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培养、复合多元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成长历程与教学特色

2017-03-26文:董

中国民族美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纳西族中国画创作

文:董 娇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于1959建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集教学、创作、科研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已构成了科学的且符合艺术学科发展的包括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教学结构,包括了七大专业:中国画、油画、美术教育、装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影像设计。

其中,美术教育系成立于1997年。当时美术学院只有中国画、油画、设计三个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对美术全面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需求,美术学院设立了美术教育专业。第一任系主任为高润喜教授,当时的主要任务还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美术教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教师。目前,美术教育系作为美术学院七大专业之一,经过不断的调整与进步,一直在社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立十九年来,美术教育系的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明确,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思路,适应具体形势,逐步形成了复合、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

一、兼收并蓄、双规合一

美术教育系的成立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美术学基础理论与技能、教育学基础理论与技能,能够进行一定艺术创作和从事教育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本专业学生爱国爱党,具有良好的品德品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工作目标还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能力,能够胜任美术教育、美术科研及其他应用美术的工作。另一方面,在油画、中国画、雕塑、版画、设计等绘画门类方面具有一定的创作与实践能力并对美术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与理解。

为了达到这些,全系教师遵循普通高等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并积极探索,坚持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注重艺术实践与应用、培养美术教育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基本工作思路。具体措施有:

一是教育构架方面,美术教育专业的主干学科为美术学与教育学两大类,目的是使学生们能够把美术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相结合,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教师。

二是教学体系方面,美术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教育学概论、美术教育、人体结构、绘画透视、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装饰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基础、综合材料与实践等。美术专业教育方面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理论等诸多面。所学内容全面,注重基础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是课程课时安排方面,本科四年制中,前两年较侧重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和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后两年侧重美术专业实践,学生可根据自己所长自由选择油画或中国画或者其他擅长的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教学思路使得学生在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有所专长。

这些安排都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美术教育系的学生具备美术创作和教育教学两种能力。新时代,社会复杂多样,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具备综合素质,学生期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灵活调整、师生共建

一是在教学建设和改革方面。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和艺术发展的具体形式,全系教师多次认真研究并调整工作思路,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包括调整教学中具体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的顺序与课时,处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等,使得历届毕业创作作品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毕业创作形式多样,有中国画、油画以及综合材料,有多名同学创作的装置作品获得学院师生的好评,突出了美术教育系复合、开放的教学特点。

二是在师资方面。经过多年的调整与人才吸引,美术教育系现在实行教育类教师由本校教育学院知名教师担任,美术类教学由本系教师担任的组成结构,国画、油画、雕塑、理论方面的老师都是国内知名艺术家、理论家。

三是社会实践方面。首先,美术专业的下乡采风写生实习,历年有老师带队,学生进行下乡写生实习,写生地点多是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使学生们有机会深入体验少数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民族题材的绘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与理解。下乡采风写生实习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艺术创作的素材收集、不同环境的生活体验、校外集体活动中的团队意识都是很好的锻炼。其次,安排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几所中小学分别教授美术课程,使学生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美术教育方面所学的知识得以实践运用,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责任感。

三、最新成果展示—2015级写生实习创作展

创作是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从历届的写生创作展和毕业作品展来看,他们在艺术风格多样化探索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整体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师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日益成熟,也标志着本专业教师的责任与水准。

笔者关注到,2015级美教写生创作展是该系最新的成果展示,这虽然不能代表这19年历程的全部,但是这个展览算是一个点,而且有不同以往的特色。这些学生都是新时期接受最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作为大二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云南丽江、兰坪、大理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写生采风。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生活虽然比较汉化,但是农村的旅游化现象并不强。写生出发之前老师还会担心他们能否达到少数民族写生采风的目的,这次创作是令老师们很满意的。“虽然这些地区不像云南的傣族、贵州的苗族那样有鲜艳的服饰、动人的舞姿,但这种质朴和真实的生活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使得这次写生创作尤其成功。这也是少数民族生活的真实状态,不一定都是特别的美艳与繁缛的。”系主任朴春子老师评价道。

收获 陈玉婷 中国画 180cm×80cm 2017年

默 陈玉婷 中国画 160cm×150cm 2017年

学生们回来之后,结合自己的创作,每个人都认真地进行了总结。本文重点介绍他们的作品与感想。

陈玉婷《收获》

走进深山,到达兰坪。翻过一座座山。深山里竟还有这样的民族——普米族,村寨之间距离很近,可以炊烟向往,鸡犬相闻,走在路上,那种淳朴的生活气息让我觉得真实而美好。老太太和老大爷从山上砍柴回来,看到我们,露出刚收获回来的喜悦和对我们热情的笑脸。这一刻让我们觉得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质朴。这一场景深深刻入我的心中,也是我创作所表达的情感。

