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美术国际传播的探索与创新—以“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为例
2017-03-26闫志杰
文:闫志杰
闫志杰“多彩中国”项目中方总发起人北京正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生班致力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方向:艺术策展、策划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业项目运营等领域
2016年5月28日,“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启动仪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此次大展面向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18岁以上的能够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人士征集各种形式的微型艺术作品,所有的作品统一为10厘米x12厘米,主题、材料、工艺不限。
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对大展进行学术指导和把关,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实践与研究团队已经与“多彩中国”大展在新媒体推广传播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作为学术合作伙伴,《中国民族美术》期刊为民族题材的微型艺术创作实践和学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阵地和平台支持。
在巴掌大小的空间,能创造怎样的艺术?一年半以来,“多彩中国”大展得到了各民族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和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有23个民族的1300多位艺术家,为“多彩中国”创作了2400多件作品。
如何在国家倡导打造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时代背景下,对外进行人文交流,传播推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此次活动的参与各方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有益尝试。
本文从文化产业项目实践操作的视角,对“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进行解读和分析。
2013年,“意象世界”参加威尼斯国际双年展。
2016年,“意象世界”在美国纽约普拉特学院展出。
一、从“意象世界”到“多彩中国”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的创意诞生,源自世界知名时尚品牌、意大利家族企业贝纳通集团创始人、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主席卢西亚诺·贝纳通先生,在十年前发起的“意象世界”微型艺术项目。
艺术无国界,这是一个跨越国际文化背景、全球艺术家共同参与的微型艺术创作、展示和收藏的伟大创意。通过一个固定的尺寸:10厘米×12厘米,将各大洲的艺术家们汇集在一起。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旨在收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分享艺术经验,并且传给下一代。
“意象世界”是一场多元的、包容的盛会。参与的艺术家有的来自社会稳定、生活良好的国家,有的来自仍处于战火硝烟中的国家。全球各地的艺术家及作品共同参与这个以艺术为名的国际对话,这是一场充满激情、创意和梦幻的盛事,在这里你能看到灵感、潮流、色彩和技术。
“意象世界”也是一幅全球艺术家自愿参与、共同创作的人类文化地图。众多10厘米×12厘米的画面,将拼成一幅幅马赛克式的图案,充满了故事、激情、梦想、力量甚至还有矛盾,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各自的光彩。
目前,“意象世界”已经收集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身份的200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预计到2017年底将达到26000多位。现已出版了130多本作品集,在世界各地举办了9次大型展览,其中包括2013年的威尼斯国际双年展。“意象世界”收藏的作品通过作品图册、Imagomundiart.com的官方网站平台,正在国际上进行着广泛的传播。
“意象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56 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深深地吸引着贝纳通。把中国各民族艺术家们的作品分享给世界,为人类文化地图拼上不可或缺的中国版块,这是贝纳通先生的夙愿。“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的倡议发起,基于中方主办单位北京正视文化公司十五年来一直从事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项目实践能力,也基于和意大利合作伙伴十多年来密切交流合作建立的信任基础,更是基于共同的理想和愿望。2015 年8 月,在意大利贝纳通集团总部,双方决定共同发起“意象世界”在中国的艺术行动—“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
2016年1月18-19日,贝纳通一行来到中国,在中方团队的陪同下,走访民族文化宫,参观CNTV全球视频分发监控中心,在中关村学院体验中国文化,调研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与大学教授、艺术家、青年学生、媒体记者等座谈。
2016年5月28日,在民族文化宫举行了“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启动仪式,来自民族、文化、艺术、传播、出版、教育等各界嘉宾及民族艺术家代表出席仪式,中国区的作品征集全面开始。
