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2017-03-26王坤平任俊帆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球化一带一带一路

王坤平,任俊帆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王坤平,任俊帆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是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外在要求,也是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面临着自身文化实力不足以及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等的威胁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方面统筹规划、密切配合,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带一路;全球化4.0;中国文化;文化全球化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必然逻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从被动适应到积极主导的态势转变。相信随着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深入实施,必将结束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3.0时代,全面开启全球化4.0的全新版本。然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因此,如何积极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阻碍,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新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试从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的视角进行论述。

一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

(一)“一带一路”计划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1]。由此拉开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序幕。2015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亚洲博鳌论坛上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正式进入全面的建设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由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的被动适应到积极主导全球化浪潮的转变。当然,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必将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与此同时,在全球化4.0的今天,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文化输出也会面临着内外各种压力的阻挠干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二)全球化4.0

“全球化”(Globalization)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流行,之后迅速取代“国际化”、“跨国化”和“一体化”等提法,成为描述人类社会跨边界的互动网络不断加强的概念[2]。吉登斯( A. Giddens) 认为,全球化“意味着以全世界为范围的社会关系之增强。它连接相距遥远的异地,同时在此情况下,地方上所发生的事件会被远方所发生的事件所形塑,反之亦然”[3]。从近代历史来看,全球化总共经历了三次浪潮,分别是全球化 1.0 即大航海时代、全球化2.0即英国和英美文化主导的殖民化时代、全球化 3.0即美国和美国多元化主导的自由化时代。

在全球化的三次浪潮中,中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也经历了从盲目排斥(闭关锁国)到被动适应(打开大门)到主动融入(改革开放)的历程。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前三次全球化浪潮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个相同的方面,即“不平等”,其实质都是先进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掠夺、文化侵略,通过制定各种不平等的游戏规则,来主导全球化的话语权。在这种格局下,绝大部分国家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平等和共赢性质的新型全球化治理体系。正是在面临着全球化3.0“不平等”缺陷的这种背景之下,中国政府和人民想打破现有的全球化游戏规则,提升落后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话语权,提出了以合作、平等、共赢为核心的“一带一路”计划,这也预示着全球化4.0时代的到来[4]。

二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

(一)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外在要求

文化全球化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通过信息交流和产品扩散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碰撞、吸收、交融的过程和趋势”[5]。这其实是说,“文化全球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全球化一样,都是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逻辑结果”[6],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民族国家的具有共性的、先进的文化样式会被逐渐普及推广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成为‘全球意识’、‘人类意识’”[7]。

通过回顾以往几次全球化浪潮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全球化1.0时代、2.0时代还是我们当今正在经历着的以美国和西方多元文化主导的自由化即3.0时代,都是各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殊死博弈的时代,其内部充满了控制、支配和权力关系。尤其是现在的全球化3.0时代,美国利用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对外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输出,其实质是文化的殖民化、文化的美国化,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因此,“文化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带来侵害,甚至危害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特别是弱势民族和弱势国家更是如此”[8]。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区别,在全球化3.0的过程中必将遭受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自身文化产业以及价值观的侵袭。因此,在全球化4.0背景下,尤其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要在高度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的同时,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步伐,以适应文化全球化的要求。

(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首先,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要想真正在全球化浪潮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引领全球化4.0的浪潮,就必须通过文化创新,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文化竞争中去。其次,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9]。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仅仅靠经济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在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积极成分,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融入“亲”、“诚”、“惠”、“容”的理念,把“一带一路”真正建设成为安邻、睦邻、富邻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经济纽带、文化纽带。最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0]。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11]

三 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国内文化自身建设存在不足

首先,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够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气质,并将之融汇于“中华民族对生命价值、人生境界、人生态度的理解与领会之中,成为中国人理解世界、把握现实、领会人生的内在依据,这些价值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精神支柱”[12]。不过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还停留在以片面化、零碎化的方式向西方展示的阶段,没有得到系统的整合。比如,我们向西方人展示的武术、剪纸、皮影戏等只是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对西方世界进行展示,不能系统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文化价值。

