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源文物的一缕灿烂辉光—金源地区出土的两件鎏金文物赏析

2017-03-26赵国华关伯阳

中国民族美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首饰盒上京金源

文/图:赵国华 关伯阳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赵国华赵国华:满族,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美术师、政工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关伯阳满族,中国辽金契丹女真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金源文化研究所所长,特邀研究员。

一、综述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南大街两公里处,东依金上京故城“上京会宁府”遗址,南邻金代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陵园,三者呈鼎足之势,连缀巧妙,形成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有机组合的文物群体。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总体布局采用“口”字形,利用建筑围合形成庭院,庭院四周建筑以实为主,显得坚固稳重,给人以战时要塞的感觉。庭院西侧中间为高达18米的主体建筑——中军帐。庭院西侧和北侧为八个主展厅,展览内容依次为女真的崛起、金上京的辉煌、金源文化与金源人物、女真后裔、金上京与金中都、金源绪余、金源遗风、民国文物。东侧为办公楼,南侧为晁楣艺术馆、粘氏石器馆、中华龙纹铜镜馆、舒群纪念馆四个副馆。

序言大厅序言大厅

女真的崛起

金上京的辉煌

金源绪余

金源遗风

金源文化与金源人物

鎏金镂雕银质熏香炉外观

鎏金镂雕银质熏香炉各部件

鎏金镂雕银质首饰盒盒体及外盖、衬盖

鎏金镂雕银质首饰盒衬盖

现有馆藏文物2358件(套),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204件。本期介绍两件特色藏品:豆形鎏金镂雕银质薰香炉和鎏金錾刻银质首饰盒。

二、发掘与考证

2009年4月,在金上京故地阿城东北的邻县宾县,发现了两件鎏金银器,让见到它的专家们满怀激动和惊羡。这两件鎏金银器,一为豆形鎏金镂雕银质薰香炉,一为鎏金錾刻银质首饰盒。经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关伯阳先生、阿城收藏家协会会长陶相助先生和秘书长伊少玉先生、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负责人赵国华先生等专家的综合鉴定,初步认定这两件鎏金银器应属于金代中早期之物。其年代约在太宗年间靖康之变至海陵王迁都燕京之间,其上限不早于1122年太祖攻下燕京城。因毗邻金上京故地阿城的宾县,在金初属于金都城的京畿地区,这两件银器在宾县发现并不奇怪。至于这两件文物的背景和主人,有待进一步考证。

鎏金首饰盒外盖(A:后花园夜舞)

鎏金首饰盒盒体侧面(B:送夫出征)

(一)豆形鎏金镂雕银质薰香炉

我们先赏析一下豆形鎏金镂雕银质薰香炉。该薰炉通高15.5厘米,底座高6.5厘米,炉外直径11厘米。全炉由底座、两个半球形外壳、撑条和香盒四部分组成。合成后造型即为底座上托一网状银球,非常像放在球撑座上的高尔夫球。底座下部为实心银片,周边刻有二方连续花草纹。底座上部缕成网状空隙,坐顶成托盘状。因直接托住球体而设计、保证香气从球底仍能正常溢出。主体两个半球一下一上,合口严密。两个半球均镂空透雕,使全球呈花枝网状,实空相间,镂孔均匀。香盒放在下半球里面的中心位置,上有两个发卡状半圆撑条,中心用卯孔,将两撑条连接成十字形,置于香盒之上,防止意外重力将上半球压塌。整个炉体各件无残,基本完好,金光灿灿,明亮如初。金上京地区也曾经出土过几个薰香炉,但是像这个豆形鎏金镂雕银质薰香炉,设计之科学、质地之高贵、工艺之精巧、造型之精美,实所未见,令人惊叹。说明使用它的主人地位很高。

2.鎏金錾刻首饰银盒

我们重点赏析一下鎏金錾刻首饰银盒。该盒由盒体、衬盖和外盖三部分组成,通高10.4厘米、外直径12.5厘米、内直径12厘米。该盒外盖边缘附近有近1平方厘米残缺,盖顶缺失处边缘有2.5厘米裂口,相对一侧边缘处有2厘米裂口,盒底边缘处有三点撞击坑痕。此盒虽然有残缺之处,但是最可贵的是外盖一幅、盒体四幅共五幅的錾刻画(衬盖的荷叶刻画略去)。因为这五幅画承载了较为丰富的文化信息。

