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施工工地事故的产生及防范措施

2017-03-25刘子青

价值工程 2017年8期
关键词: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刘子青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为保障生产安全,HSE管理理念,即健康、安全和环境,便应运而生,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深入贯彻HSE管理理念,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product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production safety, the H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namely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emerg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accident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eed of establishing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thoroughly implements the H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cciden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关键词:HSE;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Key words: HSE;cause of accident;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20-02

0 引言

当前施工企业竞争激烈,为占据市场份额,施工企业既要被动接受第三方验证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也应当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主动出击,健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立足于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安全管理更是作为其首要任务。该体系要求企业利用PDCA循环(见图1),来确定、评估和预防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因素,持续改进达到避免事故的效果。

事故关乎一个施工企业的前途与命运,更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建筑业作为事故高发率的工业部门之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导致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导致成本、质量、建设周期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不良后果,因此,将HSE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系统地管理与监控,找出事故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来规避事故的发生,是施工企业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1 事故产生的原因

工程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其人员众多,且场地狭小,多工种交叉并行,环境复杂,极易发生伤亡等意外情况。而导致这些伤亡事故的根源,便是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同时因为系统本身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由于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第二类危险源)所出现的意外情况,最终造成人员伤亡或任何损失的事故。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两类危险源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以施工工地中的脚手架坍塌砸伤人的事故为例。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释放出较大的能量。在搭建过程中,脚手架的不慎掉落,由于其一般具有一定高度,若砸中其下方的工作人员,很容易造成砸伤事故。但若它本身安全,就必须在第二类危险源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坍塌砸伤人事故。这一危险源可以是脚手架固定件的老化松动出现故障,而造成脚手架松动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发生坍塌伤人事故;也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在固定过程中未将固定螺丝拧紧这一人的失误,造成事故发生;亦或由于施工环境的剧烈变化,建筑场地、脚手架周围是否存在高压电线,也是施工工地搭设脚手架的一项必要防范指标,钢管作为良导体,极易导致触电伤亡事故。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得出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且只有当两类危险源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将针对每一类危险源具体提出防范措施,避免两类危险源同时存在,进而规避事故。HSE控制的核心便是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因此这些防范措施的实施,都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HSE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建立起企业长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在作业施工现场实施HSE管理体系,给各个领域和方面提供所需要的标准规程,同时指导每位施工人员在自己工作范围内按照相应的程序规程进行作业,规避事故的发生。

2 事故防范措施

2.1 本质安全,严格控制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本身客观存在的,它有可能会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或危害物质,保证本质安全,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因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严格控制第一类危险源:

①消除危險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在实际生活中,能量不可能被消灭,因此我们只能消除一些特定的危险源,即当某类危险源的危险性较高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恰当的生产工艺或技术,以及合理的结构形式或原材料,来进行消除。例如:在施工工地,特别是在钢材、木材等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应消除其表面的毛刺、尖角或粗糙破裂的地方,来避免划伤施工人员;在工人生活区,用阻燃材料替代可燃材料,防止火灾发生,避免重大事故的产生。

②限制能量:由于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消除危险源,只能去限制其能量,降低危险性。其限制措施主要从减少能量、防止能量积蓄和安全释放能量三个方面着手。减少能量:通电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最好采用低电压防止触电;防止能量积蓄:油漆作为易燃易爆液体,若堆放过多,挥发的易爆蒸汽集聚就会引发爆炸,应注意通风,防止气体积累;安全释放能量:施工场地大型设备较多,压力泵作为其中的一个危险源,应安装安全阀,并及时检查,保证压力的安全释放。

③隔离: 作为一种较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它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避免或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把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防止其发生反应。如把燃烧三要素(易燃体、助燃剂、着火源)隔离开,防止发生火灾;为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源,通常需要安全防护装置。如电焊人员佩戴防护面具,避免高温灼烧,还有安全帽,作为施工场地必须佩戴的,有效避免高空坠物对人员的伤害。

2.2 避免约束破坏,有效消除第二类危险源

若系统本身是安全的,但由于外界的约束及限制失效或破坏(第二类危险源),还是有可能会发生事故。而这些外界的约束及限制条件主要来自于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变化。

①进行安全设计,避免物的故障。

对于施工场地的脚手架,依据国家现行的安全规范标准,并以高于国家标准的规范,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高标准设计,保证脚手架高度和其基座固定的合理性,确保搭建完成后,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同时在采购环节严格把控钢管的质量,确保其最大承受强度符合安全标准,从材质上根本性地提高脚手架的安全系数,除此之外,脚手架中的固定卡扣,更是不可忽视,其稳固性和耐久性直接决定了脚手架的可靠性,防止由于卡扣的松动而导致钢管的掉落甚至脚手架的倒塌。对于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故障-安全设计,即保证当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时,在其一定的故障报警时间内,可保证安全,从而大大避免由于物的故障,而引发安全事故。

②全方位管理,避免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这三大限制条件中最易破坏的,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因为人的行为有自身的主观性,易于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失误,因此规避人的失误,将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人员失误,施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风险:

1)提升技术水平:用机器代替人来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人容易疲劳,而机器的疲劳度较低,其可靠性远大于人的可靠性;对大型机械设备的按键操控时,进行耐失误设计,如多次确认按钮等,对操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提醒,避免人员失误;2)加强制度规范:对各工种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进行严格处罚,保证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另外在操作规范中,可多增加冗余系统,即人机并行或关键岗位两个人操作等,从而降低人员失误率;3)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意识教育是在施工现场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在开会时,还是在施工前,都是需要反复强调的,另外也可制定安全教育制度,必要时可组织相应的考试来对其安全意识进行考察,在反复强化中,将制度升华为一种文化,真正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4)关注员工心理:职业适应性,根据职工的特长,合理进行任务分配,增强工人的工作兴趣,同时在安排工作任务时,也应注意工作难度的合理性;另外好的企业风气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使得员工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心情愉悦。

③实时监测,注意环境变化。

施工场地多为露天或野外,环境复杂多变,给施工带来不便。例如,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大小基坑、排水沟纵横;施工现场狭窄、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以及恶劣天气等。这些环境的变化,都会给施工工作造成困难,并容易引发事故。因此施工企业要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检查,并成立专门的信息搜集小组,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采取相应的手段,分析和预测环境变化规律,健全施工场地相应的配套措施,合理安排工程进度,规避事故风险。

3 结论

在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赢得成功的关键手段之一。但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面广,内容复杂多变,现有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很难将各个方面都兼顾到,因此引进HSE管理模式,帮助企业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施工企業的一些常见主要事故风险,对组织内部的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并有效进行控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有针对性地防范和化解危险源,防患于未然,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市场份额,实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华安,张新年,伍先礼.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2(04).

[2]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四川大学,2006.

[3]沈浩.关于HSE管理体系的理性思考[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7,7(2).

猜你喜欢

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略论股权众筹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水电站现地控制单元开关量输出误动防范措施探讨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