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2017-03-25陈鑫子
陈鑫子
摘要:当今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引起大众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性及《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先深入分析了将分组分层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接着阐述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探究其在高职《财务管理》课堂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财务管理;分组分层;因材施教;应用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职会计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在会计专业当中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起来,它作为一门理实一体的核心主干课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操作技能。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高职《财务管理》课堂中引入分组分层教学法。
一、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据以往的经验,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随着高职生的类型越来越复杂,学生的基本素质、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进度的快慢节奏很难把控,因此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分组分层教学法既能体现高职办学的特点,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因此,有必要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法。
二、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定义及作用
(一)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分组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组分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超越原有能力和水平,实现分层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分组是指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4—6人最佳,而组长应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二)分组分层教学法的作用
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法利于满足各层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锻炼教师的课堂组织和协调能力;利于满足市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扩大化需求,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
三、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堂中的应用
(一)对教学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组分层
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差异、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通过专业测验、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与其他教师沟通等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将A层设定为学习兴趣浓、动手力强且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的学生即优等生。B层设定为智力因素较好,学习目的明确,会计知识基础一般,但具有潜力的学生即普通生。C层则为各方面相对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弱,会计知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然后分为4人一組,组内各层人数比例设定为A:B:C=1:2:1较为合理,教室内的座位编排如下:BB||CA||BB||CA,使得前后左右都能组成|ABBC|。这样利于A层学生发挥带头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C层学生学习。教学中应采用隐性异质班内分组分层,原则上不公开各层学生的名单,避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师生感情。分层应随着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而变动,施行动态分层。
(二)设计《财务管理》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
学生分层后,基于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从简至繁的原则进行分层设计,力求使教学任务的难度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待A层学生应设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不仅能灵活运用综合性知识解决难度较大的企业筹资、投资等实践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B层学生应适当提高教学目标,通过适当指导让学生能运用知识完成简单的实务操作,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化模仿为创造,提高素质。对C层学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制定基础性目标,要求学生熟悉财管基本知识和业务,帮助学生重树自信。现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层标准设计如表1、2、3所示,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三)设计《财务管理》分组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是核心环节,现以“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货币时间价值”为例,说明具体过程:
1.课前预习,明确目标。教师在课前设计学习导案让学生预习。在学习导案中设计分层问题,体现难易程度。现以“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为例,设置问题如下:“★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是什么?★★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灵活运用单复利计算公式,怎样用查表法求解?”注:用★表示难易程度。
2.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为了让各层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创设情境案例中设计分层任务。举例如下:王先生想开服装厂,现计划买厂房,现有三种付款方式可选:一是一次性支付资金300000元;二是每年初支付40000元,8年付讫;三是每年末支付50000元,6年付讫;因王先生手头资金短缺,只能向银行贷款。假设贷款年利率为6%,复利计息。★★任务:请协助王先生选择较优的支付方式。王先生购置厂房后,为投资生产再向银行贷款,且与银行协定贷款年利率不变,前三年不偿还本息,从第四年至第八年每年末偿还本息10000元。★★★任务:请用三种方法替王先生确认现应向银行贷款金额。几年后服装厂效益变好,王先生计划在家乡小学设立奖学金且在银行存了奖学金的基金。计划每年末奖励成绩全校第一的学生5000元。已知年存款利率为2%。★任务:请帮助王先生确定奖励基金的数额。教师在此过程中仅作适当引导,说明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具体分配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
3.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资金时间价值”教学中,教师可先对“递延年金现值计算”这个重难点作详细指导,然后对A层学生充分放手,重在引导,尽量鼓励他们在完成三星难度的递延年金计算任务的基础上协助其他学生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接着对B层学生适当指导,适度放手,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完成二星难度的普通和即付年金的计算任务。最后对C层学生进行重点辅导,鼓励学生共同完成低难度的永续年金的计算任务。
4.相互点评,取长补短。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并讲解完成任务的总体思路。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小组之间可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集体或个别辅导,尤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
5.归纳总结,巩固练习。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相关练习。可将习题设定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类,如可将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等需要识记和理解的知识设置为基础题;将货币时间价值的简单计算设置为提高题;将货币时间价值知识的综合运用设置为综合题。通常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基础题,鼓励学生挑战提高题和综合题,循序渐进地巩固知识,改善作业抄袭的情况,让各层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就感。
(四)设计《财务管理》课程分层评价标准
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必须基于分层评价,要考虑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及格通过,评价标准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应当客观公正。具体考核办法如下表4所示。
四、分组分层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把握好层次差别和标高尺度
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可以使课堂的教学节奏把握地更恰到好处。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冷场”或“步调乱”等现象。分组分层教学在实践中是动态的,必须随着教学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层次结构,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把握教学尺度。
(二)教師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指导
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也很好,且能独立完成相关任务,但他们的付出与取得成绩不符,让这部分学生始终没法摆脱自卑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就需要教师能正确的引导,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多鼓励,让学生重树信心。
(三)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时会出现能者多劳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能力弱的学生无事可干。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分组分层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有效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可采用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入手,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学习,在财管课堂上继续细化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总结分组分层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的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此教学方法,提高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玉兰,吕超,孙烨,唐丽华,曲远洋.分层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2-253.
[2]石艳霞.“分层教学”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实验[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2):8-9.
[3]李运金.任务驱动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5).
[4]余灼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4):120-122.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