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临川现象”探究

2017-03-25何丽琴

参花(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临川抚州办学

◎何丽琴

基础教育“临川现象”探究

◎何丽琴

临川的基础教育创造了个“高考神话”,被称为“临川现象”。在对其进行调研及教师访谈基础上,探究“临川现象”出现的原因,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临川现象 高考 原因 经验借鉴

一、临川地理位置,何为“临川现象”

临川地处江西东部,抚河中游,属于不发达地区。古时曾走出过王安石、曾巩、汤显祖、晏殊、陆九渊等文化名流,素被誉为“才子之乡”。 今天的临川总和高考这个词联系在一起,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各类报道上,被认为创造了“高考神话”,国家教委前副主任聊斌称之为“临川现象”。临川,一个偏僻小镇,何以打造高考神话?吸引来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那些现代化大都市的学子前来就读呢?本文以临川教育集团(抚州一中、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川现象”出现的原因,为其他地区的基础教育提供借鉴。

二、临川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临川深厚的文化底蕴

临川古时明公巨儒辈出,如王安石、汤显祖、曾巩、陆九渊、晏殊、晏几道等,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临川是农业大县,工业薄弱,这里大部分人把读书当成是唯一的出路,勤读、苦读之风浓厚。在临川,“四苦”精神深入人心,即“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

(二)宽松的办学环境

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以临川一中为例,抚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倾斜。组建临川教育集团,属联盟性质,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和抚州一中对内保留校名和独立办学自主权,统一报考号码、统一制订划片招生计划、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和统一办理录取手续,团结协作,平等竞争。校长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推荐副校长,根据学科需要面向全国自主聘任优秀教师。 学校根据教职工所任岗位和德、能、勤、绩表现,自行决定教职工报酬的分配标准和发放办法。三所学校由民办改为公办民助,允许学校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筹措经费、自主使用经费。以临川一中为例,政府无偿划拨300余亩土地用做新校区建设。高标准的规划,合理的功能分区,使临川一中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国一流。为保证生源质量和办学效益,允许临川一中老校区以民办公助名义保留高中复习班。从2002年开始,临川周边地区及10多个省市的学生涌向临川一中就读。现在在校学生中,有很多非临川籍的学生,有初高中生和高考补习生15000余人,教职工700多人。教师趋于年轻化,50岁以上的寥寥无几。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大众教育”,好、中、差学生都招收。

(三)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方向

临川一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便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要求全方位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明白自己在学校存在的价值。以学生为本,便是致力于“三个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开足开齐课程,让书法课程、做人教育课程走进课堂,及时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至此,形成了“团结、勤奋、朴实、求新”的校风和“德厚、学博、体健、创新”的校训。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很关键。临川一中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以总分为目标。

(四)高效精简的管理是保障

临川一中的管理是扁平化的,大致是一种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年级主任由副校长兼任。全校除总务处两名主任不代课外,其他人都是专兼职教师,兼职行政人员只有20多个,年级部下设备课组,学校教研室下设教研组。备课组主要负责本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解决本年级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的主要职责是承担科研课题,推出参加比赛的精品课。在学生管理方面,规定的条款不多,但处理办法很明确。如学生违纪有收取违规押金的规定,视违规性质和情节,收20~200元不等。如吸烟1次收20元违规押金,打架酗酒1次收200元违规押金。除严格管理以外,正面引导和教育也是十分到位的,如校长每周要给学生做两节课的德育报告。精简的组织机构使教师在待遇上没有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不会引起互相扯皮攀比。学校还积极的人性化管理为主,制度化管理为辅,这样就更加有效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乐于工作、乐于教学。全校上下团结和谐,群策群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力推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挥

允许各个年级、班级执行学校统一规定或要求有一定的弹性、灵活性,制订有独创性的“级训”、“班规”;不同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施教同一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注意发现培养体育、文艺、写作、书法、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特长生”,积极引导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为不同的学生个性天赋提供发挥的空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至今已有900多人次获奖,全国高中学科竞赛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8次在临川一中举行。近年来,学校高考合格率、分类推进比率在全省均名列前茅。同时,立足课堂主阵地,实施优质高效课堂。临川一中大胆探索和改革教材,派出老师到正在进行新课标试验的学校参观学习,教学研究始终走在上级要求前面。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改革评价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临川一中要求教师要有协作意识,年终奖励以年级组为单位,不进行个人奖励;教师工作业绩决定新一轮次能否应聘为骨干教师并享受其待遇;创建校本培训平台,通过“过关课”“观摩课”“示范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建立固定的“师徒关系”,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个新老师。同时强化备课组活动,做到时间、中心发言人两固定,内容早安排,最后确定优化方案,这样形成了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的良好局面。

“临川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有历史的渊源,有政府政策的扶持,也是学校、家长、学生的三方协力。临川基础教育的成功为其他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纵观临川教育集团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源泉。抚州市政府冲破体制机制的创新,赋予临川教育集团三所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大胆创新。以临川一中为例,该校不仅走高考“独木桥”,而且探索“多样化办学”“特色办学”“国际交流”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开办“云南班”“新疆班”“贵州班”,援助西部教育,辐射品牌效应。

立体高效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可以借鉴临川一中的做法。该校由副校长兼管年级,将职能部门与年级事务相结合;实行分兵把口,分工合作的集约管理,政教、教务、教研、电教等若干职能部门,各设一名分管领导,责任得以高效落实。外地来临川就读的考生最大的感触是学校良好的学风、教风。良好学风、教风的营造源于教师向教、学生向学。临川一中十分注重留住教师向教的心,注重班主任与老师、班主任与班主任、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注重培养本校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吸收其他地区的优秀学生,以他们为“龙头”,带动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尊重老师,老师欣赏学生,师生和谐融洽。

积极教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多方位人才。临川一中课改最耀眼的成果是创建了“大课程体系”,成功开设了“毛泽东诗词赏析”“实用硬笔书法”“走进才子之乡”,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活跃的各类社团活动,使学生得以发挥特长,锻炼能力。

[1]张勇.抚州教育为什么能“独树一帜”——抚州市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的探索与体会[J]. 江西教育,2012(11).

[2]江西省“抚州基础教育”专题调研. 关于基础教育“抚州现象”的调查报告[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3]杨芳,汪芸. 解读临川教育现象[J].科技文汇,2008(04).

何丽琴,女,硕士研究生,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临川抚州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Task 10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临川四梦(乡音版)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
临川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