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东坡精神传递不息

2017-03-25陈亚云

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刊东坡校友

陈亚云

近一千年前,有一位旷世之才,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一如他笔下凄清飘飞的“飞鸿”,而他一踏上宜兴的土地,竟欲在此安身立命。他,就是“道大不容,才高为累”的苏轼。传承东坡文化基因,流淌东坡精神血脉,蜀山南麓的江苏省宜兴市东坡中学,肩负着使命,满怀着希冀,坚定地行走在这条温暖的路上——让东坡精神传递不息!

铸魂立骨,感受东坡精神激励

学校精神是灵魂,学校有精神的贯注和激扬才能闪耀灵动的色彩。东坡人为追求精神的崇高上下求索。东坡是一个形象,东坡更是一种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以精神感召人、激励人、提升人,“打好精神的底子”,是东坡学校教育之魂。

校训“真诚刚毅,自强不息”就是东坡精神的内核,是一面精神大旗,激励着每一个东坡人。

“阴晴圆缺,几度重光。承前启后,孰为脊梁?养气以正,立身以方。向善致仁爱,至柔兼大刚。旷达天行健,精勤地生香。莫言道路长,重任扛。追先贤之亮节,续坚毅之华章。轼风盈书院,蜀韵何芬芳!苏子云:天岂无情。”这是学校解读诠释校训的文字。学校深知:感受东坡精神的激励,要化为内在的动力并付诸行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切实有效。通过文字,触发一种情感;生发情感,升腾一种精神。有高度,使之亦有温度;入目,使之亦入心;可敬,使之亦可亲。

“做有时代精神的东坡人”,这是学校现实的发展目标。东坡学子以做人为核心,稳步向前,做人——恪守底线,做东坡人——展我校风,做有时代精神的东坡人——与时俱进。

学校“三风”把东坡个性特质与教育基本风尚有机结合,熔铸提炼,可行,切行,笃行,才真正成为学校自己的风尚。承创并举,不断进行丰厚和拓展,完善学校的理念系统,使东坡学校文化神采焕发。

熏陶渐染,丰厚东坡文化滋养

心怀至诚播种温暖荆溪灵动传佳话,脚踏实地抒写从容蜀山朗润感先贤。此联是对东坡先生的颂扬,也是对东坡学子、东坡学校追求的写照与期待。

致力环境建设,浓郁校园文化氛围,以浸润、以濡染、以化育。学校题写有东坡校园楹联,内容多巧妙化用苏东坡经典语句,共7副。东坡宜兴印记,呈现苏东坡在宜兴的履痕足迹6处。东坡书院、买田阳羡、东坡海棠、《种橘帖》、东坡提梁壶、玉带桥。东坡经典故事,选取苏东坡智慧故事共18个。“轼风犹存”塑像,可见东坡坚毅而淡定的形象。东坡诗匾,以展示东坡歌咏宜兴的诗篇为主。东坡文化长廊,以展示苏东坡诗文名篇为主。东坡诗墙,以展示学生诗歌佳作为主。东坡中学校园不大,但全体东坡人用心经营,以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多地呈现,以期让东坡学子获得更多的滋养。

追根寻源,利用东坡书院基地

东坡书院,是凝固的历史;东坡文化,是灵动的现实。蜀山东坡书院,是东坡精神的一个载体。东坡先生仕途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豪放旷达的性情,每到一处总是亲民爱民,行善积德,传学授教,乐此不疲。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他有着十分健康的心理素质。“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充满情趣理趣的众多诗篇中,又饱含他多少博大精深的思想!诗文字画他几乎无所不能。因此,老百姓总是从心底喜欢他感激他赞扬他。宜兴地面流传这么多关于他的美丽故事,蜀山东坡书院近千年中几近破败几经修缮,无一不显示东坡先生的魅力所在。

另外,最近重建的书院中,还设置了东坡学子馆和日本友人佐藤房雄的展室,无疑也承载着东坡精神。东坡书院成了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学校经常安排诗社、小记者社学生和其他学生到书院参观、采风或打扫卫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东坡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情商和智商,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牵线搭桥,整合东坡校友资源

遍布海内外的私立东坡中学老校友,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东坡精神”。1938年建校后,历届校友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优异的业绩。特别是曾任宜兴县副县长的吕梅笙校长,更是带领全体师生坚韧不拔,借庙办学,亲手制定了“真诚刚毅,自强不息”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坡学子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如新华社驻香港分社原副社长、船舶专家潘曾锡,中华职大原副校长范虹昆,南师大资深教授、著名画家范保文,我国海军实验基地原司令员潘淦林等等。他们为新东坡学子树立了好榜样。

通过校刊《东坡园》与老校友同学会期刊《蜀麓情》加强联系。刊物上,老校友们谈自己的经历,谈人生理想,谈当前学生中热点问题,通过互赠刊物,师生读着这些文章,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现在常年赠送校刊的老校友达150多人。这是一座沟通新老两代人的情感之桥。

校友“阳光工程”更密切了大家之间的关系。1999年至今,老校友自发捐款创建“阳光工程”,以奖励母校贫寒学子中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只需居班内中等以上)为主,总款额近十多万元,受益学生150多人,几年中累计助学款近5万多元。老校友慷慨解囊献爱心,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有的是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无私的关爱之情,深深感动着一届又一届的家庭贫困学生,他们真真切切地享受着老校友亲人般的温暖。