陈玉婷《默》

一群纳西族妇女一起手拉手,还有些年长的妇女拿着纳西族所特有的鼓,唱着纳西族民歌,围着圈在舞动。活动结束后,管事的妇女在前面说活动后的事项,她们静下来,全神贯注地听着。她们那种淳朴、认真、实在的品质,我想表现在作品里。

整体上对人物的表现比较厚重,是为了突出她们身上承担的责任感很大。她们的衣服繁复厚重却也不失精美之处,俗称“披星戴月”,象征了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以示勤劳之意。当地潮湿多雨的气候用清冷的色调表现,另一方面暗含着劳动妇女总是默默无闻在背后辛苦劳作的情感。

11` 1 林铭君 中国画 200cm×110cm 2017年

11`2 林铭君 中国画 180cm×80cm 2017年

林铭君 《11` 1》 《11` 2》

痛苦!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的、自我的创作里最最深刻的体会。艺术是痛苦的,创作是痛苦的。痛苦在于认识到自己在于技法、表达上的生涩,所想与呈现的画面出入甚大;痛苦在于眼界高度的局限,自我认识的局限;痛苦在于“传统表达与现代表现”的融合。整个创作过程里,”思考—表达—碰壁—思考—表达—碰壁……

循环往复,无论哪个环节,痛苦都死死缠绕,但这种痛苦只存在于“想要表达”的精神上,对于“绘 画”这个过程,我还是愉悦的,愿意也喜欢去画、去勾线、去上色,有一段时间我住在了教室,长时间、连续的绘画也不觉得疲惫。

这是我第一次创作,我陷入一种迫切

渴望表达一个不一样的自我的怪圈。我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我不愿意正视自己能力上的局限,渴望通过一张创作突破自我、达到一个新的自我。最后从动机和结果上来说,我觉得自己失败了,我明白这不是一个好的创作,却是我一次“尝试的表达”。

我在痛苦里成长了,虽然疼,但还是要成长。感激每一个在我痛苦的创作中给予帮助的人:朴春子老师、沈永鹏老师、王晓欧老师、钟捷老师、范新国老师、周键鸿、张棋。

素鸦 陈佳男 油画 140×120cm 2017 年

眼中 陈佳男 油画 180×100cm 2017 年

壹贰叁肆 穆雅梦 中国画 170cm×70cm×4

涩 李亭亭 中国画 80cm×110cm 2017年

雀·悦 李亭亭 中国画 160cm×120cm 2017年

陈佳男《素鸦》《眼中》

第一次深入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神秘而又朴实地气息深深的吸引我。从一张创作小稿开始,我试着将这种神秘未知、朴实肃穆的情感投入在画面中。创作的过程总是焦灼的,第一次下乡,第一次绘画创作,也是第一次进行大画幅的绘画创作,在创作过程投入大量时间收集资料,丰富艺术理论知识。也明白一副绘画创作并不是随便画画这样简单。

这次创作是我学习绘画的第一个转折点。在创作过程中,从一开始的迷茫紧张,慢慢地得心应手。在这次创作中,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我觉得创作不仅仅是表现在画面上,每一张作品的诞生,也是艺术家的创新。我在这次创作中第一次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不断尝试后的破坏,我意识到我创作的不仅仅是一副画,也是创作新的自己。

穆雅梦《壹贰叁肆》

进行创作之前,我想要的画面不仅仅是单纯地表现少数民族的服饰、生活,表现自己绘画的技法,我希望把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渗透进去。为此,我前往云南省晋宁县夕阳乡打黑村,对其五百多年丰厚的彝族文化,尤其是相当完整的服饰文化进行了调研。作品由四幅组成,四位老人服饰、银饰各不相同,彝族丰富的服饰文化涵盖在小小的四幅画作中。

第二、三幅中加入了少量的彝族文字,内容是朴实的彝族人对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向往;经过了时间的冲刷,艰难但坚强地保留了如此庞大的文化,第四幅画作的“彝”字,也是我对彝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信心。

李亭亭《涩》《雀·跃》

这次的创作来源于在纳西族地区的时候看到的那段舞蹈,那段舞蹈跳出了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积极向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纳西族女士带在背上的披星戴月,背上的七颗星代表了女士在纳西族的地位,羊皮披肩代表了女士的辛勤劳作。在纳西族中,女士是家中的顶梁柱,我的创作来源于我对纳西族女士的尊敬。

张路《懿·南》

在创作过程中,我经历的事情就是觉得自己的内在还是很不足,因为总是感觉画面的表现力还有组织力度不够,应该是我对艺术的追求还不够努力吧,那么接下来我应该全心投入自己的专业积累上啦!

