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在乡土资源中快乐成长

2017-03-25蔡清英

教师·中 2017年2期
关键词:快乐成长区域活动幼儿

蔡清英

摘 要:竹资源是山区乡土资源中十分常见、实惠、利用价值很高的一种自然资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常太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于城厢区后花园的山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活中处处都是大自然,到处充满花草树木的自然美景。大自然中生活资源丰富,教师们不断挖掘山区竹资源,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孩子们在乡土资源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竹资源;区域活动;幼儿;快乐成长

山区竹资源丰富,我园利用此资源优势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区域操作材料,满足幼儿能力发展需要。为此,我园教师因地制宜地搜集各種形状不一的竹片、竹筒、竹条和竹席,然后进行归类、加工、改造、挖掘以及创新,从竹资源的功能和价值入手,开展多种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乡土资源环境中找到快乐。

一、利用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1.多个活动区域使用同一种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充分利用竹资源,根据幼儿兴趣,投放同一材料,挖掘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做到一物多用,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使幼儿的创作灵感得到激发,其发散思维也得到开发。

例如,美工区:制作竹筒娃娃,装饰漂亮的竹镯,用竹圈拼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益智区:竹席拼图、竹席迷宫等;综合区:制作出一个个漂亮而立体的“小工艺品”,如椅子、桌子等;音乐区:竹编钟、双响筒、串铃等用竹制品制成的打击乐器 ;计算区 :毛毛虫、比高矮、比多少、比长短、比粗细等一系列让幼儿在计算区域使用的玩具,等等。让幼儿在这种低成本、多功能的材料中获得多种玩法,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不同能力的发展。

2.不同年龄段使用同一种材料

根据幼儿各年龄段发展特征,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挖掘教育价值,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学习,使其在学习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从而大大满足了不同年龄幼儿的需求。

例如,教师选择大小形态不一的竹圈这一竹资源,先涂上红、黄、蓝、绿等颜色,再进行加工改造,最后制作成生动形象的“毛毛虫”在各年龄段幼儿的计算区域使用。小班幼儿可以按照“毛毛虫”身上的颜色进行同种颜色的排序;中班幼儿可以按大小和颜色进行排序,还可以玩“高低接龙”游戏;大班幼儿可以按顺放、倒放、单双放,十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排序等一系列好玩又有趣的数学游戏。又如,利用竹资筒的大小、粗细、高矮的不同,转化成一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使用。小班幼儿可以用来玩数学游戏中的找相同,又如,找大小、配对;中班幼儿可以用来比高矮、粗细,并进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也可以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列;大班幼儿可以用作打击乐中双响筒的道具,并跟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拍打。由此可见,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正所谓“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3.不同区域中使用若干种材料

采用竹资源这一低成本的材料更能让幼儿通过组合创造出多种玩法。将各种材料巧妙地组合可产生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从而让幼儿得到自主选择,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

例如,在操作区教师设计了“喂食”这一区域活动,小班幼儿会自己利用竹筷子这一材料作为小动物的餐具,与黄豆、绿豆、花生、蚕豆、黑豆等豆类的组合,自发地给小动物喂上不同的“营养品”。这类游戏,不仅让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而且也能使其得到语言的发展以及小手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在美工区的“笑娃娃和哭娃娃”里,教师提供了竹筒、稻草、橡皮泥、毛线,让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自由选择材料,让他们给竹筒娃娃装饰不同面部表情、衣饰穿着,有的会用竹筒和橡皮泥的组合材料作出笑娃娃和哭娃娃;有的还会用竹筒、毛线、稻草给笑娃娃和哭娃娃穿上不同的衣裳,装饰以后,投放在角色区扮演“娃娃”这一角色。又如,将竹筒、竹圈、竹丝、竹节、竹鞭的组合,构成一座富有创意、立体的微型建筑物(如房子、车子、桥等)。这些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利用竹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

《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指出:“户外活动是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运动。”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户外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中,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拓展幼儿互动的空间,丰富幼儿互动内容,提升幼儿互动技能,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幼儿的需求,让每一位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真正做到与同伴乐于互动、勤于互动、善于互动。教师巧妙地开发利用竹资源,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户外玩具,丰富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运动技能。如教师提供一条长长的、细细的竹条,让幼儿与同伴自由结伴玩“钻山洞”的游戏,让幼儿锻炼钻和爬的技能。有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用一根细竹竿玩骑马、跳竹竿的游戏;有的幼儿将竹条、竹片这些材料,制作成竹推车、竹船、竹枪等玩具。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锻炼走、跑、推、拉、瞄准等技能技巧,提高其奔跑能力,增强其手臂力量。这些活动不但可以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幼儿在这其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三、利用竹资源,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亲子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大自然就在身边,家长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幼儿园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可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个性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幼儿整体素质。亲子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需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情感沟通来实现双方互动,让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从而提高父母自身素质。教师针对幼儿的特点,投放适宜的竹资源,开展一系列富有乡土特色的亲子活动。

比如,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竹竿,利用庆“六一”的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到幼儿园玩“抬花轿”这一活动,并配上莆仙戏《小五哥嫁妹》中的音乐片段,让家长和幼儿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一边哼唱着动听的戏曲旋律,一边做抬花轿的动作,同时让幼儿在无形中感受到家乡戏曲的魅力;在“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里,组织家长先用家中的竹筒制作成“龙头”,再用竹条编织成灯笼,最后安插在竹板上,供家长和幼儿在节日里参与“巡海”的民间传统活动。

可以看出,提供这样一个家长和幼儿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不仅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萌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竹资源是山区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一大乡土资源,教师在利用竹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时,要转变资源观、教育观,开发和利用竹资源,充分挖掘竹资源的可利用性,创建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 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找到快乐、享受快乐,让山区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颜景妹.自然资源材料在幼儿园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1).

[2]葛红梅.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J].好家长,2014(46).

[3]裘海琴.开发利用竹资源 促进农村幼儿发展[J].幼儿教育,2008(21).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常太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快乐成长区域活动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