意大利家族企业集团、全球知名时尚品牌创始人、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主席卢西亚诺·贝纳通先生(LUCIANO BENETTON)
目前,“意象世界”已经出版了130多本作品集
2015年7月30日,在贝纳通集团总部,双方决定在中国区开展10厘米x12厘米的微型艺术作品创作和征集活动。卢西亚诺·贝纳通(中),“现代马可·波罗”、意大利汉学家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左一),北京正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闫志杰(右二),意大利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驻华代表陆辛(右)
2016年5月28日,“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启动仪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二、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借鉴他山之石,构建“多彩中国”大展的价值体系
在遵循“意象世界”基本价值理念、与国际艺术家平等参与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多彩中国”大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提出了自己鲜明的价值主张。
1.支持原创民族艺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世界分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
同时,制定了开展工作的四个基本原则:
(1)开放。参与群体的广泛性,一切能够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士都可参与。作者中既有名家大咖,也有青年才俊,兼有跨界高手,还有草根新锐,尤其是特邀召集人的深度参与,更是挖掘了来自基层民间的新颖之作。油画家朝戈,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人于坚,作曲家乌兰托嘎,纪录片导演顾桃,音乐人科尔沁夫,101岁的旅美艺术家侯北人,从未受过美术教育的牧民额尔敦陶格陶等参与其中。
(2)多元。与其他的各种专题展不同,“多彩中国”大展包含了多样的艺术形式。除了绘画、书法、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外,也有观念性、实验性很强的综合材料、装置艺术等,还有各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非遗手作等作品。
(3)包容。在强调艺术个性和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理解并尊重其他民族和艺术家的独特创造。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谐共生,因为不同而异彩纷呈。“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多彩中国”大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彼此的理解、尊重和欣赏,是进行交流借鉴、互动学习的基础,基于学术层面的观点碰撞和批评,也是积极有益的姿态。
(4)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彩中国”大展的艺术创作,既倡导对传统经典的研习承继,更注重与时俱进的突破创新。中国的民族艺术要走向世界,与世界展开对话,就需要在坚定文化自信、固守文化立场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的传统经典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和变革,而研究和探索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是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了解的必要手段。
这些代表性的作品,分别在艺术观念、表达方式、作品材料等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多样化的创新可能性。
2.艺术惠及人人、人人享受艺术、艺术人人创造
“多彩中国”倡导从文化中欣赏美、从生活中发现美、从实践中创造美,把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的关切,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表现。职业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为“多彩中国”大展的艺术水准铸就了坚实的基础和一定的高度;青年新锐的积极响应,为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拓宽了探索的领域和视野;而普通大众的热心参与,更是让艺术真正地贴近和走进人民的生活。
蒙古高原 朝戈(蒙古族) 油画 2017年
呼和诺尔的风 吴厚斌(汉族) 油画 2016年
三、尽精微、致广大,独具特色的微型艺术大展
1.微型艺术之小
族徽 吴团良(达斡尔族) 浮雕 2017年
佛龛 乌日切夫(蒙古族) 装置 2017年
吉祥蒙古 艺如乐图( 蒙古族) 蒙文篆刻 2017年
驭 山丹(达斡尔族) 版画 2016年
在物理学的范畴,10厘米×12厘米是个巴掌大小的尺寸,相当于一部智能手机的面积。在大多数的艺术创作中,很少采用这么小的尺寸。甚至很多提交作品的艺术家都是第一次在如此小的空间内进行创作。
相对于大尺幅的作品而言,进行微型艺术创作,当在技术制作的层面没有太多施展余地的时候,艺术观念的表达就成了首要的诉求,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就凸显出来。如此小的尺寸,对于大多数的艺术家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件艺术作品的一个局部、一个单元、一个切片、一个细胞,或者说是一种艺术语言的一个音节、一个单词,一句话。