其次,中国文化还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对国外的版权和技术专利依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我们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短视行为,过分强调文化的产业化,盲目追逐文化产业中的经济价值,忽视文化的内容,导致文化产品质量滑坡。以电视行业为例,最近几年电视娱乐节目可谓是喧嚣尘上,《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等歌曲选秀类节目层出不穷,然而,这类节目大多是引进国外版权,每季节目都需要向国外缴纳大量版权费。此外,一些相亲类节目还存在着简单复制、蜂拥而上的问题,不但容易引起拜金主义、攀比之风盛行等问题,而且存在着内容落后、形式单一、盲目抄袭等现象。总之,热闹的文化表象难掩中国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的窘境,“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依然存在。

再次,中国文化还面临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缺乏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都是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和基础的”[1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方玲琅满目的商品走进我们的生活,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无形之中对我们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拜倒在洋文化面前,“热衷地干着自我怀疑、自我作践、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蠢事”[14],“哈韩”、“哈日”之风盛行,并主张全盘西化。更有甚者认为中国文化已经不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了,要求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抛弃中国的“黄色文明”,拥抱西方“蓝色文明”。这些人缺乏必要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味地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也给中国文化“走出去”造成不少麻烦。

最后,中国文化还面临着缺少国际视野与文化适应能力问题。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产值规模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文化公司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文化作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与国际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中国的一些高校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影响力和适应能力仍远没达到预期效果。

(二)国外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

虽然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汤林森(John Tomlinson)的《文化帝国主义》和《全球化与文化》等专著对文化帝国主义都进行了多角度的介绍,但是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目前并没有精确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文化帝国主义就是一种文化控制另一种文化,还有的学者直接把文化帝国主义与媒介帝国主义等同起来。汉斯·摩根索(Hans Joachim Morgenthau)认为:“不是用攻占他国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是主要采取政府和控制人的头脑,来征服对象国的一种政策”[15]。在汉斯·摩根索看来,文化帝国主义就是通过推行本国的文化来对他国的决策人物的头脑进行控制,进而征服他国,在这种基础上取得的胜利比通过军事征服和经济控制更显赫和牢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从文化意识到文化形态,从文化资本到文化产品,从文化传媒到文化教育,对中国进行腐蚀和侵略。

国外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不仅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经济领域也造成不小影响,也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利用自身的文化和传播优势对中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进行腐蚀,进而为其商品倾销鸣锣开道[16]。以韩国文化为例,他们首先以电视剧和电影等形式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出,影响青少年的审美倾向、价值观念,为其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等打开市场。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而且能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但是,想根本扭转我国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文化事业不发达、文化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绝非短时间内就能实现。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统筹规划、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中国外文出版社,2014.

[2][15]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庄明哲.全球化过程中的民族主义[J].世界民族,2001,(5).

[4]张可云,蔡之兵.全球化4.0、区域协调发展4.0与工业4.0——“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内在本质和关键动力[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5][8]黄旭东.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6]韦幼苏.文化全球化与构建中国先进文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7]张国文.提升文化软实力 主力实现中国梦——论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梦[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

[9]李琳,洪晓楠.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评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崔玉宾.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历史与文化),2013,(5).

[13][14]董德福,孙昱.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几个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16]顾华详.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法治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2).

(责任编校:简小烜)

Challenges for the Going out of China’s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

WANG Kunping, REN Junfan

(School of Marxism,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 the “going out” of China’s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external requirement of adapting to cultural globalization, but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for the enhance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However, just like “One Belt, One Road” which is faced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going out” of China’s culture may not be smooth as well;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threats and challenges. Therefore, we should do overall planning and cooperate closely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struction, develop advanced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construct cultural powerful country, accelerate the “going out” pace of China’s cultur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construction.

One Belt, One Road; globalization 4.0; China’s culture; cultural globalization

2017-05-20

辽宁省人文社科项目“全球化视域下民族自信心的构建”,编号:W201683612。

王坤平(1992— ),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伦理学。任俊帆(1992— ),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G125

A

1008-4681(2017)04-0055-03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一带一带一路
新旧全球化
“一带一路”我的梦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全球化陷阱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