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讲座(4)
2017-03-26朱祥瑞
朱祥瑞
(浙江大学 应用生物资源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4.1 蚕蛹油的利用
蚕蛹油主要来自于缫丝后的蚕蛹。缫丝蚕蛹是我国蚕业生产中主要的副产物之一。每年产蚕蛹量近10万t,理论上可生产蛹油3万t。蚕蛹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趋于当今营养学家推荐的人体食用最佳脂肪酸比例。食用后可以显著改善人体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减肥、降脂、降糖和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
历史上蚕蛹油代替植物油生产多种产品,比如洗涤剂、柔化剂、增塑剂、功能性食品原料等。随着替代品的增多和技术进步,蚕蛹油的利用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主要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4.1.1 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
家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34.45%,亚油酸6.13%,亚麻酸29.18%。不饱和脂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从蚕蛹油中分离不饱和脂肪酸,对开发蚕蛹油具有积极的意义。
(1)蚕蛹油的提取
传统的提取方法有:压榨法和溶剂萃取法;新型的提取方法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这里介绍比较流行且广泛用于企业生产的溶剂萃取法。
①蚕蛹烘干:用二段烘干法。第1次:100℃,烘4 h~5 h;2次:105 ℃,烘2 h~3 h。通过两次烘干,可以使蚕蛹的含水量降低到10%以下。
②蚕蛹油提取:一般容积为可投料150 kg干蛹,提取蛹油的溶剂一般为食品级的溶剂,浴比1∶2.0~2.5,温度45 ℃,回流提取30 mi~40 min,提取3~4次。工艺流程为:打开投料口,将蚕蛹投入到提取罐中,按浴比加入有机溶剂,溶剂一般会没过蚕蛹表面10 cm。加温至目的温度,并开启齿轮泵,使溶剂在容器内循环,打破溶剂平衡层,加快蛹油的提取。
③回收溶剂:提取完成后,需要回收溶剂(保持成本最低化),同时达到蛹油的浓缩。蚕蛹用有机溶剂提取后的混合油,通过重力流入蒸发罐后,开启蒸汽管加热,一般用 2 kg/cm2~2.5 kg/cm2,温度120℃。最后用直接蒸汽将汽油彻底蒸发。
④蚕蛹油的精制:用以上方法生产的蛹油需要经过精炼才能达到质量标准。首先需要对毛油进行预处理:在毛油中加入食用级磷酸,经滞留混合器,以便充分地除去磷脂和胶质;然后加入毛油总量的0.1%~0.5%食用碱(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进行碱练,以中和去除游离酸等杂质,使蚕蛹油达到标准要求。
⑤蚕蛹油标准:以企业生产要求而制定蚕蛹油企业的标准。一般要去作为商品蛹油的主要指标有:纯油率>97%,水分及挥发物<2%,酸值<6.0(KOH)mg/g,过氧化值<0.15%。
(2)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分离
传统方法的主要有:低温结晶法,其方法是利用不同有机溶剂将混合脂肪酸溶解,然后低温冷冻。根据脂肪酸在不同溶剂中凝固点的差异加以分离。先用乙醇溶解混合脂肪酸,冷至0℃,饱和脂肪酸即会凝固而析出,通过离心或压滤而将饱和脂肪酸分离。滤液回收乙醇,残留物用丙酮溶解,冷至-25℃,使残留的饱和脂肪酸析出并分离。继续冷至-48℃,则亚油酸呈结晶析出,冷至-60℃则油酸结晶析出。纯的脂肪酸是用低温结晶法获得的。
真空蒸馏法则是:在真空条件下,脂肪酸的沸点因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及饱和程度不同而异,利用不同沸点以蒸馏分离不同脂肪酸。在常压下大部分脂肪酸的沸点在200℃以上,蒸馏过程会被分解。在真空至5 mmHg(667 Pa),其沸点会明显降低,且不易分解,如将脂肪酸化成脂肪甲酯等,则更容易分馏分离。
现代的方法主要是分子蒸馏法: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它不同于传统蒸馏依靠沸点差进行分离,而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分子运动自由程是指1个分子相邻两次碰撞之间所走的路程。当液体混合物沿加热板流动并被加热时,轻、重分子会逸出液面而进入气相,由于轻、重分子的自由程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分子从液面逸出后移动距离不同,若能恰当地设置1块冷凝板,则轻分子达到冷凝板时被冷凝排出,而重分子未达到冷凝板随混合液排出。这样即可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3)蚕蛹亚油酸和亚麻酸