让我们来共同赏析一下这五幅画。

此画(外盒上面)暂命名为A“后花园夜舞”画面所反映的场景,显然是个皇宫后花园。院墙和门扉都是木刻的,似篱似墙,篱笆边种了一些花草,简单却不失优雅,具有典型的北方庭院性质。画的左上方为一亭,亭基不是用玉石而是用砖砌的。如果这场景描绘的是皇宫后花园,那也说明是新修宫苑,透出很明显的简朴性质,这与金初宫殿比较简朴的情况是相符的。庭院中有一株柳树和两株榆树(这也是北方典型的树种)。画面上共有11个人。右手在龙椅端坐者应为皇帝。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坐着的人,从气质装束上看也像。皇帝左侧立一侍者,似在持着灯笼而不是武器。偏左侧共前后两排并立着乐队,共7人,有吹笙者、吹排箫者、吹笛者、吹篪者、打鼓者(其余两者辨不清)。场地中间有2人,其中之一正在铺地毯,他似乎是整个活动的主持人,是个传达皇帝旨意的传令官、组织者;另一人站在刚铺好的地毯中间,是舞者,显然是当晚节目表演的主角。女真族本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金太宗刚刚登基不久,宋朝派使节许亢宗前往祝贺。在《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中,曾记载当时金朝宫廷乐舞演奏的情况:“有腰鼓、芦管、笛、琵琶、筝、笙、箜篌、大鼓、拍板。”但是注意,许大使所记录的情况是宫廷乐舞,是16个人跳舞的大场面,主要在迎宾、宫廷庆典和大型祭祀时才有这样的大场面。而我们看到盒上的画面,应是皇帝在晚饭后,就寝前提议在御花园里举办的一种消遣式的小型舞蹈表演,乐队的阵容自然不会那么大。但是即使这样不太大的场面,也出现了金代经常使用的乐器笛、笙、排箫、篪、大鼓等。1968年,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金墓中出土的一块八面乐舞浮雕石幢,表现了女真人热烈歌舞的场面。石幢每面各雕一人,或起舞或奏乐。从所使用的乐器看,吹奏乐有笙、笛、箫、篪;打击乐有鼓、弹拨乐有箜篌、琵琶等。这些乐器,与首饰盒画中出现的乐器可以互相印证。既证明了金代常用乐器的种类,同时也证明了盒上的画反映的场景是金代的。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上的16个人都是男性,无一女性。其中舞蹈表演者体型近于武士,这说明金初女真人(包括皇帝)的尚武精神正在高扬,还没有沉醉于柔糜的声色之中。庭院中的设置,还有一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在画面中上方庭院里的几案上,放着一只玉壶春瓶、一只细颈阔唇瓶和一只酒碗。玉壶春瓶是比较典型的金代酒瓶,这也许是皇帝在表演结束后赏赐表演者所用。这一点进一步证实了画面描写的是金代的场景,也证实了女真人嗜酒的习俗。

下面我们分别赏析盒立面的四幅画,暂分别代号为画B、C、D、E。

鎏金首饰盒盒体侧面(C:不期而至)

鎏金首饰盒盒体侧面(D:睦邻)

鎏金首饰盒盒体侧面(E:报喜)

画B:暂命名为“送夫出征”。画面上一骑在马上武将装束者刚从家出来,看来要奔赴战场。娇妻登上角楼,向渐行渐远的丈夫挥手告别,既有不舍,又有无奈,更多的是祝福丈夫尽早平安归来。丈夫也回首相嘱,意为等着我胜利的消息。门前杨柳依依,上双鸟缠绵,风吹动着角楼上年轻妇人挥别的长袖,好一幅感人的眷眷惜别画面。金朝自1115年建国开始,至1141年与南宋达成绍兴和议,二十多年间伐辽灭北宋,与南宋逐鹿中原,争夺陕陇,战争未曾间断。夫妻间相聚是短暂的,离别是经常的。这种送夫出征夫妻间依依惜别的场景,当是金初比较普遍的现象。从骑马者装束,有侍从和其走出的府宅来看,此人级别应在猛安(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以上。以前我们只在史书及一些资料上看到过“太子庄”“元帅府”“王府”,但其建筑究竟什么样?不得而知,遗存完整的金代建筑又非常罕见。现在画面上的府邸高墙大院,墙上镶有琉璃瓦檐,墙角砌有自上自下越来越宽的加固层,院内年轻夫人站的位置应为平时瞭望的哨位。这些,都可以作为金代(特别是金初)武将们宅弟的参考。另外,画面的主人骑两匹马,这也符合史料中关于女真人骑马习惯的记载。女真人在赶稍远一点路时一般都备两匹马,一匹马累了就骑乘另一匹马,不让马过于疲劳。

画C:暂命名为“不期而至”。画面上一个打猎装束的人,肩上扛着一猎物,怀里抱着酒罈,左手拿着酒碗走进院来。书生或文官装束的男主人(墙院上的八卦窗说明他不是普通的劳动者),对突然而至的来人很吃惊,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两孩子一看有客人来了,表现得非常兴奋,拉袖扯衣地告诉母亲(这个客人一定是熟人,不然孩子应表现惊异而不能表现出兴奋的动作)。这样一个画面说明什么呢?我们分析,女真人是个渔猎民族,素有共享猎物的习惯。画中之猎人与男主人应该是故交,用北方话说是好哥们,但是我这个哥哥(男主人)由于身份变化,很长时间不打猎,当然也很长时间没食野味了。今天我得一野物,有劳嫂子做一下,我们哥俩喝两杯,叙叙旧。从这个画面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渔猎民族的女真人豪放豁达、讲感情重义气的性格。

