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叙事在创新茶艺竞赛中的运用——以广州市属高职院校2016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为例
2017-03-26程大立
程大立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510075)
文学叙事在创新茶艺竞赛中的运用——以广州市属高职院校2016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为例
程大立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510075)
创新茶艺比赛是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中最具“技术”和“艺术”的重要环节,文学叙事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创新茶艺表现水平和表达效果。以广东省广州市2016年市属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为例,通过对文学叙事方法在创新茶艺竞赛中运用失当案例的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技能竞赛;创新茶艺;文学叙事
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以“精俭清和”为精神追求的茶艺逐渐走入寻常百姓之中,成为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之一,由此产生了对“茶艺人”的社会需求。每年一届以“探索培养茶艺高技能人才新途径和新方法”为目的的全国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成为高度关注的一个赛项,大赛中的“创新茶艺竞技”以其逼真的情境性、丰富的人文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成为历届大赛之亮点。“创新茶艺竞技”关键在于创新性,为了突出比赛的创新艺术效果,选手们不约而同植入了文学叙事表达方式。然而,由于对文学叙事内涵理解的不到位和方法运用的偏差,出现了硬性嵌入、断章取义、情感失真和表达不清等问题。笔者拟就2016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中的8个项目为例,略论文学叙事在创新茶艺竞赛中的处理和运用。
1 文学叙事是创新茶艺竞赛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
“创新茶艺竞技”是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内容中赋分最高的环节,其要求是:参赛团队自选茶艺,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泡茶融入其中。创新茶艺表演完毕,评委就泡茶技艺有关的中华茶文化历史、茶叶种类、茶叶审评、泡茶基本要素、茶艺与音乐、少数民族饮茶风俗、无我茶会、传统文化、茶艺礼仪等茶艺理论知识抽题提问,参赛团队选手现场作答。根据上述比赛要求和评价方式,各参赛项目除了在茶席和泡茶环节中力求创新外,都不约而同地高度重视主题设计,大多采用讲述“茶故事”的文学叙事方式,增强创新茶艺的情境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以吸引和感染评委,获得更高的比赛成绩。
文学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主要运用于小说、叙事散文、戏剧和影视等文学作品中。创新茶艺竞技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了故事叙述、茶名溯源和诗文增效等表现方式,具备了文学叙事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着重表达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具有话语虚构性或假定性。因此,借用文学叙事手法增加表现力已成为“创新茶艺竞技”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
2016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中的“创新茶艺竞技”无一例外地运用了文学叙事的方法。《成长》通过叙述茶叶的成长、采摘、制作和冲泡过程,比喻人的成长过程,印证“人生如茶”的哲学思想;《渡风》叙述了寻茶之人踏足湖南柳州南山宝地,寻找“五行茶”,巧遇采茶女,共同制作新茶的故事。上述两个作品属于“故事叙述”。《凤凰吟》和《青豆茶》分别追溯“凤凰茶”和“青豆茶”的来历,为“茶名溯源”。《国学国饮》、《舞恩》、《流溪香雪》、《七碗茶歌》等分别引用大量的茶诗、茶文,融入泡茶过程,增强创新茶艺的文学性、艺术性和表现力。
2 创新茶艺竞赛中文学叙事方法处理失当现象分析
“创新茶艺竞技”比赛过程中的文学叙事,要通过文学“艺”的表现来紧密配合“技”的演示,从技术层面来说,当属于辅助手段。因此,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有力丰富比赛作品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和提高艺术表现力;但如果运用不恰当,也会影响“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或给评委产生负面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态度。由于高职学生知识水平不高、文化修养不深和艺术感知能力不强,创新茶艺竞技环节中的文学叙事运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故事吻合度不高
创新茶艺竞技环节的文学叙事是为茶艺表演服务的。也就是说,通过叙事让评委了解某种茶的来源、发展和成长过程,了解与某种茶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人文雅趣。如果所叙之事与主题设计不够密切,重点不够突出,或者出现歧义性叙述,就会影响创新茶艺的表达效果,甚至会形成强硬嵌入、主题偏移等不良印象。《成长》表现的是“人的成长历程就像普洱茶”的主题。在茶的成长叙事上,主要是表现4年、8年和12年不同的韵味与内涵。对于人生来说,成长是一个连续向上,不断进步的过程,那么,不同年限的普洱茶在茶的成长线索上,又是什么关系呢?尤其是陈放多年的普洱茶,在茶的成长过程中又是一个怎样重要环节?这些,要用“成长”的逻辑链条准确、清晰地衔接起来,才能让“茶的成长”与“人的成长”高度吻合,才能让创新的主题高度明晰。
2.2 叙事完整性不够
叙述内容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是文学叙事重要组成。叙述内容的完整性是全面、准确表达主题思想的基本保证。高职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创新茶艺竞技比赛设计中,常常会存在断章取义、前有后无、突兀而出等诸多问题,形成叙事不完整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叙事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凤凰吟》讲述的是潮汕名茶凤凰茶的来历、冲泡方法和品饮享受。内容设计上很有神话文学色彩,从“南国有佳木”到“凤栖岭东”、“凤翔衔枝”、“枝落茶生”等,说明了凤凰茶来源的神奇传说。这样的内容设计虽然很文学很美丽,但没有解说南宋帝卫王赵昺借“鹪嘴茶”解渴而成“宋茶”的典故,没有解说因“凤凰山”而名“凤凰茶”的来源,且在泡茶、奉茶和饮茶环节,均与“凤凰茶”的故事完全分离,所以叙事显得不完整。如此抽象且“前有后无”的叙述内容,不能给评委完整、清晰的印象,不知凤凰茶历史,如何感知其醇美厚韵?
