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文艺节目编导能力培养方式探析

2017-03-25

美育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编导音乐

杨 波

(浙江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浙江 杭州310013)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文艺节目编导能力培养方式探析

杨 波

(浙江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浙江 杭州310013)

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成败和优劣的镜子,据调查,普通中小学日益重视音乐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文艺节目的表演、比赛是拓展性课程教学的主要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现任音乐教师文艺节目编导能力较弱,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音乐教育需要。高校应主动承担音乐教育专业文艺节目编导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文艺节目编导能力。

音乐教育;文艺节目;编导能力;中小学音乐课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文艺节目编导能力通常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普通中小学对音乐教师最为看重的方面。然而,文艺节目的编导能力培养恰巧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

一、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文艺节目编导能力现状的调查

为了解普通中小学对音乐教师文艺节目编导能力的要求、音乐教师编导水平现状,2014年10月,笔者对杭州市东城教育集团东城实验学校、东城小学、东城二小、东城中学、富阳区永兴学校(小学部、中学部)、余杭区仓前实验学校、余杭区仓前中学、余杭区太炎小学、杭州市安吉路实验教育集团、杭州市萧山高新开发区实验学校等25所中小学作了一次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的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现所在学校的班级和学生规模如何?音乐教研组有几位同事,主要从事什么工作?一年有几次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音乐老师在其中起什么作用?音乐教师工作中感到最吃力的是什么?音乐教师最欠缺、最希望增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为期三个月的抽样调查,获得如下信息:杭州市普通小学和初中每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平均6位,音乐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本科学历占72%,研究生学历占28%;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占85%,艺术教育专业占13%,其他专业占2%。杭州市普通中小学平均每所学校50个教学班级,音乐教师的平均工作质量为每周16.6节,各科教师平均工作量每周18.8节。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分为课堂教学和拓展性课程(艺术社团活动、各类文艺演出、比赛)教学,85%的音乐教师感觉能够胜任,75%的音乐教师感觉难以胜任拓展性教学,90%的音乐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拓展性课程教学,62%的音乐教师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己拓展性课程教学能力,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感到拓展性课程教学有一定困难的为86%,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感到拓展性课程教育有一定困难的为35%。75%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教师的工作业绩主要体现在拓展性课程教学上,80%的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感到满意,25%的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师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感到满意。

从抽查信息中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一)音乐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更能体现音乐课的开设价值;

(二)学校领导对拓展性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音乐课堂教学;

(三)学校领导希望音乐教师具有更强的拓展性课程教学能力;

(四)音乐教师对拓展性课程教学普遍信心不足;

(五)音乐教师拓展性课程教学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文艺节目编导能力上;

(六)教育部体艺卫司组织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5项基本功比赛活动,对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和现任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因而各个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对此高度重视。但对文艺节目编导能力培养的要求,目前来说仅有一个大学生艺术展,而且并非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目前各个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学生文艺节目编导能力培养的要求,既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也没有具体的课程规范,笼统地称为艺术实践;

(七)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声乐、钢琴等技术性课程水平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综合性的文艺节目编导能力培养在大学的课程体系里缺乏必要的对应课程教学;

(八)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综合为一体的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虽然在音乐技术单项上弱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但是在艺术综合能力方面尤其是文艺节目编导能力上却更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

对杭州市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的抽样调查,不仅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更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完善修改具有重要的数据支持的意义。

二、文艺节目编导的内涵与条件

文艺节目指的是小型的舞台表演作品。文艺节目体裁丰富,主要有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语言类4个类别,而且通常是多个类别的综合,单一类别的节目反而比较少见,如独唱、独奏、独舞、朗诵等虽然也可以由一个人表演,但是通常会辅以多人的综合性表演,如独唱、独奏、朗诵与舞蹈的综合,舞蹈和音乐与语言的综合等等。

文艺节目编导指的是小型舞台表演作品的创作、设计、指导、排练、策划、组织演出等,主要有“编”和“导”两个环节。

“编”就是舞台表演作品的创作、改编。作者根据演出的主题,制作各类文案(如活动策划书、节目串词等)和各种节目(如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等)的创作。“编”的过程:一是根据演出的主题,创作出新作品,或者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二是根据艺术主题的要求进行节目的编排;三是用贴切的舞美硬包装和节目软包装拼接成一个恰当的结构。

