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画长方形》的教学设计
2017-03-25王建
王建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及时抓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知识起点在哪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对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如《画长方形》一课要解决如何画一个准确的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将这些方法逐一呈现,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规律的学习方法
找准知识点,为教学打基础 《画长方形》是一节作图的规则课,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推导规则,反馈评价总结规则,系统练习应用规则。在规则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总结出“规则”,也逐步积累了总结规则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与操作探究的时间。在形成规则后,要组织有层次的练习,在形成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运用规则。基于规则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及时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动手实践情况 通过分析《导学新作业A》学生在画长方形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先画一条长,再画两条宽,最后画另一条长。
情况二:先画一条长,再画一条宽,接着画另一条长,最后画剩下的宽。
设计教案,确定教学思路
确定学习策略,明确教学方向 这节课是在“预学后教”模式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的,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预学单,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调整教学过程,着重教学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疑惑。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每个小组中,倾听学生的想法,找准学生的思维方法,了解学生在画长方形的过程中,出现的作图方法,以及画图的步骤。掌握学生新生成的教学资源,以便于在课堂上加以应用。比如,学生在讨论时出现了不同的画法,就提醒学生,能否把你的画图过程记录下来。
从预学开始,设计学程 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少讲少说,重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第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从边、角等说一说长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他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时,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过程。①先回忆自己在《导学新作业A》中画图的方法。②小组讨论,交流画法。引导学生交流:你是如何画长方形的,你能把画图过程记录下来吗?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形是否规范?③ 汇报交流,得出规则。学生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图方法步骤。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画长方形的规范过程,画长10厘米的线段,也就是长方形的长;画出两个端点的垂线段,长度为8厘米;画长方形的另一条长。
在规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规范,给作图不规范学生两分钟时间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深入反思,提升自我
像《画长方形》这种规则类的课,我们该如何教学生学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
厚实教师的数学理解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深入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所学知识点的来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能进行分层教学。
进行学程的安排 第一,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画长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技能,只要把这两个知识点沟通,融会贯通后,教学难点也就实现突破。课一开始就直接出示长方形,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到邻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可以使温故而知新。
第二,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学生理解题意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一个长方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方形,教师适时指导,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教师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畫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形是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图方法步骤。
第三,严谨、有序、规范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味儿更浓厚。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画长方形的规范过程,在规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规范,并让作图不规范的学生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