蚕蛹油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可以收集到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混合物。亚油酸是ω-3型脂肪酸,而亚麻酸则是ω-6型脂肪酸。用真空蒸馏,在真空度0.09 MPa(相当0.2 mmHg),收集196 ℃~205℃馏分,冷却,即得亚麻油酸(ω-3)及亚油酸(ω-6)的混合物。每5 kg的蚕蛹油可以制备约2.5 kg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可供制药原料。
4.1.2 蚕蛹油磷脂
磷脂是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润湿、分散、速溶等物性,可广泛地用于食品、营养保健品、医药、日用化学品、饲料及植物保护等行业。
磷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参与者;经常食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改善大脑机能,对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糖尿病等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以蚕蛹油精制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为原料,可以生产蚕蛹磷脂。一般可以采用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主要是利用磷脂不溶于丙酮、而油脂及其它脂溶性物质均易溶于丙酮这一特性,将磷脂经脱油除杂,再经干燥后制取粉末状磷脂。其生产工艺如下:
① 将丙酮泵入提取罐,然后根据溶剂比1∶10~1∶20加入浓缩磷脂,搅拌混合,温度不要超过50℃。
②提取罐搅拌速度为30 rpm,萃取时间20 min~60 min。
③观察提取液的情况,当提取至丙酮溶剂呈棕黄色时,泵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
④分离出的磷脂,经粉碎、真空干燥(干燥时间3 h~4 h,真空度大于0.08 MPa),即得到高纯度粉末磷脂。
⑤含油溶剂经蒸发回收,回收溶剂可再用。
生产磷脂的方法还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膜分离法等。
4.1.3 蚕蛹油增塑剂
(1)蚕蛹油的精制
精制是通过添加NaOH来完成的。NaOH的添加幅度约为油脂重量的0.1%~0.5%。通常是根据小样碱炼试验或凭经验确定。NaOH溶液在15 min~20 min内加完,然后,开启蒸汽升温至45℃,保持静置20 min,分离放弃皂脚,再加入软水约80 kg,搅拌15 min,静置,分去水层。开启真空泵,在50℃±5℃下抽真空2 h,真空度为84 KPa~89 KPa。抽真空完毕,向油中加入活性白土和活性炭混合物约60 kg,搅拌60 min。用板框压滤机过滤,获精制蛹油。
(2)蛹油丁酯的制备
利用酯交换反应原理完成蛹油丁酯的制备。
蛹油丁酯制备的配方为:蛹油∶正丁醇∶浓硫酸=1∶11∶0.02;反应温度控制在120 ℃~125 ℃,反应5 h。
反应完成后,先用水洗涤除去硫酸和甘油,然后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部分游离脂肪酸;最后在脱醇锅中进行回收过量的正丁醇。
(3)精丁酯的收集
酯交换反应完成后的产物实际上是各种脂肪酸丁酯的混合物,因此成为粗丁酯。增塑剂——环氧蛹油丁酯需用丁酯是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丁酯为原料来生产,所以,需要通过蒸馏收集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丁酯。蒸馏条件:20 mmHg(2.7 KPa),180℃~230℃。该条件下收集的馏份即为精丁酯。
(4)蛹油丁酯的环氧化
蛹油精丁酯是十八碳的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有不饱和双键,这些双键便可以被氧化成环氧状。
在环氧化过程中,甲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甲酸存在的条件下,双氧水将甲酸变为过氧甲酸(H-COO-OH),过氧甲酸将氧传递给不饱和链中的双键,使之环氧化。双键被氧化后后成环氧状,过氧甲酸又还原为甲酸。
反应结束后,静置,将水和甲酸清除,再用1%氢氧化钠中和游离脂肪酸,再用水冲洗,使酸值控制在0.5%以下,最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
蛹油经环氧化后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与环氧大豆油、环氧棉籽油等类似,可作为PVC、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合成材料的增塑剂兼热稳定剂,它挥发性低,迁移性小,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油性,可赋予制品优良的光热稳定性,耐菌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