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劫数对企业创始人及企业价值影响探究
2017-03-25王鹏飞
【摘要】企业创始初期,对企业价值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企业创始人,创始人特有的人格魅力、企业家精神以及与其相关的人际网络和团队力量对企业价值提升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张,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引入新的投资者,而伴随着资本控股,投资人目标短期化等原因阻碍了创始人与投资人的长久合作,双方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开始产生,而在现今资本为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始人所遭遇的资本劫数大多以其离职结束,并由此导致企业市场价值的下滑等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诸如完善资本市场、加强监管措施、规范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提高经理人市场透明度等举措,来尽量避免创始人被迫离职和由此导致的企业价值的异常波动。
【关键词】资本控股 创始人离职 企业价值
2015年末,伴随着万科创始人王石在一份内部讲话稿中挑战宝能系的新闻,中国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创始人与资本之战开始打响,随着事件的发展,王石被股东逼宫,大概率面临出局,或又将书写一个“资本赶走创始人”的故事。尽管创始团队被迫离职的结局让人惋惜,但像王石这样面临“资本劫数”的企业创始人离职的故事却不断上演,尤其是近些年因为行业整合等更是屡屡发生。
一、资本劫数下的创始人控制权争夺现状
从俏江南、尊酷、相宜本草、阿里巴巴再到万科,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公开冲突近几年不断发生,而事件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创始人被迫离职,例如俏江南的张兰、雷士照明的吴长江等都黯然离去。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公开或隐蔽的控制权之争或许还会不断上演。
从开始的合作到争夺对企业的控制,创始人与资本方的大股东关系的转变原因众多。首先,可能是企业制度与创业文化冲突,创业者认为引入投资者后企业创业文化被削弱,而大股东则批评创始人未能真正地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其次,可能是双方关系冲突,当股东和创始人之间产生不信任时,极有可能产生控制权争夺战;再次,收益分配冲突,创始人和股东对企业收益的分配决策产生差异时,可能引发矛盾;最重要往往是战略目标冲突,股东的投资理念和创始人的创业理念及远大目标差异等很容易引发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控制权争夺某种程度上是由于资本市场成熟后,资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和反馈,进而是对企业管理层业绩能力的一种评价。然而,在我国由于发展比较迟,资本市场尚不够成熟,在这种情形下,资本和创始人对控制权的争夺往往会造成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及企业声誉受损等,从而使得企业价值减少,更甚者创始人的离职会导致企业价值的异常波动。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发展早期阶段,创始人的参与经营显著提高了企业价值,反之,若创始人突然离开企业,则企业市场价值极大可能会显著下降。在美国,类似的情形也会上演,很多美国高科技企业其创始人离职后,其运营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市场价值也随之大幅下跌,比如微软、英特尔、Sun等。
二、创始人被迫离职的原因分析
通过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在控制权的战争中,企业创始人往往被迫离职,而非投资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资本的绝对控股
很多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外来资金,此时资本就可能乘虚而入,进而创始人基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考虑,会不小心放弃或者减少其股权,以换取资本支持。鲜明的例子就是酷6网的创始人李善成通过股权置换导致其被盛大收购进而被辞退。可以说,股权的绝对化往往伴随着创始人被迫辞退的风险,但很多创始人并未在引入投资时作慎重考虑,由此引发了后续的资本劫数。
(二)企业制度不规范
企业的初创期,创始人大多决策都是是集中独立进行的,并且很多创始人在后续发展中沿袭了这种决策模式,导致企业制度不完善,分配等都很不规范,可以预想,这种决策模式和管理方式,对投资人的利益很容易忽略甚至造成伤害,进而造成双方矛盾,结果是投资人为了规范公司管理将创始人驱离。
(三)双方目标矛盾
很多投资人的目的是迅速获得投资收益,由此也决定了其短期化的决策模式和行为。然而,创始人基于自身理想或远期目标,更在乎企业的壮大和持久,而非尽快盈利回报股东。
(四)融资渠道有限
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较大,而银行、债券市场等对企业融资有很苛刻的要求,从而创始人只得借助股权资本,而由于了解欠缺等,创始人难以挑剔地审视和筛选投资人。另外,资本市场信息不够透明,双方沟通不畅,无法平衡彼此的目标定位等。
三、创始人离职导致企业价值下降的原因
(一)创始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创始人往往对其企业拥有最充分的信息,并且创始人对其所创造企业的爱惜之情,其所特有的企业家精神往往会有利于保持和提升企业价值,再者,两权的统一,降低了利益冲突和代理成本,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市场对创始人信任度高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职业经理,创始人担任CEO时,对研发与市场扩张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创始人CEO的领导下,企业盈利和绩效都会比较好,明显的是企业价值更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此外,这样的安排对企业决策效率的提升,投资者的逆向选择的减少,公司信用增强等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三)创始人更容易凝聚人心
