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留住美丽“乡愁”

2018-01-11曾海鹏

农家参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家乡愁美丽

曾海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留住美丽“乡愁”

曾海鹏

浙江: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

浙江省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浙江全省各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奋力开拓,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促进美丽经济发展。浙江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省。

具体做法:

1.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农韵的宜居乡村。浙江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突破口和主攻点。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创建和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实行全域规划、全域提升、全域建设、全域管理,推进美丽庭院、精品村、风景线、示范县四级联创,初步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大美格局。

2.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建设共创共享的共富乡村。浙江以“两山”重要思想为指引,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大力推进“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其中,包括依托美丽乡村,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依托互联网大省的优势,推动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深度渗透融合的新经济业态,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依托美丽乡村资源优势,科学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探索资产经营、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多途径促进集体经济增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3.弘扬农村文明乡风,建设文化为魂的人文乡村。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滋养了一批“最美”典型,弘扬了农村“好家风”,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持续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1237个历史文化村落逐步成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窗口;培育好淳朴文明乡风,深入实施优秀文化传承行动等“六大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路、公园、河岸的建设之中,让农民在赏心悦目中受到教育;开展乡风评议和新乡贤活动,运用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牌匾楹联等,提升农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4.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改革来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深入推进“新土改”,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切实助推农民增收、改变生产生活;积极开展“新金改”,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等途径,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持续深化“新户改”,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消除依附于户口上的城乡差别待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扎实推进“新社保”,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平安社区和基层党建,建设服务臻美的善治乡村,进一步探索完善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贵州:全面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美丽的贵州有着美丽的风景、美丽的故事、美丽的人民,同样也有着美丽的乡村。近年来,贵州各地紧紧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广泛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活动,把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愿望变成现实,也让美丽乡村在这个欠发达的山区省份变成了现实。

具体做法: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是贵州省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探索总结出的工作方法,2001年发端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其中包含了“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本领、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改善农村环境。后来又加入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成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也成为了贵州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品牌。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坚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接力抓”。贵州全省统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品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一抓到底。二是坚持了“群众事情群众办,美丽乡村大家建”。始终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意愿,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三是坚持了“城乡统筹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为,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统筹推进,进行标准化建设。四是坚持“见山见水见乡愁,绿水青山守底线”。注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加强以耕地、森林、草地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五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分类分步协调推进”。创建中,根据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开展普及型、提高型创建点建设,突出展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循序渐进。六是坚持“以县为主抓整合,上下联动促合力”。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琼海: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海南省琼海市按照“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以“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为总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支撑,坚持道德为先、生态为先、民生为先,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让市民感受农村的田园气息,让村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质,最终把琼海建设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家园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具体做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风情小镇。

琼海充分依托现有的自然、人文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挖掘整合资源,以别具一格的文化传承为灵魂,将全市12个镇打造成为历史记忆厚重、乡土文化彰显、民族风情独特、地域特色突出、优势产业鲜明的特色风情小镇,如博鳌镇的“博鳌丝路天堂小镇”等,形成了“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格局。这12个特色小镇将来既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传承乡土文化的示范点,也是农村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既博得了海内外游客的广泛赞誉,也收获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

二是着力打造农民致富项目,助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琼海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园林化、景点化为特征,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培育支撑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努力达到“好看又中用、美丽且生财”的效果。连片规划龙寿洋、热带滨海和万泉河三个大型国家农业公园,打造集现代农业产业、旅游、休闲和运动功能融为一体的城乡产业综合载体,把农业公园建设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和游客的乐园,让农民直接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带动当地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创业,推动农民增收扩面提速。

三是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走“弃村进城”的老路子。

琼海注重城乡统筹、点面结合,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加快环境卫生、城乡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和行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农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果。

四是建设联通全市重点景区的绿道系统,努力打造农民致富、市民休闲和游客观光的融合体系。

琼海充分尊重自然,在不破坏自然植被的前提下,顺山势水脉,在林间铺设绿道,将传统景区、旅游休闲节点以及镇村连接起来,初步构成了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农业产业融为一体的新型业态体系。琼海计划形成500公里的绿道系统,把全市最靓丽的景点、公园、农庄连为一体,把全域1710平方公里内12个镇2756个自然村连成一个大的景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主客共享、居旅相宜,让农民、居民和游客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促使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记者观察

乡村振兴迈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重视。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五个方面共同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美而不富不为美,浙江、海南、贵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实践证明,乡村美丽不只在于外部形象的靓丽,而切实在于村民的经济增收,通过立足本地优势,引导和培育具有一定优势、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与都市农业、养老度假、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以及民族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的多业态项目化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联动,使乡村由内而外地绽放美丽。

“内外兼修”是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环境美与心灵美并重,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又大幅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所谓“内外兼修”,“内”指的是人们的心灵美,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外”指的是环境美好,就是要营造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要让人们心灵美,就要努力地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文明素养,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当然,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通过全民努力来推进。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需要挖掘新业态、新动能,农村是相对滞后的板块,潜力巨大。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解读乡村,即可发现乡村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价值;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去认知乡村,可发现乡村旅游价值也是由其乡村价值决定的。有理由相信,未来,乡村的发展必将迈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为乡村建设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中国社会性质断定为乡土社会,为众多学者所赞同。而构成中国乡土社会的基础单元就是乡村。然而,延续几千年的乡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的何去何从,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最近几年,不少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形成了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学习和参考。

猜你喜欢

农家乡愁美丽
农家笑
永远的乡愁
乡愁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九月的乡愁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