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看“国字号”生态文化村有啥不一样

2017-03-25李英华

农家参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字号文化村全村

李英华

看看“国字号”生态文化村有啥不一样

李英华

“绿”——绘就生态文化村之“相”

韵沟村地处登封、巩义两市交界的深山之中。全村人口1600人,432户,总面积8平方公里。

站在山顶鸟瞰山坳中的韵沟村,仿佛看见一片绿色海洋。村庄被郁郁葱葱的橿树林、橡树林、松树林包围,清脆的鸟鸣声在林中回荡。

据测定,韵沟村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万个以上,年平均气温不足15℃ ,是理想的休闲避暑养生之地。

在李子洼,1000多岁的雌橿树如伞盖般张开,需两三人才能合抱。韵沟村是当之无愧的古树家园。村里出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专人管理。全村橿树林1300余亩,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橿树不下1000棵,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橿树不计其数。

韵沟人爱树,宁可没地种、没柴烧,也不会砍伐树林。

据村民回忆,20世纪70年代,周围村庄在山坡放牛羊,山上植被破坏严重,唯独韵沟村坚持封山育林,才让这数千亩树林得以长年完整延续,形成了嵩山北麓为数不多的原始森林资源。如今,林中生活着獾、松鼠、野兔等50多种野生动物,整个山村充满了生机。

“产”——架起生态文化村之“骨”

守着青山受着穷,曾是韵沟村的真实写照。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依托生态搞产业!驻村第一书记朱亚玲说:“作为省级贫困村,韵沟致富的关键在生态。我们以生态立村,林业兴村,旅游活村,把中草药种植、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沿山脚行走,山沟里到处是寻食的散养鸡,牛儿休闲地吃着草。一个原生态的休闲文化新农村正在形成。韵沟村建成了巩义市唯一一家高山散养鸡场,生产的鸡蛋供不应求;招商引进河南海恩药业集团,打造巩义市南部山区干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推广种植核桃等1500亩,种植各类中药材500余亩。

嵩山的大草甸、嵩阴森林公园、九龙潭、蛤蟆头、天然双香炉、茂密的橡树林、富有特色的石券窑洞……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每年有近10万名游客慕名而来。

穿过村西坡的橡树林,绕过牛角洞、鹰嘴岩,从村子到嵩山大峡谷的4公里登山步道环线正在施工,露营地、河岸景观、悬崖宾馆等基础设施也在规划中,乡村旅游景观初具规模。

“和”——铸就生态文化村之“魂”

无论怎么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始终不能变。

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市级生态村、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与其说是一张张名片,更是对韵沟村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道路的一次次肯定。

坚持把绿水青山看作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成立由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组,建立巡查制度,严厉打击盗采青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全村至今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没有一处污染源,村内保持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韵沟韵沟,除了山就是沟。”在这样的环境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韵沟村坚持节约至上的理念,从节约一寸土地、节约一粒粮食、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分资金做起,真正把每一点资源都用在了刀刃上。

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活理念,村内群众自发建起了生态散养鸡场、生态散养猪场等,坚持绿色无毒,拒绝饲料喂养。村民把自家喂养的畜禽和家门口生长的野菜、野花、野果等作为主要食材,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舒心。由于长期坚持绿色生活理念,村内群众活过90岁的现象已十分普遍。

“山清水秀、林茂草盛、天蓝云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写实在韵沟村大地上。近期,韵沟还将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扩建村道,修建塘坝,韵沟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国字号文化村全村
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
河北三地入选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镇)
全村唯一收件人
我省又增4个“全国生态文化村”
“国字号部队”:神秘背后的信仰与坚守
众志成城打磨“国字号”品牌——写在中建六局装饰扬州泰达Y-MSD幕墙工程如期履约之际
文化村的治理悖论:文化传统与现实行为的冲突
巧打“四季牌” 集聚多元素 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冲刺“国字号”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