赵晗《锄归》

创作想法的来自于云南大理一个普通的普米族家庭,一家劳作回家的场景,当时就被当地纯朴的民风和普米族的热情感染了,同时也蕴含着普米族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普米族也有着传奇的经历,也有着我对普米族人民的崇敬之情。

杨亚青《边陲的她(二)》《盼望》

之前看展览时,我一直认为画出作品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儿,直到自己开始第一次创作后,才明白,很多看起来很容易的画。也是经过精心组织的,创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班主任朴老师还说,如果人人都那么容易出好的创作,那大家都是大师啦。我很喜欢学习工笔,也会继续努力。

郑煌《交个朋友》

懿·南 张路 油画 220cm×150cm 2017年

锄归 赵晗 中国画 192cm×132cm 2017年

边陲的她(二) 杨亚青 中国画 70cm×70cm 2017年

盼望 杨亚青 中国画147cm×60cm 2017年

这次创作我感到通过对我们身边各种人物变化过程的观察,寻找一种美的印象,通过绘画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给人的一种美的享受。如果要真正体现充满生命力的作品,还需要丰富的生活,比如生活经验或是写生经历,才能是生机无限的艺术生命力和之前提所在。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了解风情民意,同时也需要充分的想象力和充实其他门类的艺术。

张婷婷《田·逸》

通过这次外出写生,体会到了云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为创作带来了灵感。很感谢班主任一路上的引领和照顾,也很感谢班主任在我创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次的写生创作,使我对以后的个人创作有了经验和信心,非常感谢这次难得的外出写生机会。

陈居三《律动》

这次云南之行,纳西族的歌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他们的歌舞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对纳西人民对生命的珍视和崇拜。同时希望以他们为题材创作一幅画,纳西族生活在高海拔的地带,我用冷灰色的色调来表现他们的歌舞,披星戴月的服饰表现纳西族女性的勤劳。

张兆扬《和洽》

画这张作品的时候画了两张构图,第一张是四个人物全身,经过老师的建议,将第一个透视过大的人物拉到前面,露半身,感觉画面和谐了许多。然而还是存在问题,比如透视夸张,人物细节不够,季节与落叶有些不协调。但是从这张画学习了很多新的方法,比如背景的积水法,树枝树叶的表现与疏密、人物脸部的分染等,收获颇多。

郭东华《留念》

经由本次下乡创作过程之后,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创作过程从无到有,从思维积累到画纸上描绘的全部过程。认识到纸上学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从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是创作的原则,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而我创作的这幅作品题材很简单,就是画的自己的同班同学。

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问题从大体上分类可分为规章制度问题、人文因素问题以及管理体系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大量企业对互联网金融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未能在新时期建成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这些问题需要被引起足够重视,最终让企业能够更好管控风险,将更多资金用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

我将数张素材拼接在一起做成合影留念,并加上下乡的地方特色组成平铺形式的构图。在初稿完成后便状况百出,如线稿的穿插,配色的和谐,不同颜料、材质的融合问题不断。

交个朋友 郑煌 中国画110cm×117cm 2017年

田·逸 张婷婷 中国画 120cm×160cm 2017年

和洽 张兆扬 中国画 200cm×150cm 2017年

律动 陈居三 中国画 187cm×138xm 2017年

留念 郭东华 中国画 110cm×150cm 2017年

在先后报废了数张稿纸之后才慢慢渐入佳境。过程中的老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也是创作完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品完成后满足感是难以说明的。

刘晴《纳西族少女(二)》

这一次创作是人生中第一次耗时这么久的一次过程。在这次创作中,也算了解了很多工笔人物的技法。这次我的创作是两幅纳西族的女生,其中一幅是自己想象的。构图还不够完整。不过两幅整体的色调我都很喜欢。学到了很多技法,也有很多不足。不过下次创作就能熟能生巧了。