蒙古族策展人兴安说:“多彩中国大展这种微型艺术的创作形式,相当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向世界说一句话。”
2.微型艺术之大
从“多彩中国”大展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参与人数之众、民族之多、覆盖地域之广、作品数量之多、艺术门类之全,是具有开创性的。
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土家族、拉祜族、白族、苗族、壮族、藏族、土族、傈僳族、彝族、傣族、佤族、德昂族、纳西族、畲族、朝鲜族(排名不分先后)等23个民族的、1300多位艺术家的2400多件作品,包括水彩、油画、中国画、版画、书法、摄影、雕塑、剪纸、兽皮画、布缝画、软陶、皮艺、毛毡画、木板烙画、刺绣、蜡染、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
此次大展用微型艺术的方式,采集中华民族艺术的DNA,把众多个体的、表达56个民族文化元素的艺术创作汇集起来,能够呈现一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总体文化风貌,未来在国际上进行展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对话。从这个角度来说,更是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艺术的创作和观赏体验,在构建民族、国家形象方面,具有更高远的文化意义。
挂帅 李雅馨( 回族) 中国画 2016年
猎人 瓦然泰(达斡尔族) 木雕 2017年
四、“多彩中国”大展的组织模式特点
1.民间自发,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
“多彩中国”从民间组织自发而起,新颖独特的形式,自由创作的氛围,激发了艺术家们极大的参与热情。这是对众多官方主导项目的有益补充,从更大范围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征集作品,让更多的非艺术精英参与进来,使得此次展览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面貌。
2.公益情怀,使作品的创作初衷更加纯粹,艺术价值更加凸显
所有参加“多彩中国”大展的艺术家,都是无偿、自愿地提交作品,创作作品的基本原材料—小画框,也由主办方无偿提供。参加“多彩中国”大展的作品,没有一件是买来的,也没有一件会被卖出去。“意象世界”国际作品在中国的巡展,对公众也不设门票,这使得项目本身具有天然的公益性。
2016年11月6日,“意象世界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临沧站,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幕。这是“意象世界”创立十年来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在中国的第一站
2016年11月6日,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付爱民担任学术主持人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持“从中国到世界:民族艺术语言全球对话”的学术研讨会
2016年11月6日,吴厚斌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举行的“从中国到世界:民族艺术语言全球对话”的学术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2016年11月6日,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实践与研究团队主办“从中国到世界:民族艺术语言的全球对话”学术研讨会
3.众筹智慧、公益参与、共襄盛举的模式,使项目进展得到有效的保证
大展邀请了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作为不同学术领域的策展人,有目标、有针对地性地邀请艺术家参与创作。甄选若干合适人选作为特邀召集人,他们代表主办单位在各地区、尤其是偏远民族地区主导和协调各项工作,主要负责此次大展在该地区的推介说明、与当地艺术家们联络沟通、组织协调、支持服务等工作。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一些艺术院校和创作机构热情高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中国画学会、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包头东达山艺术区、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延边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等先后加入“创作联盟单位”,组织师生和艺术家们集体参与创作。
云南昆明的文林美术馆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谷仓艺术空间,以“特邀召集单位”的方式参与其中,为“多彩中国”大展征集了一大批精彩的作品。
策展人+特邀召集人+创作联盟单位+特邀召集单位,这种自愿自发但又目标一致的组合模式,使大展在学术和艺术上的专业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同时解决了主办方作为民间机构,在覆盖范围、操作能力方面不足的问题。
4.在创作实践的同时,进行微型艺术的学术建设
在中国,微型艺术创作是个新课题,伴随着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的发展,在“微”时代应运而生。
“多彩中国”大展设置学术顾问团,由文化学者、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传播学家、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等组成,除了对大展的内容主题和艺术质量进行指导和把关之外,这些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微型艺术的创作实践进行学术研究。
