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典阅读活动与高校艺术社团的良性发展
2017-03-26余中华薛其林
余中华,薛其林
(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长沙学院长沙文化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22)
艺术经典阅读活动与高校艺术社团的良性发展
余中华,薛其林
(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长沙学院长沙文化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22)
艺术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创造重地,但当前的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存在重娱乐轻审美、重传承轻创新、重展示轻普及等诸多问题,面临着动力引导严重不足的局面,处于发展瓶颈之中。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着眼于艺术经典,将经典作品作为艺术社团发展的内在动力之源,通过开展广泛意义上的阅读活动,丰富艺术社团的活动内容,提升艺术社团的文化内涵。高校主动激活艺术经典的引导动力,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化的阅读活动体系,在工作机制上理顺校方与社团之间的主次关系,在活动对象上正确区分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在活动步骤上遵循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引导性阅读、主动性阅读、实践性阅读三种层次递进模式,从而促使艺术社团趋于良性发展,有效发挥艺术社团的育人功能。
经典阅读;艺术社团;良性发展
艺术社团是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类别。艺术社团能使大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行动上找到榜样,认识得到提高,在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上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1],“是非艺术类高校先进文化的最大生产力”[2]。作为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创造重地,艺术社团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一 重轻失衡,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处于发展的瓶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 高校对艺术社团发展与建设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艺术社团也因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所造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的广泛参与,成为高校学生社团门类中最受学生欢迎与期待的、名目数量最为繁多的一个类别。
然而,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高校艺术社团的发展正处在瓶颈之中。如果说艺术社团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已经步入了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那么这样的全面繁荣也仅仅是在数量上的,真正能用先进文化和优秀作品引导感染大学生、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作用的艺术社团还很少。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内部,并且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制约和阻碍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瓶颈性难题。”[3]艺术社团不但面临着发展盲目随意、内部管理松散、物质条件匮乏等其他非艺术类社团所遭遇的共同困境,还面临着自身特有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重/轻”的不平衡。
(一)重娱乐,轻审美
艺术社团在对艺术功能的认知上存在偏颇,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往往过于注重凸显艺术的娱乐功能,而忽视了艺术的审美功能。强调娱乐功能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使社团活动获得受众认同与参与,但娱乐仅仅作用于短暂、即时的感官刺激,其效应的存在缺乏持久性,这就导致许多艺术社团活动出现“一阵风”和“旋起旋灭”的缺点。事实上,现代艺术功能的最高层次是其审美作用,“包括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思维方法的训练、审美境界的塑造、以及性情的陶冶、心理机能的调节等。”[4]
(二)重传承,轻创新
艺术社团活动设计者多为在校大学生,这个群体因其年轻而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与创造冲动,但也因其年轻而不敢或无力承担除旧布新所可能带来的失败风险。面对社团长期形成的活动传统,大学生往往唯传统是从,不敢轻易打破原有活动模式。艺术的生命力来自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艺术社团在活动上缺乏创新性势必导致艺术魅力的流失,陈旧的内容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与遮蔽了艺术的本来面目,使艺术社团的艺术色彩稀薄。
(三)重展示,轻普及
一方面,高校对艺术社团的建设还带有很浓的装饰色彩, 即把经费、师资、场地等投放在可以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大型展示类艺术社团上,如一般由校团委直接管理的校艺术团;而对小型或非展示类艺术社团缺少足够的支持,导致绝大多数社团发展偏弱。另一方面,艺术社团在活动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有艺术特长的成员的吸纳和培养,依赖这一小部分社团成员在各类比赛获取成绩、吸引眼球、造大声势;绝大多数没有艺术特长的普通爱好者在社团中没有得到重视,便会逐渐丧失艺术兴趣,其结果便是社团成员的快速流失。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许多论者撰文从时代氛围、体制机制、物质条件、内部管理等角度进行了外因与内因的论述。但究其最核心的原因,乃是高校对艺术社团的发展动力引导不足。相对于国外世界一流大学来说,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短,经验少,高校对艺术社团的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虽然有一定认知,但“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系统属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动力规律的总结还不够全面,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动力引导策略的掌握还不够系统。”[5]准确地说,就是高校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策略来激发艺术社团自身内在的动力系统,引导艺术社团良性发展。这个核心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即使校方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也将于事难补。因此,要解决限制艺术社团发展的瓶颈难题,首要的(也是核心的)工作就是找到“发展动力”,寻求“动力推进器”。
二 阅读经典,激发学生艺术社团发展的重要动力
