“美德”星、十一颗“学习”星、四颗“体育”星、十五颗“艺术”星、九颗“勤劳”星,努力在小学生涯的第一个学月里,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依宸,你真棒,继续加油!——摘自一年级《星光储蓄卡》的家长留言。

小学则在学业成绩评价的同时,采用了“五好少年”星光储蓄卡,强化了孩子的主动参与及展示,把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通过美德小天使、学习小能人、体育小标兵、艺术小明星、勤劳小蜜蜂五类奖章的表现出来,让评价与学习的整个过程紧密联系,让教师、孩子、家长共同参与,让孩子在合理的期望中把从前的能力迁移到小学的各项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四、爸爸妈妈也要学习——家园共育的“四不”强化衔接效果

作为家园共育的伙伴,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断层问题的正确认识与行动,是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助教、家长义工、亲子活动以及家园联系册、班级博客、QQ群中,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主要从四个“不”入手对家长进行引导:

不误解——正确认识孩子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明确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而绝不仅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

不轻视——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在孩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主动与幼儿园、学校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不焦虑——正确认识幼小衔接中孩子因客观环境改变而发生的适应性问题,理性分析问题缘由并予以解决。

不退让——正确认识家庭(家长)在幼小衔接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随时关注孩子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家园共育,适时介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这不仅是幼儿园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也明确了幼儿园教育与学生发展目标的关系,即全面发展的人需要良好的素质基础,需要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紧密相关的启蒙教育。幼儿园、小学、家庭必须三方合力,抓住这一关键节点,达成着眼于孩子终身发展的幼小衔接。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樊玉莲,樊冬梅,陈琛.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5).

[3]李玉杰,赵春颖,李桂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12(12).

[4]邬春芹.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3(2).

猜你喜欢

幼小断层幼儿园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