2016年11月7日,在“意象世界多彩中国”临沧展期间,举办了“民族艺术语言的国际对话”的学术研讨会,围绕着微型艺术的创作、展示等话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副主席吴厚斌,已经撰写了《实验探索中的微型艺术》等学术文章。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秋艳,把民族文化的微型创作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多彩中国”大展系列多语种作品集“北方草原蒙古族”分册
鹿女 宏雷(达斡尔族) 雕塑 2017年
五、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向国际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艺术
千百年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各具鲜明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产生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审美心理、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也诞生了各具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通讯的日益便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迫切,也变得更加容易。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加强中外的人文交流,利用这种直观、便捷的方式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进行民族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有益手段,也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文明因不同而异彩纷呈,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也给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单一的传播模式,也已经不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和接受需求。基于此,“多彩中国”构建了跨语境、复合多维的传播方式。
1.多语种作品集的出版方案,使之成为重要的学术成果与成熟的传播媒介
印刷术的诞生,大大地加速了知识传播和文明发展。对于即将汇聚56个民族元素的大型文化艺术项目,出版不仅是一种传播的方式,更是成果的载体。“多彩中国”大展制定了作品集的出版计划,根据不同的文化片区,预计会出版一套共计25本的作品集,集中呈现将在国际上进行巡展的优秀作品。
目前,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的作品集已经基本完成,在编辑作品集时,主办方聘请国家外文局的专家学者,组建了翻译团队,对文本进行“中译英”的基础翻译,请外方专家审校定稿后,再由意大利方面进行意文的翻译,保证外语读者能够读到地道的译本。这种“信、达、雅”的翻译,是传播过程中对内容准确传达的基础保障。未来也计划出版单文种版、民族文字版等。
2.作者本人对作品的主题阐释,让世界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
2017年3月22日,在大理床单厂艺术区举办“意象世界——微型艺术国际作品展”。
牧马人 李刚(蒙古族) 水彩 2016年
搏克手 敖高娃(蒙古族) 版画 2016年
创世马 兴安(蒙古族) 中国画 2017年
蒙古马 吴苏荣贵(蒙古族) 丙烯 2017年
和普通的艺术作品集的编辑理念不同,“多彩中国”系列作品集的编辑,除了与作者相关的基本信息外,特别增加了一个部分—“作品阐释”,由作者本人对作品的创作理念进行简要的描述。而这个对于常态作品集而言显得“多余”的做法,恰恰得到了外籍读者的高度认可。一位外籍翻译,在核校完蒙古族的这些内容之后说,这个项目真的了不起。通过这些作品和文字,他更加准确地了解了蒙古族的文化和历史,尤其是涉及例如“祭敖包”、“萨满”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时,通过文本的辅助,他读懂了视觉图像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3.依托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2017年3月份,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实践与研究团队与“多彩中国”大展运营团队,在新媒体推广传播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利用成熟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展开有计划的矩阵式联动传播,围绕“中国民族美术”“多彩中国”等核心话题,有计划地对优秀作品与艺术家进行推介。
2016年12月29日,“意象世界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站在昆明开幕
2017年1月22日,在昆明文林美术馆举办“意象世界——微型艺术国际作品展”
2017年1月7日,在呼和浩特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举行内蒙古地区艺术家座谈会
2017年3月14日,在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召开创作座谈会
2017年3月22日,在大理床单厂艺术区举行大理站艺术家沙龙
2017年2月25日,马达罗(左二),贝纳通创意中心主任、艺术总监埃里克·博山(左)和陆辛(左三)一起,拜访《中国民族美术》编辑部
2017年3月31日,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召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青年高级美术创作人才研修班座谈会
2017年5月27日,在北京举行“多彩中国”大展蒙古族首批应征作品评审会
2017年5月28日,在中国海关博物馆举行“多彩中国”大展启动一周年工作成果发布会
2017年6月3日,在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举行“多彩中国”大展达斡尔族应征作品评审暨发布会
