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操作,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17-03-25俞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

俞波

[摘 要]小学生天性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增添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手脑并用的快乐,这是化解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冲突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避轻就重;层层递进;前后联系;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51-0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学生才会主动地思考。

一、避轻就重,在实践操作中强化理解

动手实践,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需要,也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数学的方法策略创造了契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对比、交流、争论,获得更全面的数学认知,活跃思维,拓宽视角。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从直观的三角尺入手,要求学生对两种三角尺的内角和进行推测,从而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初步概念。学生先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相加后得出两种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接着,教师借助学生对三角尺的认知,从特殊向一般延伸,将探索的重点转向了对一般三角形的研究上。教师提问:“如果我们随手画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呢?除了测量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快速算出三角形内角和呢?”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各种尝试,有的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进行拼贴,有的将三角形两个小角折叠在大角的两边……最终,学生得出一致的结论,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师紧紧围绕学习的难点,突出动手实践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悟数学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中掌握数学规律,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积累。

二、层层递进,在辨析对比中升华认识

实践操作要以适应课堂需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交流中领悟三条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厘清“怎样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如何确定是哪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等难点,教师采用强化比较与辨析的方法,明晰了操作的要求和方向,旨在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将操作实践落到实处。首先,教师拿出四根小棒,分别为8厘米、5厘米、4厘米、2厘米,随机取出三根,让学生分小组对所抽取的三根小棒进行实践操作,并用算式表示操作结果。然后,教师选取8厘米、5厘米、2厘米的一组小棒,让学生操作。学生发现这组小棒无法拼成三角形,于是引发问题:为什么不能拼成三角形,怎样调整才能拼呢?学生在调整中比较、辨析、交流,最终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内在联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目的地选取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进行比较,学生在多次尝试后总结出“选取两根相對短的小棒与最长的小棒进行比较”。最后,引导学生反向思考“两条边的和只要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拼出三角形吗?”

教师将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数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逐层深入的引导,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领悟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增强了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了对数学问题的解析和运用能力。

三、前后联系,在实践印证中提升素养

实践是判断数学结论的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教师一般会让学生直接观察平行四边形,并将其与长方形作比较,然后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直接观察图片,学生的认知会停留于感性层面,对所学知识只会一知半解,此时,教师设置画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记忆中搜寻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如地板砖、纽扣、饼干等,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顺势追问:“怎样判断你画的是否是标准的平行四边形?你如何确定这两条斜着的边是平行的?”学生借助画平行线的方法迅速证明斜着的两条边平行。至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水到渠成。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为牢固掌握新知及丰富所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实践教学是巩固所学知识和加深理论认知的重要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更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平台,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理论引领,实践操作,反思提升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以实践操作感悟数学
把握教材内涵,发展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