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及展望

2017-03-25李丽林春丽

创新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李丽 林春丽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在国务院、教育部等发布的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等的指导下,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快速成长,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从萌芽期、探索期、过渡期走入全面发展期。

但是由于现代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对匮乏,尚未形成固定的教育体系和成熟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大多数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足:偏重对个体学生的心理咨询,忽视对团体学生的心理辅导;重视对心理问题的矫治性心理咨询,忽视对心理困惑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关注少数学生的问题,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等。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光顾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层面,因而看轻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辅导室望而生畏。这样的培养目标最终会导致存在心理偏差的一部分中小学生碍于他人的眼光和言论,排斥心理健康教育,而想要寻求自我发展的学生又没有很好的方向指引。

那么,有没有一种心理学理念可以运用到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重新定位教育各要素的内涵,使教育包含着“积极”的意蕴,充满生机与活力,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积极力量,实现每个学生主观幸福的发展呢?

二、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运用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Seligman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属于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该理论利用心理学有效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开发人类优秀的内在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帮助人们获得良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已经扩展到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多个领域。实践证明,积极心理学同样可以运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等与积极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拓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道路。

(一)目标上的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导向”模式是在传统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工作方式,这是由其理论基础的性质决定的。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力量与美德的科学,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向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比较重视学生将来的发展,而非只关注现在,并且关注的是人而非问题本身。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积极的血液,从消极走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目标上的创新。心灵伙伴也正是在对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深刻认识上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融多种平台于一体,将大数据、在线课程、实时交流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软硬件整合,为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二)内容上的创新

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中积极的一面,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机制;第二是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第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各种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的建立及其影响作用。

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味地向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的灌输,如什么是应激等书本知识,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心理知识的解读、心理问题的阐释上,这种做法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效果不佳,而积极心理学在强调研究各种心理问题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且采用积极的指标去衡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在内容上丰富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扭转了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有病”的观念。

(三)形式上的创新

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授课为主,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即满堂灌的形式。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用多种多样丰富的形式,比如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沙盘、房树人、宣泄、倾诉等,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从而使其更好地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获得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家、校、生三者关系上的创新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带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家长则完全以局外人、旁观者的姿态存在。而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则让教师的角色从“领路人”变成了“陪伴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自助式教育,包括自助式心理探讨、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激励、自助式心理社团等。认知行为训练系统就是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心理测评,发现学生需要调整的认知,学生自主训练来完成对错误行为的认知调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同时,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创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使得家庭、学校、学生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而有效地落实。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从以上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贡献。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成熟、实践的不断深入,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一)突出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导价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进行了二三十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在没有相对确定的理论基础的情形下进行的。它一会儿以精神分析为主导,一会儿又采用人本主义理论学说;一段时间是行为主义大行其道,一段时间又是以认知心理学引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游走在各种理论之间,没有统一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虽然“百家争鸣”,但终究显得零散且随波逐流。

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运用表明,该理论可以将散落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有关积极内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建立自己的研究體系,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技术。在未来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导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二)完善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覆盖领域

目前,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并未全面铺开,显得比较局限和拘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课程,它不主张直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把经过处理了的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具有心理教育内涵的场景提供给学生。积极心理学很好地满足了该学科的特点,激励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看重学生的参与和感悟。积极心理学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更加广泛地将积极心理学以网络一体化的形式全方位地覆盖运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相信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开展和不断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必将日渐丰富,在积极心理学全面覆盖的指导下,形成固定的教育体系和成熟的教育理念,为全中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引方向!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