2017年7月9日,在呼和浩特今雨楼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意象世界·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贝纳通、马达罗出席开幕式
2017年9月24日,在呼和浩特举行“多彩中国”大展蒙古族第二批应征作品评审会
截至目前,#多彩中国#的新浪微博话题IP总阅读量已达1067万次,#中国民族美术#的新浪微博话题IP总阅读量已达115万次,超过了预期的目标。
4.深度合作,建立中国民族艺术的国际展览渠道
“意象世界”和“多彩中国”的紧密携手,搭建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进行国内外交流的展览渠道。
按照计划,2019年10月12日,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办方将推出由5000多位各民族艺术家共同完成的“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之后将在昆明、成都、西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五地进行巡展。
2020年10月,“多彩中国”的优秀作品会纳入“意象世界”的收藏体系和展览计划。在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的支持下,将沿着丝绸之路,在阿斯塔纳、莫斯科、柏林、罗马、威尼斯等地进行国际巡展。
2017年7月9日,在“意象世界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呼和浩特站开幕式上,贝纳通发布了丝绸之路巡展路线图。
5.构建 “民族艺术”国际传播平台
网络无界,平台汇聚资源、聚合产生价值。“多彩中国”项目,把众多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专家学者、民族文化元素、金融资本等资源汇聚在一起,打造一个以民族文化艺术为特色,集艺术培训、美育普及、艺术家推广、作品展示、收藏拍卖等为一体的多语种的国际传播平台,在平台之上,各要素之间彼此关联互动,将不断产生新的产品、服务和模式。
6.建设“民族文创品牌”国际展销平台,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立足民族文化根基,研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大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品牌的建立、推广、运营、销售等各个角度和环节,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丰富多彩的产品,又是中华文化的直接载体。“多彩中国”项目筹建中的“民族文创品牌”国际展销平台,将在文创品牌推介、趋势研判、指数发布、年报统计、国际展销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深入的工作,这也将是中国民族文创产品国际化的有效路径。同时,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开发数字化产品,适应新媒体阅读和传播需求。为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利用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开发数字化出版物,适应新媒体阅读和传播需求。
7.以艺术衍生品为载体,讲述民族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艺术家们为“多彩中国”大展创作的微型作品本身是不能交易和买卖的。但不能市场化的内容,也不是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其中适合开发衍生品的艺术作品,遵照市场规律,和作者签署著作权使用协议,研发面向市场的系列艺术衍生品,这些衍生品,艺术家的个人品牌和大展的项目品牌互为支撑。在进行衍生品销售推广的同时,以作品背后的文化主题、创作理念、独特的民族元素为重点,构建生动形象的品牌故事。在推介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同时,传播民族文化。
8.加强人文交流、开展国际研修交流培训,为中国文化代言。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威尼斯国际双年展更是久负盛名的国际艺术盛事,而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风情。意大利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与中方伙伴的合作,搭建了中意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双方将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艺术交流、国际研修与培训等活动,开展更为深入的创作研讨。“多彩中国”将致力于为青年艺术家们创造这样的机会。
独龙纹面女 冯贤(汉族) 丙烯 2016年
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是一个创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并且正在进行中的文化产业项目。边实践、边修正、边完善、边提高。在得到艺术家们积极响应、有关机构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听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这些“质疑”的产生,主要是“多彩中国”项目创始初期,很多方面都是在探索和尝试,宣传力度、覆盖范围都远远不够,中国的艺术家群体,对意大利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了解甚少。所以,对“多彩中国”大展的质疑,集中在对真实性、权威性、公正性等几个方面,而主要原因还是对项目本身的不了解。
尽管大展的微信公众号对诸多问题进行了说明,但因为项目本身构架的复杂性,也少有人真正完全阅读全部的内容,更多的人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同时,一些艺术家习惯了大尺幅作品的创作,面对巴掌大的小画框,一时竟也是无从下手。面对这些问题,主办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工作。