2.3 情感高潮点不当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文学叙事表达方式之一。创新茶艺竞技中的文学叙事,都非常重视在叙事基础上抒情,这对于揭示叙事意义、激发评委共鸣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铺垫不够,抒情过于空泛者有之;全篇抒情,平淡推进令人疲惫者有之;更有没有把握好作品叙事的关键点、兴奋点,过早或过迟,甚至没有形成抒情高潮,没有充分发挥抒情良好效应者。《流溪香雪》是一幅最美的诗话,虚实笔法写从化梅香雪色,融入沏茶品茗的情境;然而,通篇语调平缓,缺少高潮。《七碗茶歌》将“七碗”之说,置于分茶之时,而奉茶与评委共饮之时,却快速通过,显然是高潮处理不当。《舞恩》前面用了大篇幅铺垫,写茶汲日月之精华,历烈火之考验,期待一个嗜茶者的钟爱;等到沸水杯中翻舞之时,却用最简单抒情一笔带过,没有突出“舞”的辉煌,更没有突出“恩”的感激。
2.4 语言表达力不强
在文学叙事中,叙述话语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在创新茶艺竞技比赛中的叙述话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面语言的表述,二是选手口头语言的表达。前者要求简明、整齐、生动和有力,后者要求流畅、饱满、激情和清晰。由于作品语言锤炼不够,部分作品书面语言存在表达形式单调、句式杂糅纷繁、缺乏流畅美感等缺点;由于选手对作品思想感情把握不准,在表演时存在情感不够充溢、语速平缓少变、停顿不够合理,甚至语调反用等问题。《渡风》语言表现力不够,没有表现“寻茶”的真诚急切,没有表达“寻得”的惊喜。《国学国饮》后面只是说明性介绍,没有与前面“唐、宋、明”历代文人雅士的追求相照应。《七碗茶歌》通篇以七字句为主,加上选手的拘谨紧张,没有表现起伏的情绪和畅快淋漓的感受。
3 文学叙事在创新茶艺竞赛中的合理运用
茶艺竞技比赛核心在“茶技”和“茶艺”,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展示茶色、茶香和茶味等泡茶技术,充分表现布席、茶具、服装和表演等泡茶艺术。在创新茶艺环节中,为了达到“创新”的效果和目的,在“技”和“艺”有限创新的同时,融入文学叙事,可以让“技”更具文化内涵,让“艺”更有动人情境。这就要求文学叙事既要主题吻合、内容合适,又要合理融入、合情表达,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3.1 以“茶精神”融入故事
“茶为国饮”。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茶艺是茶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茶艺与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就是为了弘扬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将“绿色、健康、和谐”的茶文化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因此,在创新茶艺竞技比赛中,也应将弘扬茶文化、传承茶精神作为作品之“魂”,并以之为文学叙事追求的目标和宗旨。
茶精神因茶的不同品类而有具体丰富内涵。绿茶表现绿色与活力,红茶表现热情与妩媚,黑茶表现沉稳与厚实,黄茶表现成熟和安宁,白茶表现坦率与真诚。同样,不同地域生产的名茶也有自己的风格和精神。在创新茶艺竞技比赛中,要将不同品类茶文化内涵与其生产地的文化精神融为一炉,渗透到文学叙事之中,成为当下人们在品茶之余,领会并认同的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青豆茶》通过禹大臣防风误用青豆茶治愈风湿的典故记述,青豆、绿茶、豆腐干、胡萝卜干、芝麻、桂花、陈皮、紫苏籽等主辅成分记载,揉、煮、烘、焙、泡等制作工艺叙述,结合湖南岳阳饮茶习俗记录,提炼出青豆茶所承载的农耕文明下祛病去灾、和乐安康的青豆茶文化精神。同样《凤凰吟》应提炼出高贵、雅致、清爽的凤凰茶精神,融入与宋帝有关的典故、凤凰山种茶、制茶过程和潮州“风雅高超”功夫茶的文学叙事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文学叙事与茶艺表演的主题紧密结合,还能让评委因作品明确而高尚的主题而心动。
茶精神是在茶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思想共识,有旧时代的局限性,也有新时代的成长性。因此,提炼茶精神要与当代价值观相融通,成为当代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追求。《渡风》中的“五行茶”,没有过多地追问“山间龙脉”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环绕对“好茶”的影响作用,而是以“当地水配当地茶”即“好山出好茶,好茶须好水”的理念进行诠释,追求“闲情野逸性也庄”的理想境界,为当下纷纭变幻、激烈竞争、身心俱疲的人生煮上一味沉静、平和的心灵鸡汤。
3.2 以“茶历史”解说过程