艺术社团各种功能的发挥,都是以“艺术”二字为根基的。艺术不是纯粹抽象的存在,艺术的物质载体是艺术作品。可见,要破解艺术社团发展动力引导不足的难题,必须着眼于“艺术”二字,围绕“作品”来做文章。然而,各种艺术门类已存作品的数量是庞大的。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如何不迷失方向?唯一的办法是紧紧抓住经典。正如艾布拉姆斯所言,经典的形成需要以下要素:不同的专业读者(批评家、研究者等)对该作品的广泛共识的达成,该作品对其他作品、作者的持久性影响的产生,以及普遍被选作教育课程中的学业内容等[6]。可见,经典是经受历史时间考验之后传承至今的最优秀艺术代表,是最值得信赖的动力来源。
(一)阅读能激发艺术社团的发展动力
发掘和使用这一动力的最有效方法便是阅读。在本文的视野中,阅读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即试图进入艺术作品内部的、以理解领悟作品为目标的一切行为。它包括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通过语言、文字、声音、画面、立体造型等,将对象置于人类主体思维的观照之下。在具体的形式上,它包含了对艺术作品的倾听、触摸、观看以及主动的改造与转换。艺术经典蕴含了历史的长度、思想的深度以及情感的厚度,对每一个走近它的行动主体产生巨大感召力。以艺术经典为对象的阅读活动,能引导学生艺术社团走向良性发展之路,这是由经典本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的。
(二)阅读能丰富艺术社团的活动内容
艺术经典阅读能丰富艺术社团的活动内容。就当前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内部生态环境而言,制约艺术社团发展的因素之一是活动内容的广度不够。因受应试教育功利性的长期规约,大学生缺乏对艺术作品的全面宽泛阅读,当他们进行艺术活动设计时,前期知识储备的贫弱往往造成了活动内容的陈旧和狭窄。比如,就论者掌握的情况而言,各大高校话剧社团的活动多为声音、肢体、表情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课程,所排演的节目也大多局限在《雷雨》、《茶馆》等几个大众经常接触的作品上。内容的陈旧不但会使社团成员逐渐丧失活动的积极性,更会造成社团外在影响力的衰落。要解决该问题,必须扩大艺术作品的接触数量,用新鲜的内容取代和更换陈旧的内容。经典阅读活动,正是因其注目于视野宽阔的艺术作品空间,而理应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阅读能提升艺术社团的文化内涵
艺术经典阅读能提升艺术社团的文化内涵。艺术社团以追求艺术的完满性为最高目标,它应该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应该以妥帖的艺术表现形式建构色彩浓烈的艺术场域。然而,因为长期缺乏艺术经典的熏陶,艺术性不强、文化性薄弱正成为当前艺术社团备受诟病的口实。比如,有的诗歌社团既不开展经典诗歌的朗诵会,也不进行经典诗人的研讨活动,而是跟随社会风气模仿所谓“下半身”、“梨花体”等一时之潮流,也许能博取眼球获得短期轰动效应,但从长远来看,实际上深深损害了诗歌艺术。如果能摒弃这种随大流式的被动行为,倡导对经典的主动而深入的接触,以经典为资源与养料,从经典中汲取自信与自觉,艺术社团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肥沃的土壤,就能生长出常青之树。
只有当艺术经典成为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当艺术经典成为社团发展的活力来源,艺术社团才有可能在转型中摆脱“三重三轻”的痼疾。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艺术经典的阅读活动如果仅仅是一种民间性、自发性的学生社团行为,那么它对艺术社团和校园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显然是很薄弱的。一个艺术社团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它所在的高校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生态。因此,要真正彰显艺术经典的魅力,通过经典阅读活动促进艺术社团的发展,使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站在学校层面构建一个全校性的艺术经典阅读活动体系。
三 理顺关系,构建科学化的艺术经典阅读活动体系
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历史、条件与环境,高校构建艺术经典阅读活动体系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不可能有可以照搬的固化模式。但是,体系的构建在工作机制、活动对象、活动步骤等三方面是存在共性的。与该三个基本性问题相对应的,是以下三个关系:学校与学生社团之间的关系;不同年级的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活动步骤的难易与深浅关系。
(一)理清校方与社团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恰当的工作机制
在艺术经典阅读体系中,谁是活动开展的指导者,谁是活动进行的实施者?一个社团显然无法承载庞大的阅读活动体系,只有掌握了资金、师资、场地等的学校才是主导方。校方与社团两者之间的关系好比是舵手与划手的关系。校方是掌舵之人,负责对活动进行全盘规划、过程引导与监控;社团是划船之人,是活动具体实施的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落实各项活动任务。
校方主导、部门协作、老师参与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保障。艺术经典阅读活动体系的建设,不是某一职能部门或某一学科系部能独立承担完成的,它需要举全校之力,广泛整合资源。教务处、教育研究所、图书馆、团委、学工部等应该组建工作指导小组,对本校的艺术社团状况、学生艺术基础与艺术追求等进行研究,努力改善活动体系需要的硬件与软件条件,设计大量有针对性的系列活动。其次是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对活动体系的质量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尤其是专业导师队伍的组建是活动体系运行的质量保证。当学校层面的工作机制得到理顺,作为活动主体的社团才会真正激发活力与热情。
(二)对来自不同年级的活动对象进行区分,加强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参与阅读活动的是具体的学生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在阅读活动中有不同的特性。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逻辑,可以将本科学生分为“低年级学生、中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三个梯度群体。
大学生虽然在中学阶段有一定的艺术阅读经验,但缺乏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因此对低年级学生必须及时地加以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与规范性引导,工作重点在于重新调动阅读热情,激发阅读兴趣。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主要面临的是知识接触之后如何进行内在转化的问题,因此工作重点在于提供有效平台展示、检阅与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高年级学生需要重点解决的是阅读如何指导实践的问题,即知识的深化与升华。
依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呈现的规律与特点,校方要对大学生在校四年的阅读活动进行时段性规划安排,按照“泛读接触知识→精读内化知识→深读使用知识”的三个层级递进结构,有针对性地架设“知识吸纳、知识内化、知识输出”三种阅读目标。
(三)按照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理念,形成艺术经典阅读活动的基本范型
既然不同年级的活动主体进入艺术经典的自我基础、目标追求存在弱与强、低与高的差异,那么在活动体系的设计中就应当遵循“引导阅读、自主阅读、实践阅读”的一般步骤。