1.引入“意象世界”国际微型艺术作品在中国巡展,召开座谈会进行答疑
从2016年11月起,“意象世界”收藏的代表着五大洲的21套作品[阿富汗、安哥拉、喀麦隆、加勒比海、智利、刚果民主共和国;丹麦、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意大利(之二)、肯尼亚/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尼日利亚、朝鲜、蒙古(之二)、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瑞典、瑞士、美国、越南]来到中国。目前已经在临沧、昆明、大理、呼和浩特等地举办了5次展览,北京站的展览正在筹备当中。
与此同时,配合展览举行了5场艺术家座谈会,这些面对面的观看、沟通与交流,让更多的艺术家直观了解该项目的缘起、参与办法、目的和意义。许多艺术家在看了这些国际作品之后,对这种微型艺术的创作形式才有了直观的了解,有的甚至受到启发,产生更好的创意。此外,这些艺术家又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影响身边更多的艺术家。
2. 组建两大顾问团,进行评审把关
一是聘请专家顾问,这些专家、学者来自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跨域新闻、出版、传播等领域,对作品中涉及民族、宗教等内容,出现的民族文字、图案等元素进行重点把关,保证主题正确,思想精纯。
二是聘请艺术顾问,对所有的应征作品,进行艺术水准上的把关,保证艺术精湛。这些艺术顾问来自于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由评论家、艺术家、工艺大师等组成,学术背景多元,对单件作品在艺术质量上的把关,最终从总体上保证了项目的艺术品质。
3.举行新闻发布会、作品评审会,利用公共传媒,建立公信力
民间项目要想获得公众的认可,建立公信力非常重要。当下,自媒体日益活跃,点击率、关注度、流量成了首要追求的指标。一些不实信息虚张声势、混淆视听。“多彩中国”大展自创始发起,到一周年成果发布,再到蒙古族、达斡尔族的三场应征作品评审会成果发布会。邀请央级媒体、大众媒体、专业媒体参与其中,共同见证,既是对项目进展进行直观的现场报道,更是希望在媒体的监督下,树立作品评审的“公正、公开、公平”的形象,建立公信力。
4.依法守纪,尊重市场规律,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商业合作,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
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应该能够自我造血、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带有公益性的文化产业项目运营,保证展览及产品内容制作精良是“多彩中国”大展的项目理念,现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的认同。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为项目募集必要的运营资金,促进项目良性循环,持久发展。同时,项目本身也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展开各种层面的商业合作,开发能够市场化的文化产品,用市场运营的收入,反哺项目本身。
祭·美好 娜恩达拉(达斡尔族) 丙烯 2016年
游猎 郭春良(达斡尔族) 丙烯 2017年
七、多彩中国—人类世界的美丽拼图
1.艺术作品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
“多彩中国”大展产生的这些作品,都是最近2年内创作出来的,内容涉及了民族文化图腾和符号、民族语言和文字、服饰和肖像、生产劳动场景、生活用具、自然风景、动物植物,既有充满创新思维的观念艺术作品,也有经典的非遗手工艺作品,为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在临沧展期间,中国网的外籍编辑,把汉族艺术家冯贤创作的《独龙纹面女》作为新闻报道的标题照片,是因为他从作品上看到了中国的独龙族与印第安人在某种方面的关联。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人迅速地沟通和互相认同。
2.以民族成分或文化片区为单元的艺术作品,具有统一性的精神内涵
共同的语言文字、地域环境、经济方式、意识形态,是形成一个地域文化特征的基本要素。例如,临沧地区大约有十几个民族的艺术家参与,创作了约300件作品。北方草原地区的蒙古族,产生了280位艺术家的280件优秀作品,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也产生了70件优秀作品。
就单个地区来看,虽然内容五花八门,形式多元丰富,但总体的文化精神和主题却十分统一而且明确。这并非是策展人刻意的统一安排,而是一种殊途同归的不谋而合。艺术家的自由创作,直观地印证了这一点。
比如北方草原的蒙古族,马、草原、蒙古人就是出现最多的创作主题。
而以达斡尔族、鄂伦春、鄂温克为代表的北方森林民族的作品中,鹿、萨满又是鲜明的文化符号。
从总体来看,由众多个体艺术作品汇聚起来呈现的北方粗犷、厚重、奔放的质感颗粒,与南方的温润、空灵、浪漫的情调气息,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气质的差异。
草原上的蒙古马 蔡树本(蒙古族) 丙烯 2016年
梦骑士 朝鲁(蒙古族) 油画 2017年
3.艺术作品也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借鉴与影响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的迁徙、演变和融合,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成为一种必然。生活在同一自然地域的不同民族之间,因为接近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加上交通、通讯的日益便捷,使得艺术创作在母题、手法、材料、工艺等方面互相学习和借鉴,产生了新的面貌。
大多少数民族身份的艺术家,首先选择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元素作为创作主题。