创编能力是顺利完成舞台演出所必需的主观条件。作为能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操作层面上:

第一,艺术感知。艺术感知指拥有艺术的想象力,对艺术作品有敏锐的直觉与个性化的思考。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艺术感知,在理论上应该领先于常人;

第二,前期策划。中小学文艺演出一般在思想性方面以展示向真、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为主,根据主题又有区别和侧重。创编能力之一就需要在前期策划中,将良好的艺术感知贯穿在节目设置、会演形式和风格选择上,使策划符合逻辑并切实可行;

第三,文学阐述。文学阐述的重点是撰写策划方案文本、台本设计撰稿、语言文学类(如课本剧)原创。清晰正确地表达主题和思想指向,直接关系到全体演职员能够正确地运用新理念、新思维,将静态的文字提炼、加工、设计使之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成品并给人以全新感受。

“导”就是表演作品的编排和导演,也就是将音乐的、舞蹈的、戏剧的、语言的种种创作或构想转化为具体的舞台表演的形式,并通过编排的方式,指导演员排练,最终完成作品的表演。“导”的环节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向演员“讲戏”,将舞台的表演内容、表演方式、舞台位置、表演动作详细地向演员介绍;二是给演员“演戏”,将表演动作、步伐、表情示范给演员看;三是让演员“习戏”,指导演员按照导演的意图将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舞台表演作品的导演过程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操作层面上:

第一,作品编排。作品编排就是将构思中的、音乐中的、舞蹈中的、语言中的表述转换为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固定下来的过程;

第二,作品排练。作品排练就是导演者将编排的构思用示范性的表演呈现出来,演员不断尝试着模仿导演的表演,逐步实现导演的编排意图,最终完成作品的排练;

第三,舞美运用。作品舞美是作品表演时舞台环境的布置、灯管的安排、道具的使用、背景或布景的设计、化妆的浓淡等要素的综合使用。舞台美术要求紧扣舞台表演的文艺节目的主题和风格,制定完备的舞台设计方案,确保有条不紊地执行。这是能够使整台演出有声有色、艺术感染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重要手段。

文艺作品的编导是创编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无论是创作还是改编以及编排,都是编导能力最重要的体现,而深入生活,综合自身的各方面专业能力,又是作品创编不可缺失的源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学习和掌握编创能力的重要性与专业基本功难分伯仲,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又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培养,无形中成为毕业生的一块短板。虽然这些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编创能力,但缺乏系统、专业、实践性。不系统的零敲碎打只能解决一部分枝节问题,很多重要环节还是要聘请专业团队和专家操刀。这样的结果,不仅在时间和经费上额外地增加了预算,还会造成对本校音乐老师能力的质疑。

三、文艺节目编导应纳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文艺节目编导”既是多种艺术创作手段的综合使用,又是专门的课程体系。音乐教师不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需要文艺节目编导才注意学习编导,而应该未雨绸缪,在本科专业学习期间就接受系统、规范的编导课程学习和训练。

就当前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而言,结构性矛盾依然是主导方面:一方面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供大于求”和“多面手供不应求”的矛盾;另一方面,非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纷纷涌入“非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的就业竞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过去。将“文艺节目编导”作为毕业生职前培训的特色课程,面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放,让毕业生根据就业市场要求,接受系统、专业的编导能力培训,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和音乐课程教学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的要求,能使毕业生在应聘就业考核中占有“文艺节目编导”的专业新优势。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审时度势,以市场为导向,服从优胜劣汰的规律,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确立的5项基本能力培养,区别于其他音乐专业,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从而造就了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到了今天,社会需求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高校就需要主动调节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培养的学生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这也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高校的优质资源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有条件组织完备的专业师资力量,有能力设计系统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量化评价,加上高校具有与教学配套的后勤保障和学习条件、校外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无法企及的教学优势。高校为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了最完备的条件,能够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逼真的实践机会。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量化评价激励或监督学生最大化利用资源平台,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校期间接受编导能力的教育为学生今后“充电”作了铺垫。班级、宿舍、社团为学生提供互相熟悉的条件,同学间自然形成了在一起进行交流的集合体。课堂教育提供知识的输出,同学间的交流很好地起到消化知识的作用,彼此取长补短,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在校几年朝夕相处形成的良好交流氛围和关系,会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适应时代节奏,势必在编创能力上也要继续学习,推陈出新,在校形成的交流关系亦会在此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让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在实际工作中独当一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增设培养文艺节目编导能力的课程。