主动邀请老校友来校活动。一届至七届校友先后都曾来访过。或是集体返乡,或是个人回乡探亲,学校都抓住机会,邀请他们为师生们讲课或讲演,名画家范保文教授在露天作了“吃苦就是一种财富”的讲演,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师生的心中,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最近,学校又邀请西安交大名教授郁永章老校友來校讲演,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每逢新学年开学,邀请老校友代表来校参加“阳光工程”奖助仪式。除此以外,学校派代表参加他们组织的其他活动,平时,书信、电话往来不断,逢年过节互发贺卡致以问候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年来,新老东坡之间建立了情浓于血的关系。老校友成了办好学校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校风的不断纯化是不言而喻的。

多管齐下,建设 “一刊两社”

校刊《东坡园》可说是学校的一张名片,起到了多方面的辐射作用。其中设有“蜀麓晨钟”“书院琴声”“老东坡心语”“陶园新苗”等9个栏目,它是一扇信息窗,对外展示了学校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它是一座感情桥,紧密的把新老东坡人联系在一起;它是一个演兵场,是师生们显露才华的舞台。自1999年至今,已办了46期,十多个年头了,以较高的质量赢得了包括老校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赞誉。

诗社和小记者以校刊为依托,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师生朗读东坡诗词,感受着先生那特有的豪气和灵气,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佳作,大大丰富了校刊的稿源。每期上都要发表30首左右的新旧体诗作,几年来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了近二百首优秀作品。在《江苏校园诗选》一书上,14位同学的作品被选中。在《中国教育报》举办的全国校园诗歌散文大赛中,有15首诗歌获奖,取得了出乎意料的丰收。2003年和2010年两次荣获江苏省校园诗歌先进单位称号。小记者们,同样以弘扬东坡文化为己任,积极采访,勤奋写作,在其他刊物上投稿之外,在江苏省学生通讯总社主办的《时代小记者报》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富有地域特色的专版文章。学校致力于两支骨干队伍的建设,带动全校师生对东坡精神潜移默化的认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了绿色环境。

凝聚特色,形成东坡校本课程

在课改东风的推动下,学校紧紧抓住机遇,主动拓宽学校发展空间。从课程建设的高度,认真规划了本校的文化特色建设,从环境、学科和活动三个方面作了切合实际的安排。

一是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热爱东坡文化,弘扬东坡文化》的方案先后荣获无锡市、江苏省一等奖之后,学校乘势而上,在各个年级中狠抓了活动内容的落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运用多种方法开展了该项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也为编写校本课本积累了资料。

二是编写《走进东坡文化》的校本课本并顺利走进了课堂。面对丰富的活动资料,努力捕捉具有校本性的东西,就成了一种必然。学校在编写中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尽量体现可读性和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由苏轼其人其事和蜀山东坡书院,老东坡和新东坡上下两编构成。较好地体现了东坡精神代代相传的主旨。这本书的问世,是学校几年来这方面工作的总结和提炼,是东坡文化开发与利用的阶段性成果。

三是编写了《轼风蜀韵》的学生诗集。从十二个方面清楚展示了学校五年来诗词教育的成绩,这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四是重视环境课程的开发。在教学楼上悬挂由老校友书写的校训,充分利用画廊、墙壁、板报等布置东坡先生的诗画和学生诗画。“真诚刚毅,自强不息,造就我不屈的脊梁……”全校唱响了校歌,使东坡精神从各个方面不断渗透到师生的血脉之中。学校邀请了两位陶艺家塑东坡紫砂像,这是校园内极具育人功能的一个耀眼的文化景点。学校还建起了东坡文化展示室、长廊和诗墙,并用展板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几年来的主要活动和成果。

提升品位,开展东坡课题研究

办校刊,搞方案,还只是驻足于教科研门槛之外的事,形势的发展不容许学校停滞不前,必须向更高的目标进发。提升办学品位,这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2000年9月,学校搞了一个《以办好校刊为抓手,开掘坡中人文资源,发掘其德育功能》的课题研究,旨在以校刊为依托,进一步利用老校友这块人文资源,纯化校风学风。而《东坡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这个无锡市级课题,给东坡精神融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其内涵也更贴近了师生。在追求系统化的同时更注意个性化,以学校与社会、老师与师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作为切入点。在环节上抓住开发与利用促滚动发展,在内容上把东坡校园特色文化转化为东坡校园文化,在学科上向政治、语文、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各学科延伸。“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东坡先生的话说得多好啊!学校试图通过有机整合,连续开发,达到整体推进的目标。学东坡、超东坡,致力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品位,使东坡精神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细胞里。把“真诚刚毅,自强不息”这8个大字铭刻于每个人的心中,把各个方面的工作做细做实,把东坡这块金字招牌做强做大。

东坡中学,若论校舍、师资和生源,均无优势可言,但从1999年以来,逐渐由后进向好的方向发展,各方面齐头并进,获得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今年成绩异军突起,十分喜人,创造了历史新高,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学校继承和发扬东坡精神、着力营造东坡文化氛圍的结果。东坡人用实际行动,求其名更求其实,没有辜负东坡这个响亮的校名。作为宜兴的教育人,笔者的心愿是:让东坡精神在东坡钟爱的土地溢彩流芳。

扎根深处,以文化人。用心着意,踏歌而行。

而东坡中学的使命是:让东坡精神发扬光大,传递不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东坡中学)

猜你喜欢

校刊东坡校友
民国时期金陵中学校刊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校刊简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浅谈利用校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