生活在民族地区的汉族艺术家,往往会创作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
生活在城市的少数民族艺术家,又因为环境、资讯等各种影响,其作品也不一定表现本民族的传统题材。
而另外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是,生活在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族艺术家,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呈现出多民族文化元素的集合。临沧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贺廷炜是汉族人,他的作品材料使用的是当地生产的傣族手工纸,但画面内容表达的,又是佤族的生活场景。长期生活在呼和浩特的壮族艺术家张玉,作品表达的则是马背上的生活。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回族艺术家马娟,其作品反映的是傣族的生活。满族艺术家吴瑶,其作品题材表现的是北方蒙古族。
4.艺术家的个体艺术创作和推介,民族和国家文化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为“多彩中国”大展创作作品的艺术家,都在进行着个体的主观创作,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作品又在客观上构建了一个民族的总体文化形象。对艺术家作品及个人的推介,最终又形成了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的传播。“多彩中国”未来5000多件作品在世界上的巡展,将在世界上展示一个丰富、真实、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2017年6月3日,在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举行了达斡尔族应征作品评审和发布会,策展人娜恩达拉在致辞中说:“这是有史以来,达斡尔族第一次以集体的方式,登上艺术的国际舞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人民,展开心灵的对话。”
5.绘就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拼图,为人类世界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意象世界”用一个统一的尺寸,团结了全球的艺术家,一幅幅马赛克式的镶嵌图案,将绘制人类世界第三个千年的文化地图。“意象世界”项目创始人、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主席贝纳通先生说,艺术世界不能没有中国。
“多彩中国”是“意象世界”中国之行激动人心的成果,这项始于2015年9月的艺术活动,将促成中国56个民族的众多艺术家们的联合创作,共同完成一幅中国文化的拼图。
2019年10月,“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时隆重开幕。
她也必将成为“意象世界”收藏体系中最为出众的单元之一,其规模、数量、品位和影响都足以令人期待。而她未来在国际上的巡展,将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和美丽的姿态,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为人类的第三个千年,留存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意象世界”的引进到“多彩中国”在中国的落地实施和创新发展,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的每一步,主办方都走得格外谨慎。
对外,我们从一个具象、微观、民间的层面代表了中国形象,要立场坚定、眼光高远,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风貌完整、认真、严肃地表达出来,并做好与国际渠道的对接和平等、深入的交流。对内,我们要立足当代中国的客观现实和具体情况: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类型多样、艺术观念多元、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等。
2017年7月9日,在“意象世界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呼和浩特站开幕式上,贝纳通发布了丝绸之路巡展路线图
如何让项目得到大家的认同并顺利实施?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时能够顺利落地并产生持续效应?主办方大胆创意、精心策划;集思广益、多方论证;试点先行、稳步实施;开发创新模式,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创作交流平台、推广传播平台;编辑出版多种语作品集;顺应媒体传播趋势、促进项目持续发酵;以开放的姿态开展多方合作等。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从创意构想的提出到启动运营的两年来,虽然遇到了未曾预料的困难,但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在专家顾问、艺术家、策展人、特邀召集人、各机构及合作伙伴的通力支持下,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有信心、有能力将“多彩中国”大展顺利推进并完美收官,将其打造成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品牌项目,让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在世界文明的画卷中熠熠生辉,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作为实践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我们在操作运营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也乐意和同道们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