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强势推进富民增收
2017-03-26徐华明江苏省阜宁县县长
徐华明/江苏省阜宁县县长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强势推进富民增收
徐华明/江苏省阜宁县县长
江苏省阜宁县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543元、15439元,虽然增幅较快,但绝对值低于盐城市、江苏省平均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阜宁县将从实际出发,自加压力,聚焦富民新实践,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一、拓宽富民增收主渠道
一是突出就业创业并举。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出台了聚焦富民促进创业就业政策意见。深入实施“三个一万”工程,即全年实现返乡创业就业、陪读家长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各一万人。培育创业主体,充分激发大学毕业生、企业骨干、新型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潜能,扶持留守妇女发展家庭副业,全面掀起人人创业热潮。打造创业平台,加快镇级全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园等园区建设,建立租赁厂房项目信息共享平台,着力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提高就业本领,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范围,让更多群众拥有一技之长,成为能工巧匠。二是重抓产业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走产业带动富民之路,实现产业层次和居民收入“双提升”。重点实施“双六”工程,即光电光伏、风电装备、环保滤料、新材料、泵阀、食品加工六大产业联盟引领和六大工业项目突破,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富民支撑,制定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做大高新技术产业、高增加值产业和品牌经济规模。强化产业招商,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招商,不断提升招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培育壮大现有企业,通过技改扩能、技术创新、合作重组等手段,全面有序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精心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减轻企业负担,破解发展难题。在鼓足“企业口袋”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员就业,鼓足“居民口袋”。三是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富民路径,深化“263”专项行动,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加快“绿色阜宁”建设,扮靓美丽宜居家园。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打造“一园五带三特色”,每个镇区建成一个农业园区,打造5条沿国省道农业示范带,提升建成高效农业特色镇4个、特色园区15个、特色村50个。推进稻米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实施万亩连片有机稻米基地,打造“阜宁大米”品牌。推进黄河故道片区开发,打造林果小镇,把林果产业打造成该区域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把片区培育成大花园、大果园、大公园。
二、激发富民增收新活力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全面释放潜能,拓宽富民思路,放大富民效应。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好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农民承包地有序流转,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村集体和其他组织经营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保障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和收益权利。二是推进精准脱贫。实施“阳光扶贫”工程,强化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因户制宜,精准施策,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助力、健康援助、金融助推、保障兜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确保年内实现2.9万贫困人口、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目标。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复制资源开发、资产经营、资金运作、为农服务、区位特色、扶贫开发、招商造血、能人带动、管理增效、人脉经济等“十条路径”,积极探索村集体领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农场等,让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股权、让固定租金变按股分红,在增加集体经营收入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健全完善富民政策,切实加大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力度,让更多创业群体和带民就业主体享受政策。整合、优化农业农村政策,处理好大户增收与全民增收、全县增收与区域增收、农民增收与集体增收、传统增收与新型增收等关系。惠农项目和资金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兼顾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普通农民利益,对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形成的有形资产量化、折股到村、到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助农增收效能。
三、培育富民增收新动能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业态。突出电子商务发展,培植电子商务示范户、示范村,让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及时、卖出好价钱。积极发展“互联网 +”“旅游 +”“生态 +”“文化 +” “养老 +”等新模式新业态,精心打造田园综合体,推进农旅融合、挖掘红色资源、做足生态文章,提升增收的活力和空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与农民的利益联接,让农民获得二次分配、甚至多次分配收益。二是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落实惠民举措,减轻百姓负担,减少百姓烦扰,采取“多予” “少取”“不取”,切实减轻群众创业、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婚丧等方面的支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严格执行“村民议、村内用”的规定,免除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筹资筹劳负担,不得向群众收取政策外的一分钱,坚决取消所有项目的村级配套。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按照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逐一明确服务类别、服务项目、功能配置和配置主体,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公共服务项目。围绕“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的要求,加大广大农村特别是扶贫片区的投入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切实把与富民相关的出行、就业、饮水、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好,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隐形财富”。
四、丰富富民增收新内涵
一是实施康居工程。出台农村康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危房拆除及安置政策,委托评估公司对每户房屋进行全面评估,全县计有D级危房6517户、C级危房21048户、B级危房52239户。在去年全部完成D级危旧房拆除和安置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实施康居工程第二战役,新建62个集中居住点,安置6934户,彻底解决农村危房安全隐患,真正实现让农民安居乐居。二是实施“五位一体” “救急难”全覆盖工程。健全社会救助托底救助体系,突出托底救助的“救急难”功能,形成“救急难”制度合力,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全县所有户籍人口分别投保自然灾害民生保险(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和自然灾害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和困难群众特别重大疾病专项保险,防控广大居民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吃得上饭、穿得上衣、住得上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找得到工作。三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好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字招牌,全力推进文体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文化生态公园建设,增强文化服务功能。新建农家文化大院20个,推进6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铁军精神,通过送戏下乡、讲好阜宁故事等多种路径,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素质。
五、构建富民增收新机制
一是破除思想观念障碍。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当带头富、带民富的表率,充分激发全体劳动者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破除“不想富、不会富、不能富”的思想,牢固树立“我要富、要快富、要大富”的理念,大力培育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全面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二是废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富民增收项目审批门槛,法律政策没有明确的一律予以破除,真正做到能简则简、能少则少、能优则优,完善富民增收政策体系,构建富民增收的良好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550”改革目标,不断擦亮“阜宁帮办”品牌,真正实现“创业阜宁、一路通行”。三是创优富民增收环境。深入开展“大走访” “三清三实三帮”活动,深入推进“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着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查处基层干部不正之风,把激励政策、致富项目、就业岗位送到千家万户,帮助群众找准增收路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理顺群众情绪,凝聚富民增收的强大合力,在阜宁大地奏响富民增收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