朱伟嘉《劳绩》《晨·集》

在绘画过程中想过要画什么,但是脑海里都是一片空白。在我看到我们下乡时买的东西突然记起了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然后就快速画了小稿。我们都是第一次画创作,也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就一边摸索一边把自己想表达的画出来。

纳西族少女(二) 刘晴 中国画 160cm×120cm

劳绩 朱伟嘉 中国画200cm×100cm 2017年

晨·集 朱伟嘉 中国画 80cm×160cm 2017年

綫 徐晓琳 中国画 135cm×120cm 2017年

徐晓琳《线》

我画的这幅作品线,是在云南下乡时去往洱海的路上,转过一个小路口时不经意间看见的一个场景。看到她们很细心地在缝制。画这幅作品的初衷就是为了表达女性的那种细致与柔美。

周玮《朝》

在这次下乡创作结束后,我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所以,在我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绘画语言及绘画形式,可以说绘画作品是我们个人品质情感与智慧的综合体现。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应该不仅仅在绘画技能上锻炼自己,还要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要热爱生活,用心去体会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程文童 《望》

东巴纳西族舞蹈多是纳西族东巴在各类宗教仪式中所跳的舞蹈,它是纳西族传统古典乐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巴舞谱则更是被有关专家认定“同唐代敦煌石室舞谱残卷、宋代德寿宫舞谱一样是我国各民族艺苑的稀世奇珍”。

朝 周玮 中国画 140cm×110cm 2017年

望 程文童 中国画 140cm×95cm 2017年

悠然 蔡文静 中国画 90cm×120cm 2017年

东巴舞谱除了记录大量舞蹈跳法、起着规范舞蹈动作并使之代代传承的作用外,还包含有音乐、美术以及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对研究纳西族的社会生活、观念形态和文化艺术,乃至对探索我国和世界各个民族的艺术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尤其是世界上各种舞谱的起源、形成、种类划分与编制方法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今天村民们手持长鼓再次载歌载舞,回头望去,不仅是传承,更是责任和担当。

蔡文静《悠然》

下乡实习结束后在画这幅画之前构思了许久,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色调、构图、造型、线条。真正开始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创作出自己的画,画完后发现和最初的构想是有偏差的,可又觉得就这张画该是这样的。在实践和老师的教授中在这张画中有了成长,这张画不是自己满意的创作,却是有了许多感悟感想的画作。

刘子琦《巅》

在云南之巅的玉龙雪山下生活着勤劳淳朴的纳西族。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创作时利用比较厚的半生半熟云龙纸,故意漏下水印,体现一种斑驳光影可以呼吸的感觉,仿佛身处在玉龙雪山的脚下。

王洁玲《劳作》

用阴郁的色调表现出劳作时的辛勤。

吴祚盛《极趣》

灵感来自纳西族歌舞,画面主要是由类似人形的手摇鼓组成,以比喻人物的的表现手法,表现纳西歌舞的欢快。故而取名《极趣》

吴祚盛《憇息》

是一副描绘纳西族人一段歌舞之后休息时刻,描绘的是那一瞬间的安静平实的感觉。

陈惠庭《共舞》

画面中,现代云南少数民族人民与中世纪欧洲人民面对面、携起手,在古欧洲广场上欢欣共舞。创作思路:这幅作品的场景取自勃鲁盖尔的一幅油画作品——描绘中世纪欧洲的劳动人民在广场上欢欣愉悦地共舞。我将跳民族舞的中国云南纳西族人民,放置于欧洲中世纪著名油画中,尽管共舞的对象跨越了时间、跨越了国界,却因为大家相同的热情的舞蹈舞步和同样欢欣鼓舞的激情而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且诙谐有趣的场景氛围。整幅画的主色调为浓郁的赤橙色,更加渲染了众人共舞的整体的热情洋溢的气氛。

总结:

19年的历程似乎不算短,但作为一个专业还很年轻,还需要师生们共同的奋斗。极具奉献精神的老一辈教师刘永奎、王荣昌先生已为此做出了表率,教学经验丰富、成熟的中青年教师们正在把美术教育专业推向更适应社会实际、更加开放多元的美术教育体系。借此,对毕业后踏入社会的学生,我们真诚地希望他们的艺术之航长远且顺,同时向为他们授课的诸位教师和教职工表示深深的谢意!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就没有美术教育专业的顺利发展。

劳作 王洁玲 中国画 180cm×97cm 2017年

共舞 陈惠庭 油画 120cm×150cm 2017年

猜你喜欢

纳西族中国画创作
中国画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创作随笔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