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 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内涵发展

2017-03-25刘艳刘丙午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校

刘艳++刘丙午

摘 要: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借鉴协同理论,注重协同性,围绕高校科研工作建立科技协同改革机制,是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内涵发展、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科技协同创新;内涵式发展;高校

协同理论及其启示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了协同学。协同学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通过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有序结构的理论。协同不只可以应用于物理学和自然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不断发展与演化的机制。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内部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在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环境下,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校内多个部门、多方关系的系统性工程,协同理论对我们构建高校内部科技协同机制具有重要启示。如何协调高校内部科研资源,发挥科技协同效应,促进科研工作内涵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工程,其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决定了单向的、个体的、封闭的研究难以取得实质性创新。长期以来,在现有的科技管理和评价体制下,高校中的科研工作者大多喜欢单枪匹马或闭门造车,即使有科研团队,通常也会因为科研经费等限制,大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不稳定的问题。此外,在支撑科研工作发展所需的资源分配上,由于行政资源、学术资源以及保障学校运行的其他资源被不同的管理主体(即利益主体所分解),导致内外部资源协同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各种内部管理机构各成体系,研究人员想要获得创新资源需要多重请示和内部沟通,支持科研工作发展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制约学校深入开展协同创新的客观因素。

加强高校内部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从外部来看,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研究院所等联系组合,在技术或资金等作用下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优化组合并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创新的产生;从内部来看,学校通过营造创新文化、创新体制机制,科研机构、教学单位、管理部门等开展协同,为研究人员和团队开展交叉研究提供机会与平台,促进科研工作内涵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加强科技协同创新的可行性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普通高校。围绕社会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集成与开发等为核心的社会服务能力。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和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学校通过联合区域创新力量,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创建创新合作机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协同创新。

北京物资学院加强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北京市《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提升学校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方面有如下思考:

1.创新科研组织与管理机制

一是以协同创新为契机,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学院(部)—科研学术组织协同互动,强化基层学术组织的多元化布局,鼓励组建跨学科科研学术组织,规范学术机构评估考核和负责人选聘的机制。积极推动学校相关部门间的协同联动,不断完善多部门的科研协同管理机制,探索跨部门科研项目协同管理小组,强化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严格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二是以科研处为基础,以学院(部)科研管理为主干,建立一支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的高效科研管理队伍,做到“渠道畅通、流程熟悉、管理规范、服务到位”,变事务处理为学术助理。在科研管理工作上探索强化学术化,减少行政化。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和管理机制,形成市场化运作、提供专业增值服务模式。实施专利战略,强化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改革科技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对在专利实施中作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推动专利技术的转让和产业化。

2.推动科研大平台建设

一是确立科研基地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科研基地的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发挥“先行先试”改革试点的作用,培育学科特色突出、领域优势明显的协同创新平台。以需求和应用双轮驱动,着力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共生、竞相发展的开放研究大平台。推进现有科研平台的协同,提升开展系统问题研究和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二是推动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与学校科研工作适应的多学科、多领域、多维度数据池,支持相关性研究应用,努力打造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大力推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国内外重大科技项目。

3.加强引领性科研大团队建设

一是把科研团队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作。以系统应用和项目需求为导向,围绕重点领域,逐步形成学术理论研究、技术集成开发、工程应用推广人才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布局。探索“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建设新模式。重点打造把握学科领域前沿、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实现紧密合作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二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推动实施学术人才“走出去”计划,鼓励教师在学术领域有身影、发声音,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三是强化科教结合协同育人。面向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对教师承担、参加科研项目的要求。同时,把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性科研活動作为考核科研实效的重要内容。

4.加强对重大科研方向的前瞻把握和项目培育

把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作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工作。以学科方向为基础,以科研基地为依托,以优势领域为重点,以国家、地区和行业重大需求为驱动。发挥学术引领判断作用和行政组织协调作用,拟定重大科研方向,凝聚研究团队,实施项目培育。引导团队作战、协同推进,在科学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组织地争取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优秀科技人才。

5.构建突出质量与实效的科研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目标导向、分类实施、突出质量、注重实效”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根据不同科学领域和研究类型的性质,建立以质为主,兼顾数量的科研评价制度。二是实行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探索实施代表作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分类评价。强化对优质、高效科研成果的激励与奖励,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后补助”以及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德]赫尔曼·哈肯.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 凌复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陈桂香,洪林.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探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4): 139-143.

[3]李兴华. 注重协同性 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12): 19-20.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实习编辑:刘继萍]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高校
从倒逼机制视角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