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靠什么?
2018-01-11
乡村振兴靠什么?
产业兴旺 调优结构 效益更高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宋洪远
“两稳”“三进”,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的突出特征。“两稳”,就是农业生产稳,农民收入稳。“三进”,就是农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步迈进,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四化同步”的交汇期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被摆在第一位。
乡村产业兴旺,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就是要扭住农村发展的矛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转型。
具体来说,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当前,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转型升级,努力向现代农业迈进。要推进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强化物质条件支撑能力建设,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乡村产业兴旺,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三块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为乡村产业发展厚植改革优势。农村改革要从生产端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生态宜居 乡村美了 生活更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叶兴庆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宜居的好环境是重要内容。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为了吃饱肚子,人们曾不惜代价毁林毁草开荒种粮,超采地下水以抗旱夺丰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获取高产。这种农业发展方式虽然带来了丰富的农产品,但也造成亟待改善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的要求,不仅要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要提供清洁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还要提供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满足这些需求,离不开生态宜居的好环境。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不仅要搞好农村房前屋后的垃圾处理、村内道路的硬化,而且要加强生态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应当说,近年来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以及免费义务教育、新农合、新农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从无到有的变化等,都为实现生态宜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生态宜居,要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把农业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让我国农业尽快“绿”起来。要靠建立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规范和约束,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农民从绿色发展中得到真金白银,进而使绿色生产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实现生态宜居,还要努力建设农民的幸福家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同时开展人居环境治理,让新时代的乡村不仅绿起来,更要美起来。
乡风文明 心齐风正 邻里更睦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朱启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乡风文明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重提乡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治理以及百姓生活富裕等发生着重要影响。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
新时代的乡风文明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我们不仅要传承优秀的家风、村风,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体现“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新内容。新时代的乡风文明要实现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不仅要体现传统民俗、风俗等乡村文化,也要让农民在村庄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新时代的乡风文明要体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中国乡村是文化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中国的乡风文明建设在吸纳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对世界文明做出中国贡献。
乡风文明建设要注意三方面问题:第一,充分认识乡村的价值。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乡村振兴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充分认识乡村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要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文化,而不是离开原有文化基础另搞一套,更不能以破坏乡村文化载体为代价。第三,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综合性与发展性特点。乡风文明的综合性特点不仅表现为内容上,也表现在建设途径和方法上,乡村建筑格局、公共服务、组织制度、乡规民约等都是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了,环境变化了,乡风文明的内容与形式也会与时俱进。乡风文明建设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治理有效 公平稳定 村庄更兴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室主任 谭秋成
农村治理有效意味着以最高效的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维持公平正义,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治理有效需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坚持民主选举村委会主要成员,完善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制度,让农村居民有表达对公共服务需求偏好的渠道,能对村民委员会进行有效监督,降低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治理有效需要处理好村民自治与上级政府的关系。行政村只是整个社会治理中的一个小的单元,必须执行国家意志,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交办的道路、水利、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等工作,一定要完成好。当然,上级政府也需要了解村民的真正需求,平等对待每个村和村民,将适合村民自己管理的事务下放到乡镇和村一级,扩大村民自治内容,同时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理顺村与上级政府关系的制度保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村社区从封闭走向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的关键是利用好农村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出现农村和城市之间、不同农村社区之间要素相互流动,如部分农村居民进城,部分城市居民、资本、知识和技能下乡。当前农村社区治理最要紧的任务之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等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清楚,保护现在农村居民的利益;任务之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新加入农村社区的居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保护这部分新型农村居民的权益。
生活富裕 腰包鼓了 干劲更足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郑风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农民生活好了,干劲足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才会一片生机勃勃。
近年来,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让农民收入渠道越来越多元。
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产品生产不断“调优”“调绿”。正是顺应了市场对优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特色农产品价格行情看涨,不少农民实现增产又增收。在工资性收入上,近年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住房、就业等优惠政策密集出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成了市民,有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在财产性收入上,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成效显著,各地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赋予农民对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占有收益分配权力,让农民变股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同时也应该看到,未来一段时间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在增大。比如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民工工资上涨空间受限等。未来政府应从三方面着力:首先,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其次,加大对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特别要注重优惠政策的精准性。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积极返乡创业,针对这一群体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用地等难题,应给予相关政策扶持。最后,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不同模式,带动普通农民、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