创始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感染性和影响力,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往往有更大的领导力,也因此如果创始人离开企业,进入其他行业再创业,会使得一部分创业元老和企业高管跟随而去。从这个角度看,创始人的被迫离职很可能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为企业发展埋下人才流失的短板,从而给企业价值带来不利影响。
(四)创始人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纽带
创始人很多时候依靠早年积累的人脉,来为企业积累资金等,很多时候供应商乃至客户都是其人脉的衍生。而且,创始人其个人的决断力、文化积淀、创造力,及个人联系网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创始人通常会根据其以往的创业经历,无论成败等经验去进行企业经营,由此其比其他经营者更能适应行业变化,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创始人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得以更好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创始人的文化水平、经营知识与企业壮大保持更大程度的契合。
四、控制权争夺下的对应之法
(一)企业创始人与资本的斗与合
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最关键的是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与斗,平衡博弈的结果。为此,创始人应积极探究投资方的背景和其投资目标等,慎重选择投资人,其次,企业制度要向现代化发展,双方合作必须建立在按照规范的合约和程序进行决策的基础上,此外,创始人可以对投资人的持股比例或投票权进行制度或契约限制以防止投资人在董事会拥有更多的表决权
(二)企业内部治理需要更好的完善
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很大部分源于公司内部制度不完善及信息的不透明,以及创始人对公司重大决策的独断专行等,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其运营进行规范化,同时要加大信息披露等,完善有关治理,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有效监督等,防范创始人的独断管理所可能造成的不利结果。
(三)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完善和透明
市场融资渠道如果能更多元,资本市场相关制度能够更好的建立,民营资本能单独设立利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借贷机制,则能更好的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另外,为了创始人顺利交接权利,平稳退出企业,需要完善透明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因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披露,完善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建设,更好的甄别有关人才。
(四)设定创始人差异型的退出计划
根据国内外的情况看,创始人退出时间和退出企业方式的研究尚未有一致定论。基于不同创始人的创业目标不同,以及创业方式越来越大的不同,企业应该对创始人退出的方式结合各个企业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选择最符合企业利益的方法做出一定的安排,平衡好各方利益,保证创始人退出和权利交接的平稳过渡。
五、结束语
在资本为王的现在,创始人无论是基于上市因素、还是为了进一步发展,都应该首先明白,选择了与资本这头狼共舞,也就意味着一个与资本不断博弈冲突的开始。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和市场更仰仗的或许是资本的力量,结局往往于创始人不利,尽管可惜,然而这无关乎情感与道德,只是铁定的市场法则与游戏规则罢了。实际上,企业控制权之争,似乎已成为所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结局也并非都是创始人离职,比如马云通过合伙人制度控制了阿里巴巴的管理权,华为的任正非也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避免了失去控制权,可以看出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始人能够很好的利用某些机会制造一定的制度安排或者其他协议,则仍然有机会解决上市或融资时留下的公司控制权旁落问题,最后还是可以较好的保持其对企业的控制,并且也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芳菊.公司治理模式的再审视——以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2):73-77.
[2]邵毅平.终极控制权、机构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16,(4):48-54.
[3]杨维,郭磊,杨海儒.从股权制衡角度研究股东大会投票制度的有效性——基于鄂武商控制权之争的案例分析[J].现代管理科學,2015,(6):115-117.
[4]柏立团.创始人控制权如何不旁落?[J].董事会,2016,(3):46-48.
[5]龚小锋.万宝之争,天平倾向万科[J].房地产世界,2016,(1):76-79.
作者简介:王鹏飞(1991-),男,山西临汾,天津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成本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