四、提高文艺节目编导能力的基本途径

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在校生的文艺节目编导能力并非开设一门诸如《文艺节目编导概论》之类的课程就可以解决的。除了开设相关课程之外,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编导能力还需要重视三个相关能力的培养。

(一)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优秀的编创能力是首先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曾经指出:高校除了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高校能否发挥文化传承的功能,大学语文教育尤为关键。

语言文字的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应该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承担了继承和运用母语教育、汉语写作、汉语审美的任务,还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决定个人编创能力的成败得失。但是,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安排中,语文教育处于被忽视地位。大学生也意识不到语文对于他们今后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未采取相应的自我补救办法。因为语文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在母语表达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文字应用中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现象,在组织文字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强制性要求加强大学语文教育,让学生从基础汉语开始,培养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汉语语言文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加强高水平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编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二)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在舞台现场才能实地掌握舞美的各个要件的作用,才能将所学到的舞美知识和相关理论通过实践结合运用。

培养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有完备的舞台舞美体系。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学院拥有大剧院1个、音乐厅3个、剧场3个、排练厅102个,学院配备了优秀的舞台工作技师,相关的音响、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一应俱全,这是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条件比一般大学生容易接触到舞台,能够直观了解到舞美如何根据节目内容和演出要求,通过统一的调度和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出艺术构思中需要的舞台气氛。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许多演出机会。如果每一次的演出都不单纯当成一次演出实践,同时兼顾到了解和掌握舞美方面的知识,那么系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完全可能。另一部分知识则可以通过个人实践来达到,譬如化妆、服装等。此外,更多的实践可以在老师和专业技师的带领和辅导下,循序渐进地由了解到实施,由粗浅到深入,由局部到整体进行实际操作。

高校在舞台实践这方面要提倡学生的介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并在制度和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统揽全局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校具体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数单位,各自编制一整套模拟的文艺会演方案,要求根据舞台演出的主题,各单位结合舞美硬包装进行。

A单位通过图像手段,按照方案中工作时间表顺序,口头逐项介绍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细节。即结合舞美硬包装和节目软包装,设计制作整套文艺会演的方案:从整体策划文案到主持词撰写;从整台节目搭配到单个节目落实;从舞美风格确定到逐项设备清单;从编排会演流程到现场应急调度等。其他单位集体审视A单位提供的方案,不断对各节点进行质疑挑刺,吹毛求疵。A单位在同步答疑解惑时要记录方案暴露出的缺失和误区,然后进行盘点总结,反思成败,解析得失,梳理思路,再经过调整与改进,使方案更接近切实可行。各单位方案也如法炮制。

编导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全面、活跃、精确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这样的互点互评,学生会关注细节,发现问题,熟悉统揽全局的思维。尽管方案没有实景兑现,双方只是想象性地进入到可能的情景中,却更考验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无论是答还是辩,通过互相交锋拓展了思维,当方案设想过的情景在将来真正出现时,就能从容和周密地加以应对。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都要面临从学校求学到社会就业的身份和地位转变。绝大多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会对口从事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受到职位需求的限制,对口就业的渠道十分狭窄。为了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被“优胜劣汰”的社会接纳,高校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时必须前瞻性地设置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校只有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将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学生就业方向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成为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刘 晨)

A Probe into the Mode of Training the Students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ir Ability to Edit and Direct Literary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YANG Bo

(Department of Music Education, Zheji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ngzhou 310013,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eflects the success or lack of it in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ccording to a survey, ordinary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re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panding music curriculum of which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on are the main aspects. For various reason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are currently weak in editing and directing art programs, something that is out of step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nee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ais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art and literature to edit and direct artistic activ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devise and direct art programs.

music education; art program; editing and directing abil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lessons

2017-02-01

杨波(1960—),男,浙江宁波人,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讲师、艺术实践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音乐基础理论及艺术实践研究。

J60-059

A

2095-0012(2017)03-0104-05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编导音乐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音乐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办好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策略探讨
想一夜
电视文艺导演的能力素养分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