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请再多一次站回儿童立场
2017-03-26李华
李华
温故常常能引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新思考。
最近,聆听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哲璋先生给孩子们讲《狼来了》的故事,故事内容耳熟能详,但林先生对故事特有的表现方式和对故事独有的内涵阐释,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和反问自己:什么是儿童立场?真正的儿童立场是怎样的?
“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生日蛋糕吗?喜欢——”
“林叔叔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生日蛋糕。这天,是爸爸的生日,妈妈买回来一只蛋糕,放在餐桌上,蛋糕香香的、软软的……哇,散发着奶油味的蛋糕好诱人啊……”
“啊呜……蛋糕真甜呀,蛋糕被抠了手指大的一个洞。怎么办,会被妈妈发现的……”
“果然,被妈妈发现了,妈妈罚我讲一个故事。妈妈听我讲完《狼来了》的故事去厨房做菜了。”
“蛋糕香香的、甜甜的、滑滑的……,啊呜……蛋糕又被抠了手指大的一个洞……”
……
就这样,蛋糕的变化一次次被发现,《狼来了》的故事一次次在讲述,然而,孩子们并没有因故事内容的重复而降低听的热情,反之,却是一次又一次地和林先生一起手舞足蹈、一起高声呼叫、一起前仰后合,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孩子的身心越来越欢愉,孩子的童趣幻想越来越丰富……现场,早已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梦幻多姿的七彩童心世界。
一个讲了、听了那么多年的老故事,在林哲璋先生这里我们体验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国家督学成尚荣曾说过:从深意上说,教师的一生都是一种邀请,邀请教室里的儿童,邀请课程中的儿童,也在邀请自己加入,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是一种爱的方式 。年近五十的林哲璋先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与孩子们心灵相通。在这里,我既领略到了林先生对“儿童立场”最真实最恰切的表达,更感悟到了成尚荣先生倡导“儿童立场”的强大磁场。教育,让我们站回儿童立场,永远葆有一颗真爱的童心。
“《狼来了》故事中的小孩第三次看到狼真的来了,村民们为什么没上山去?最后,小孩被狼吃掉了。”“可是,小孩怎样才不会被狼吃掉呢?”
“做人要……诚实!”
“如果你做错了事情,要学会怎样跟妈妈说呢?”
“请给我第二次机会。”
“请给我第三次机会。”
“请给我多一次机会。”
“请给我再多一次机会”
……
置身故事情境中的孩子们时而为恶作剧式的“狼来了”兴奋高喊,时而为情景中的孩子遇到真狼而急切担忧,时而为自己经不住蛋糕诱惑即将遭妈妈严惩而诚恳请求“请给我多一次机会”……故事的内容,故事的情节,自然而然地带领着孩子们的心灵在一次次冲浪般刺激情境中热烈地、愉快地接受着幸福的精神洗礼。
一个浅显、明了的儿童道德教育老故事,在林哲璋先生的教育视角中,却又多了一份新的阐释。不仅有孩子的诚实道德教育,更有教育工作者站回“儿童立场”的教育行为反思和“给孩子多一次机会”的教育理念体现。儿童立场告诉我们:儿童还没有成熟,因为未成熟,所以会发生问题,同时,正因为还没有成熟,所以就存在巨大的潜能。是的,孩子有好奇心、爱恶作剧、有时还会用表面的折腾表露内心的孤独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不妨,我们和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一样,变成“一个长大的儿童”,带领他们一起在童真的世界里既经历是非打磨、明晰正误,又不丢却欢乐、烂漫、真实的本来性情。教育,让我们多一次站回儿童立场,关爱和呵护孩子宝贵的童真。
“咱们给狼发一个短信,让他和我们做好朋友吧。”
“要是狼不吃小动物就好了,让狼吃超市里卖的营养餐。”
“我要学做蛋糕,爸爸妈妈生日时我要做一个大大的蛋糕。”
“妈妈批评我时,我再也不乱发脾气了,我要和妈妈讲道理。”
……
孩子们仍旧意犹未尽,有的回味故事情节,急着为故事中的小朋友寻找好方法,有的反思自己的生活行为细节,试着思考以后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合理对待。是的,儿童的一切都有待发现,教师的职责在于观察儿童,发现儿童的种种可能,帮助他们找到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诚然,面对儿童,我们的评判亟需谨慎,有时需更要耐心等待。教育,让我们再多一次站回儿童立场,去寻找和发现儿童“无限的可能”。
教育,请站回儿童立场,請多一次站回儿童立场,请再多一次站回儿童立场!
更 正
发表于我刊《作文成功之路》第一期第6页的《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的方法研究》(作者张玲玲)中正确的小标题应为3.3 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式 3.4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