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点寻找探点构建高效课堂
2017-03-25丁英珍
丁英珍
摘要:教师的教学设计犹如一把打造高效课堂的尺子,对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资源的选定、教学环节的设定这三项出发,充分考虑学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起点,以学生的需要为本,架设生活探点,构建高效的品德课堂。
关键词:目标定位;寻找探点;对话生活
如何凸显课堂的高效与实效呢?每位裁缝师傅都明白一个道理:“量准、画准、裁准”,你所要裁剪的衣服量的精准,这样才能做出合身的衣服。同样,品德教师若能找到“支点”与“探点”,也一样能够打造有效的课堂。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品德教学实践,认为品德课堂的“支点”指的是: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探点是以“生活”为基础,找寻生活资源;是以构建适宜的“活动”要准,营造课堂的和谐。
找准目标定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找到一个“支点”,同样可以“撬动整个品德课堂”。而这“支点”便是适宜的教学目标。
纵览课标教材,整体把握目标 品德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了螺旋上升的学习内容框架。课标提出:“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教师要全面了解同一教学主题螺旋上升的设计,对教材的整体学习,了解各年段在相同教学主题的内容呈现上的区别。要明确单元定位,整体把握教材的目标,领会它的编排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研读教材关键词,细化目标 重点词句是教材的题眼,如何解读教材中关键词?“一读二思三问”是理解关键词较为有效的方法。《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是四年纪(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单元主题为“温馨一家”,文中的关键词为“家庭责任感”。这一关键词虽然言简意赅,文字不多,但其内涵往往是教学内容的精髓,它的外延一般都覆盖到它所涉及的全部教学内容,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笔者据提供的关键词,认真分析教材的着力点,使教学定位更加准确。
了解学情,锁定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的整体结构,理解了关键词后,“读懂学生”对教学而言很重要。教材只提供给我们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目标。以往制定教学目标,站在“教师本位”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词语来陈述,如“深刻理解……”(概念规划理解),“掌握……方法”(技能形成),“培养……情感”(德育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无法落实完成,也是含糊,更是无法测量。从教越久的教师越觉得自己非常了解学生,展开一个教材,以想当然的态度思考了一下学生的情况,就立即开始设计教学。事实上我们离孩子很远。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确定目标。
立足生活找探点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活动是课堂的火花”。我们要驾着这一“生活”的春风,寻找贴近生活的资源;我们要驾着“活动”的春风来活跃课堂,完成养成教育,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
立足生活找资源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宝贵的、取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库。教师要立足生活,大胆开发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源。从实际出发,捕捉儿童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一个对话、开放的品德课堂。让生活走入课堂,学生从中流露真情,有感而发,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
立足生活,提炼生活素材 鲁洁教授曾说过:“课程以儿童现实的生活为基础,所设置的内容是儿童生活的锤炼。”品德课为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大胆调整教学内容,科学取舍,提炼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鲜活内容带进课堂,这样教学目标的贯彻才能够有效。
案例《节日大观》。这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了解各国各地的不同节日,感受到世界之大,以及各国的风俗与民情。但是由于节日内容太多,如何引导学生统观各国的节日呢?这是笔者在教学时非常困扰的。我们说有效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课堂,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原有基础水平,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春节作为我们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一个节日,笔者就以春节为切入口,了解春节,然后再认识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并拓展到国外的传统节日,从而实现“大观”这一目标。所以我决定要把学生最熟悉的春节搬到课堂上,让春节在课堂上重现,在春节热闹、喜庆的欢乐气氛中渗透一些春节的相关知识。
学生说到“压岁钱”,拿红包的事,每位学生都沉浸在拿红包的喜悦之中。他们从中谈到了关于“年”的故事,有关春节的来源,也讲到收到了红包,得到了祝福时快乐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课堂充满了活力和喜庆的气氛,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原因就是因为笔者在课堂上还原了学生过春节的生活场景。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通过音乐、图片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过春节的环境,而这样的情境正好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从而感受到春节的快乐。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中体验过节的快乐,不正是回归了学生的原有生活吗?而这种原有生活经验的再现,也正是体现了品德生本课堂中以学生生活为本源的一种理念。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超越教材,让学生仿佛真的回到了过春节的日子。
立足生活,捕捉对话效应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就应该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这一问“是长进的桥梁 ,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跟学生产生对话效应,达成理想的高效体验。
立足生活,激发真情流露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置学生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善于和学生已知真实情况对话,和学生的生活真实对话,和具体情境真实对话。从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让学生的情感随着内容的延伸,真实真切地得到激发,得到流露。这一切学生内心的真情流露,都源于老师立足生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和谐的课堂,将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
构建活动找探点
活动是品德课程的显著特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寻找“探点”,还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學会交往与合作,学会自己去体验去探索,这样的课堂也才真正扎实有效。
用活动引导,学会交往、合作 活动为内容和目标服务,不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花哨,追求活动的有效和高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活动虽然有个体活动,但更多的是群体活动。在活动中,大家相互协作,互帮互学,有利于协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用活动促进,学会体验、探究 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个体,参与学习,主动学习,这个过程应该是展现生命价值的过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进来了,他们汇报交流中体验着,遗憾着,他们在体验中探索着、发现着。
结束语
基于支点寻找探点,只有科学地进行目标定位,努力寻找生活中得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场所。打造高效的品德课堂,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品德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七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