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微”路径探析

2017-03-25卿定文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卿定文,王 坚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微”路径探析

卿定文,王 坚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虽在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开放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高校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培育路径的陈旧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影响了培育效果。需要充分利用“微”技术手段,开发建设“微窗口”、“微网站”、“微博”、“微信”、“微课”、“慕课”等“微”培育平台和路径,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核心价值观;培育;微路径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重要的思想文化创新成果。对处于价值观念形成和成长成才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保证。正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时所指出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微博”、“微信”所引领的“微”时代到来之际,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等都因多元化而日益复杂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较大影响和冲击。迫切需要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微”路径,以增强时代性、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一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方式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各高校纷纷以各种形式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活动。特别是在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又进行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体学习,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之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高校采取多种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了积极影响。

首先是“进校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在校园内外显眼之处悬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和横幅,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校园广播、校内报纸、电视台等渠道进行宣传,并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宣讲,使得大学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和理解;其次是“进教材”。在“马工程”专家的努力下,及时修订了大学生“思政”课程教材,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教材中,增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将其纳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有力地加强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再次是“进课堂”。 高校“思政”课堂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提高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最后是“进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1]。针对这种现象,党和政府的门户网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等的网站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嵌入到了网站中,丰富了培育形式,增加了网站的动感和趣味性,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二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的因素

毫无疑问,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多种方式的努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开放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高校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深,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培育路径的陈旧,也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对此,需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从社会环境来看,多种负面因素共同作用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多维度的。一是西方价值观的传播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放度日益提高,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加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无疑冲淡了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二是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互联网是双刃剑,在产生正面作用的同时,也更加速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国内各种分裂与恐怖势力、不满分子通过互联网传播负面信息和舆论,诋毁党和政府形象;加上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思潮在网上激荡,海量化、碎片化、多元化的信息舆论使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部分抵消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扭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间、区域间贫富差距拉大,唯利论、拜金主义沉渣泛起,社会道德整体上的颓废、堕落、腐化加剧,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总体滑坡,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从高校来看,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制约了培育效果

高校是大学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单位,其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对人才培育无疑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一些高校不重视思想文化课程的开设,对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学时打折扣,可供大学生选择的价值观方面的文化课程开设也不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或报告也较少。尽管大部分高校通过横幅、板报、海报等形式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但是文艺节目、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主题班会、主题调研以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形式较少,使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式单一、实效不强。极少数教师引导功能发挥不够。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力军、引领者、塑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时指出:“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在于这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高校绝大多数教师发挥了这一功能,在课堂上传播了正能量。但也有少数教师质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宣泄不满情绪,散布小道消息,极少数甚至大肆传播西方普世价值,宣扬三权分立,攻击党和政府。对此,2014年11月14日的《辽宁日报》以《请不要这样说中国》为题向广大高校教师发出了公开信,引起强烈反响。

(三)从大学生来看,其群体特征与无差异的培育方式影响了效果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物以类聚,群以群分。社会性首先使大学生群体显示出独特的群体性。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1990年代中后期,个性凸显、性格张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涉世不深、甄别力有限、看事偏颇、追求新奇等是其明显特征。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尽管大学生具有群体共性,其社会关系也相对简单,但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的理论修养,造成了不同的思维逻辑和接受能力等等,各方面都具有个体差异,因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上需要差异化的方式,进行“因材施教”。

三 开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路径

由上可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培育方式的陈旧,使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大受影响。在“微”时代热涌而来之际,迫切需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喜爱“微”事物的特点,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微”路径。

(一)利用现有网站开设“微”窗口

高校门户网站是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平台。作为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讯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2],高校门户网站,学生都很关注,特别是其中有关学生事务的网页,学生关注与访问就更多。因此,在高校现有网站中增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窗口,将有关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文章、价值观的传承、道德模范事迹等进行传播,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另据2015年6月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综合网站排在我国网络网民使用的第二位,用户规模达到了55467万,所占比重为83.1%[3],表明综合网站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针对这一特点,经过进行大数据分析,在大学生群体访问比较多的综合门户网站中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窗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其三,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网、精神文明、社科网等相关专业网站中,更要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窗口专栏,通过通俗化、艺术化的网络语言,将声音、图片、视频与文字相结合,进行宣传与推介。

(二)开发建设“微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EB3.0时代早已来临,4G时代也已到来,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适合手机上网需要的微网站也纷纷开发出来。相对而言,企业的开发进度快,教育部门和高校相对较慢。因此,教育部门集中开发或者有条件的高校独自开发建设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微网站”,在文本的内容制作过程中充分抓住大学生群体的好奇心理、求真心理、亲和心理、参与性心理、个性化心理等特性,及时编选推送阅读性强、思想性强、表述方式新颖的包含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文章、信息,使网站内容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阅读需要,能促使其在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增添培育的实效性。

(三)开发建设有影响力的“微博”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及时分享。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微博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性传播。简单易用、主动性强、及时性强、开放性与多样性等是其特点。自2010年诞生以来,微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赶上甚至超越了许多传统媒体,成为个人获取信息、对外交流的新通道。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1.67亿人,其中19-25岁人群占45%[4]。高校有关部门和名师通过开发和建设主题“微博”,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方式。

(四)建立面向大学生的公众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开发的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可以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具有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等功能,能够进行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据腾讯公司公布的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微信用户平均年龄26岁,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这四类占据了80%的用户;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5]。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已是微信的主力用户,微信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接收、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和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占领微信这个即时性通信平台。具体来讲,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制作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及时通过微信的多媒体传播。

(五)开发面向大学生的“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46121万人,用户使用率达到了69.1%,半年增长率达到了6.5%[6]。当前大学生群体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明显存在。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来看,大学生一般只是抽象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的24个字,没有深入挖掘内容实质,未能深刻领会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上升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制度的认同,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上升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法治理念的认同,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延伸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认同与践行。这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组织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录制“微课”,挂靠学校门户网站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以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

(六)开发专题培育“慕课”(MOOC)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意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MOOC作为网络学习平台与学习方式,最早出现于2007年,经过3年蓄势后,2011年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190多个国家的16万多名学生注册学习。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 、MIT等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出现了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注册学习者达400余万。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可以开发专题培育MOOC,进行理论阐述,进行案例导向,设置情境体验。发挥校园BBS、时政论坛与网络社区、名师博客等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形成培育的大氛围与大环境。

总之,“微”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传播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手段,开发符合大学生个性特征和需要的微窗口、微网站、微博、微信、微课、慕课等培育平台,编织一张具有“微”特征的培育网络,供大学生群体自觉自由选择,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1]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02-03.

[2][6]钟英.网络传播研究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07-21.

[4]2014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EB/OL].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5-01-28.

[5]腾讯发布.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www.cac.gov.cn,2015-01-28.

(责任编校:余中华)

Research on ‘Micro’ Approach i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QING Dingwen, WANG Jian

(School of Marxism,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aspects of introducing into campus, teaching material, classroom and network. Nevertheless, on account of complicated social environment under an opening-up condition, the effects of cultivation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which include the widespread influences on colleges, the outmoded cultivation approach and the student individual factors.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actical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micro’ technological means and develop or construct ‘micro’ training platforms and approaches such as Micro Window, Micro Website, Microblog, WeChat, Micro Class and MOOC and so for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micro approach

2016-12-17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OOC快速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与实践”,编号:湘教通[2014]247号;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微媒体传播路径研究”,编号:CX2016SS22。

卿定文(1969— ),男,湖南新化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王坚(1989— ),男,湖南耒阳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G641

A

1008-4681(2017)01-0139-04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