每一种茶都有其发现、培育和形成的历史,有与其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创新茶艺竞技比赛,就是要通过方式创新,发掘并弘扬茶文化精神,因此,有必要全面、准确而翔实地叙述茶文化历史。“茶历史”有两条线索,一是茶的发现、培育与制作的过程,二是茶的冲泡和推广过程。比如,凤凰茶,本是一种野生山茶,传说由南宋帝昺难中解渴而闻名,渐成人们重视的“宋茶”,明、清时发展成为全国名茶,如今的“凤凰单从茶”已是十大珍贵名枞之一。创新茶艺竞技比赛,可以通过文学叙事手法,回顾凤凰茶从发现到成为名茶的历史,追叙传说的文化渊源,记述潮汕种茶人的创意创新;发掘凤凰茶工艺进步历史,记载乌龙茶传统工艺的沿用,记叙凤凰人“单株采摘”的创新成果,描绘潮州功夫茶的“功夫”。把这些与茶相关的历史巧妙融入比赛作品中,才能完整地表现茶的发展史,才能全面地表现茶的风格和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展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目的之一。在创新茶艺竞技比赛中植入文学叙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茶艺过程中弥补他们最为缺少的史学、文学、艺术知识,以利于创作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的竞赛作品。
3.3 以“茶主人”诉说心曲
叙述视角,是叙述话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三种类型。创新茶艺竞技比赛中的文学叙事,主要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在讲述历史典故时,也有少量第三人称叙述。《渡风》分别以寻茶人、采茶女的第一人称叙述,《青豆茶》以制茶女第一人称叙述和禹大臣防风第三人称叙述。表演者摹拟采茶女、寻茶人、茶艺人等“茶主人”身份,以第一人称叙述,能准确表达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喜怒哀乐的心态,能增强叙事艺术真实性和表现力。为了达到曲径通幽、淋漓酣畅、一气呵成、高潮澎湃的叙事效果,选手要努力消解历史事件的遥远性和陌生感、高职学生角色身份认同的差异性和变异性、竞赛现场的紧张和分心等负面心理因素,全身心沉浸到故事和角色之中。《国学国饮》开篇先声夺人,三位选手分别摹拟梦回大唐、大宋、大明朝代,配以荡气回肠的古诗文朗诵,把人们带入白驹过隙、天下忧乐、人世痴情等过往岁月,引出能令人惜时、乐生、钟情的普洱茶。其实这些只是必要的铺垫,重点环节还在于三位茶艺人穿越时空,在今天重演三大盛世的茶文化。选手务必把握自己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茶主人”,不受现场评委、听众和工作人员干扰,又不能忘却传承丰富博大的茶精神使命。这样才能在前期铺垫的基础上,侧重于冲泡和品饮环节,把普洱茶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推上高潮,感动评委,获得圆满结果。
3.4 以“爱茶人”表演茶艺
文学叙事的表现力,叙述者要准确把握情感,让故事高潮水到渠成,也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锤炼和表达。语言锤炼,要在作品语言上认真推敲,反复练习,学习古人“为求一字准,捻断数根须”的精神;语言表达,要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形成丰富的语言感悟。其实,创新茶艺竞技比赛中的文学叙事,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达的。写出了再好的文字,没有选手的准确理解和精确表达也是白费力气。练好语言还有重要的外在“工夫”,即选手要对茶艺有“真爱”。蔡荣章先生认为: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发展个性的表演艺术”。试想,如果选手只把创新茶艺竞技比赛当作“表演”或“比赛”,只追求程式完整和成绩高低,又如何能进入“真茶境”表达“真性情”?如此状态,文学叙事的语言只能模式、固态、僵硬和直白。因此,选手必须做一个“爱茶人”,把自己对茶之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丰富内涵熔于自己的生活之中,融入洁器、暖杯、冲泡、奉茶和品饮的全过程之中。
4 结语
茶艺,是茶工艺的精彩展示;茶艺,也是茶文化的基本载体。高职学生中华茶艺技能竞赛正是为了传承茶叶制作的工匠精神,也是为了弘扬中华茶品的人文思想。将“精神”与“思想”融入文学叙事之中,更加生动活泼、精彩雅致。而文学叙事在创新茶艺竞赛中的科学处理和正确运用,需要以提升高职学生茶艺技能和文化素养为抓手,有效地落实到日常教学和训练之中。教学中要增加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中要培育学生领悟力和创造力。唯有继承才能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6年科研项目(KY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