1.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开展艺术经典的引导性阅读。活动体系的基础工作是激发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校方可以组织专门导师小组开展指导工作,发布艺术经典的作品目录,教会学生获取经典作品资源的途径,举行师生经典阅读的沙龙,加强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使低年级学生广泛接触经典作品,初步领略经典的艺术魅力,从而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2.以中年级学生为主体,开展艺术经典的主动性阅读。通过一年时间的宽泛性阅读,学生基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升入中年级的学生面临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阅读效果”。校方在设计该阶段的活动中,要逐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意识地将学生推向经典阅读活动的前台,举办如经典阅读心得征文大赛、经典作品点评会、经典作品汇演等活动,通过学生与经典的互动来检视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学生阅读效果。
3.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开展艺术经典的实践性阅读。高年级学生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行知识使用”。这一环节的活动设计形式是“学校搭台,学生唱戏”。学校可以打造活动平台,开展如名曲演奏、名歌传唱、名剧演出、名作改编等以学生为主导方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完全走上表演与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对从经典中获取的知识进行大胆实践。
艺术经典阅读活动,着眼于艺术经典与学生素质提升之间的必然关系,能强化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能提升艺术社团的文化艺术内涵,能增强艺术社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艺术社团趋向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化的阅读活动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必将激发艺术社团的活力,发挥艺术社团的育人功能,引领校园先进文化向纵深发展。
[1]龚艾蒂.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实践探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夏雅敏,屈琳琳.论非艺术类高校艺术类社团多维度建设[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
[3]沈晓霞,廖锦亮.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杨戈.论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J].当代戏剧,2006,(3).
[5]胡继冬.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动力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M].吴松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校:简小烜)
Classical Reading Activities and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rt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YU Zhonghua,XUE Qilin
(School of Television & Film Art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Changsha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Art associations are important places where colleges create their campus culture. However, student art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re now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such as more emphasis on entertainment but less emphasis o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more emphasis on heritage but less 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more emphasis on exhibition but less emphasis on popularization. As a result, there is a lack of sufficient driving forces and guidelines to boost development of these art associations. Thus, their development is stuck in a bottleneck.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classic art works and take them as internal sources of power to boost development of art associations. To be exact, colleges should organize reading activities in a broad sense and diversify contents of art association activities, so as to improv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rt associations. If colleges want to proactively activate guiding force of classic art works, they ne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eading activity system; define clear roles of themselves (i.e. colleges) and art associations in terms of working mechanism; distinguish student groups in different grades in terms of activity participants; comply with the law of “go from the easy to the difficult” in terms of activity steps; and design three progressive reading models, namely guided reading model, active reading model and practical reading model, in order to facilitate favorable development of art associations and make them effectively play their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classic reading;art association;favorable development
2017-02-2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学习型高校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编号:14JD06;长沙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文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余中华(1979— ),男,湖南益阳人,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与文化传播。薛其林(1967— ),男,湖南益阳人,长沙学院长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学。
G641
A
1008-4681(2017)04-0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