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声乐作品中美声唱法的运用探析

2017-03-25常晓虹

参花(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咬字美声唱法声乐

◎常晓虹

中国声乐作品中美声唱法的运用探析

◎常晓虹

作为一种发声方法,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有着很大的差异,它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美声唱法发声过程中,追求声音灵活、音域宽广,要求用气歌唱,讲究柔和与明亮共存,从而产生柔和、洪亮、富有穿透力、灵活、圆滑的音色。在声乐作品中应用美声唱法,能够使演唱更具穿透力与感染力,同时也能有效展现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有效运用美声唱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中国声乐作品 美声唱法 运用

17世纪的意大利乃是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在这一时期,许许多多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了意大利这片有着浓厚艺术氛围的土地上,美声唱法便是其中的一种,而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完善,美声唱法逐渐发展壮大,在欧美乐坛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0世纪20年代,美声唱法被引入中国,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与欢迎。中国声乐作品中美声唱法的应用,标志着中国声乐与世界声乐的接轨,促使中国声乐本土的演唱系统与外来声乐文化的有效交流,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本土声乐艺术的改进与创新。[1]

一、中国声乐作品中运用美声唱法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声音与情感的交融

歌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优美感、独特性,主要是在形式本身上借助声音的变化,来展现歌曲、传递情感。基于这样的原因,歌曲演绎过程中,应准确掌握声音的力度与表现形式,使声音所传递出的情感良好地与歌曲本身的演唱有机融合,切实体现音乐抚慰心灵的效果。[2]但是在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美声唱法对情感的传达,并不能单纯依靠声音的形式转换,歌曲的风格、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演唱者的精神风貌、仪容仪表,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产生影响。因此,美声演唱者要既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也要在演唱前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并要适当调整自身的情感表达方式、仪容仪表,从而完美展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并通过美声唱法,将其准确传递给广大听众。

(二)注意咬字与吐字技巧

在练习美声唱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美声唱法规则,良好地搭配母音与辅音,形成较为简单的发音音节,然后再进行对照练习,基于此,应找出声音较为相似的汉字音节。但是,与意大利语相比,汉语是由较为繁杂的韵母组成的,由于这个原因,在对中国声乐作品进行演绎的时候,运腔前应先对汉语发音有一个良好的适应。

(三)注意创新

纵观我国声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正是由于不断进行创新,不断融合内化外来文化,才使得我国声乐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前进,没有被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声唱法引入中国以来,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不断融合、碰撞,使得我国民族声乐取得了新的发展。以美声唱法为代表,我国不断加强对西方声乐文化的认识,并对美声唱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美声唱法与我国本土声乐的不同,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利用其中的长处、吸取其中的经验,促进我国本土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继续发扬创新思想,在大力发展我国本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利用美声唱法的优势,丰富歌曲创作范围,创新歌曲创作形式,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二、中国声乐作品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一)呼吸

在美声唱法中,呼吸的运用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美声唱法的发声注重深呼吸,气息越稳定,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平稳,从而可以达到声区统一的目的。基于此,在运用美声唱法的时候,应加强呼吸训练以及气息运用技巧的训练,以使演唱时保持气息稳定,使得演唱过程中语调更加连贯。[3]呼吸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控气息,保持气息稳定,其次是要进行深呼吸训练,深呼吸的时候应借助腰腹的力量,以胸腔为支点,它可以使人在演唱过程中保持声音平稳,还可以有效控制音量的大小。

(二)咬字

美声唱法兴起于意大利,因此,意大利语是美声唱法的主要语言来源。在中国声乐作品中运用美声唱法的时候,由于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演唱时很难同时做到咬字准确、语言流畅。现阶段来说,我国声乐作品演唱时,在咬字方面存在几个问题,严重限制着美声唱法的有效运用。第一,字头不准确。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若是运用美声唱法,往往会出现字头咬字不清问题,使得听众只能听到声音,无法听清具体唱的是什么;第二,字尾归韵不清。所谓的字尾指的是汉语的韵尾,其作用在于确保字的意思准确表达。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运用美声唱法,字尾归韵不清的现象是许多演唱者所共同存在的一个难题,字与字之间缺少连贯性,使得听众无法准确理解歌词的意思,歌词的美感也深受影响;第三,声调不正。在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声调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歌词的意思是否可以准确表达出来,同时也影响着歌词情感的传递。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运用美声唱法,如果出现声调不准问题,则会使得歌曲的整体协调性发生一定的偏差。针对咬字不清问题,不仅要积极练习汉语,还要熟练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4]除此之外,还可以学习国内外著名演唱家的美声唱法咬字经验,听一些美声唱法的意大利歌曲,来提高对意大利语的语感,以便于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能够有机联系汉语。

(三)共鸣

口腔共鸣是我国民间唱法中一种普遍的演唱技术,注重局部性共鸣、混合共鸣是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术,在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应有效运用混合共鸣技术。通常情况下,歌唱者的音域主要分为高声区、低声区、混声区三个“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便是声带振动方式以及共鸣。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混合共鸣便是充分利用演唱者的每种共鸣腔体,通过腔体变化,来达到改变音色以及声音圆滑度的目的。同时,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高真声、假声的比例,便可以使演唱者的声音更具穿透力与感染力。在对气势磅礴的歌曲,如《沁园春·雪》《中国大舞台》等声乐作品进行演唱的时候,便可以利用混合共鸣方法,从而使歌声更加具有气势与感染力。除此之外,在实际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还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特征,适当调整共鸣腔体,使之更符合声乐作品的特征,更准确地通过演唱展现声乐作品的风格。

(四)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实现情感的投入,是美声唱法一项最为基本的要求,这与我国声乐教学传统的以技巧传授为主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中国声乐作品中运用美声唱法的时候,应当实现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唱歌本身便是一种利用声音表达情感的途径,基于此,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演唱的时候,应注意对声音的把握,并要适当投入情感,以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被引入我国之后,逐渐生根发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有效运用,大大推动着中国本土声乐文化在演唱技巧、创作形式等方面的改进与革新。美声唱法有着诸多科学的发音方法,为更好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借鉴。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有效应用美声唱法,可以加强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增加演唱形式,也可以使音乐的演唱更富有情感、更富有感染力,从而给听众带来更好的听觉享受。

[1]唐吴琼,夏美君.试论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综合运用[J].黄河之声,2017(13).

[2]程丹.浅谈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中的咬字吐字问题[J].北方文学(下旬),2017(07).

[3]冯波.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演唱特点的分析与相互融合探讨[J].音乐时空,2014(22)

常晓虹,女,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咬字美声唱法声乐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