画D:暂命名为“睦邻”。图中左侧是一个院落,有起脊的大门、整齐的木栅栏(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女真人“联木为栅”的居住习俗又十分吻合)。大门下铺了五六级台阶,院内院外都种了树,看起来是一个生活不错的人家。大门外不远处有个妇人双手捧着一些食物(看来数量不少且不止一样食物),正给对面的一个妇人,这个妇人表现欲接未接的样子。要想理解这么一个画面,就必须了解女真人的一些习俗。女真人有了好东西,总想和朋友共享,决不自己独吞。就连金太宗吴乞买当了皇帝后,在政务不忙时也把几个不错的朋友请到宫中,当时宫内还有火炕,就在炕上和几个哥们儿喝起来,平时邻居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哪怕杀只鸡,也把皇帝请去。皇帝也不客气(实际上是与民同乐的平等思想和作风),上炕盘腿而坐,与好友共饮,喝高兴了就扯耳摩腮、拍肩推背或划拳或高歌,了无拘束。邻居之间更是如此,自家做了一顿好吃的,唯恐邻居吃不到,做好了自己没吃之前先给邻居送去,我们画面上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面。女真人这种分享的精神、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作风,也是其迅速崛起壮大的重要原因。

画E:暂命名为“报喜”。画面上一女子拉木轮车,车形似轿,有靠背,看来是专门拉有身份人的专用车。车上坐一男子,装束像个书生,手持一公文,表情很兴奋,看样子像个新中举或新及弟的书生,正跟拉车的女子说着什么。理解这幅画,需要有较深的历史背景知识。金初,女真人接触汉文化之后,对高雅深厚的汉文化心向往之。为了迅速改变女真民族缺少文化的落后状态,尽快提高女真民族的文化素质,于是掀起了一股几乎是全民族学习汉文化的热潮。女真贵族羁留宋朝访金的使节,让他们教贵族子弟汉文化。最典型的就是洪皓的“桦页四书”。洪皓本是宋朝访金的使节,到了金朝后,金朝就不让他回宋朝了。西路军监军完颜希尹(女真文字的创制者),责令其教自己子弟汉文化。洪皓说:对不起,没有教材。希尹说:我不管,你自己想办法。把洪皓逼的没办法,他凭着惊人的记忆,硬是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四部经典背着写在桦树皮上,给希尹的孩子做教材,成为金史中的文化佳话。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女真贵族子弟纷纷学习汉文化。到了熙宗、海陵少年时,读经典、下围棋、品名茶、好书法、结交汉族文人,“尽失女真故态、宛然一汉家少年子”。女真人这种学习汉文化的精神,推动了科举制度建立和改革,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出台了著名的“南北选”制度和三级考试制度。南北选即南人北人分考,南人考经义、词赋、策论,北人只考词赋(这有些不平等)。三级考即“初乡荐、次府解、次省试乃曰及第”。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南北人均都考经义、词赋(取消了不平等)。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在京师(金上京)设教育宗室子弟的国子监,因经义中有“华贵夷贱”的思想而罢经义科,乡试地点由县改为州。将原来的三级考试改为四级(增加了皇帝最后御试)。在官方科举制的推动下,女真人学习汉文化形成空前的热潮。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再回头看一看画,我们假定这是一对恋人或年轻的夫妻,妻子在丈夫迎考前百般侍奉,甚至许下愿:你真的中举了我亲自用车拉你!这不,丈夫真的把官方发的举人证书拿回来了!那就拉吧,上哪去呢?丈夫说,去咱祖茔,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祖上,咱家也出了个举人,孩儿没有辱没祖宗!这难道不可能吗?

三、初步结论

这是两件弥足珍贵的金代文物。其中鎏金镂空银质薰香炉是金初战争从中原掠来之物,还是掠到金源内地的工匠在金源地区制造的,很难考证。但是其精致、精巧、精美实不多见,这可以证明当年使用者较高的身份。更为重要的是鎏金刻花首饰盒,本身的精美且不论,难能可贵的是盒上的五幅画。这五幅画再现了金初女真人的部分生活场景,洋溢着女真人的民族性格,使我们对女真人和金源文化的了解走出书本,变得生动、丰满鲜活起来。这件文物,应该是金朝在战争中从中原掠来的工匠在金源内地制造的,否则不可能有这么生活化的内容。这五幅画,对研究女真民族和金初宫廷活动、民俗民居等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证,这就是它的文物价值。

猜你喜欢

首饰盒上京金源
新“买椟还珠”
辽上京遗址
半夜响起敲门声
哎呀,骨折了
哎呀,骨折了!
金初上京新城琐议
名贵的首饰盒
辽上京博物馆藏花押印选介
妈妈也想妈妈
辽上京宫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