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农民受益
2017-03-25汪广丰
■ 汪广丰
农村改厕农民受益
■ 汪广丰
厕所问题是城乡差距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推进农村改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
2006年起,江苏省政府将农村改厕列入农村新五件实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重要内容,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广泛宣传发动,增加资金投入,科学实施改厕,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主要做法是:
第一,加快农村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改厕工作全面推开提供技术基础。一是尽快实现电、路、水等村村通,特别是村村、户户通自来水,使改厕具备条件。二是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改厕的环保效果。因地制宜,正确选择技术路线。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一村一策,甚至是一村数策。针对当地污水排放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研发和选择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三是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苏南地区,农民由分散居住逐步走向集中居住,基础设施配套成本随之降低,自来水及排污管网统一规划、建设,家家用上抽水马桶,比冲水厕所更进一步。
第二,科学制定改厕计划。分年度提出改厕任务和时间节点安排。一是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理念。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杜绝作秀式政绩工程。二是崇尚科学理性的精神。充分认识农村改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科学的精神,采用科学的办法,科学规划、合理计划、统筹实施、有序推进,摈弃“大呼隆”运动式盲干。三是因地制宜的态度。对症下药,研发适应实际的技术路径。四是尊重民意、慎用民力的观念。
第三,科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根据各地气候、地形地貌、农业生产方式、疾病流行特征和农户用肥习惯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确定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类型与实施技术。建厕选址、建造规格和质量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卫生、经济、安全、方便、耐久、实用为原则,兼顾通风和采光,破解冬季防冻、夏季防臭、节水水冲等难点问题。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在一般农村地区,推广使用三格化、四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厕所改造;在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庄,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在山区或缺水地区的村庄,推广使用粪尿分集式厕所等。苏南地区采取三格+人工湿地生态式或建小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苏中、苏北地区采用粪肥地区采用三格式、双瓮漏斗式、沼气式、粪尿分集式等模式处理;重点场所如村镇集贸市场、乡镇卫生院及公路沿线加油站等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靠近城镇的村庄优先选择通过管网延伸实现粪便和生活污水在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建设相对集中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四,严格执行改厕流程。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实施改厕工作。县级主管部门负责提供设计图纸,由县(市、区)或乡镇统一招标采购厕具,整村改厕完成后,由县(市、区)负责组织验收。采取乡村级自查、县级考核评估、市级核查的办法,对改厕情况进行全面验收。所有类型的建造都必须符合国家《农村改厕技术规范》《农村户厕卫生规范》和《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第五,加强施工技术指导,确保规范施工。组织有改厕任务的县、区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经理、检查验收人员、基层干部等相关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技术培训内容包括:粪便无害化原理、厕所建造技术、厕所使用与管理要求、厕所建造质量的现场检查与验收方法、厕所的卫生学评价方法、改厕与肠道传染病等防控相关卫生知识以及传播技巧等;重点培训农村改厕的适用模式、改厕流程、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每一名参与改厕的工作人员懂技术、会管理。
第六,实施精准扶贫,适度提高贫困户改厕补贴标准。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和部门帮扶制度,开展改厕帮扶帮建工作,促进困难户的改厕工作。
第七,重点加快建设农村公厕。以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以及旅游景点、公路沿线等人口较集中区域为主,根据需要逐步推开。特别是要优先解决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厕所问题。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