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课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25康跃辉

化学教与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探索学困生实践

康跃辉

摘要:新课改中产生新问题,教学内容不变,教学时间缩短,学困生有面增大趋势。文章阐释利用微课转化学困生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微课;学困生;探索;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4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13

筆者是浙江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经历者。对比改革前后,明显感觉到教学内容几乎没变化,教学时间却大大缩短。教师们为了让学生能赶在10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真是卯足了劲,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在10月之前能有一轮复习。这样做的结果完全忽视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使得原本学习力就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分化严重。较多的学生明显感觉化学越来越难学,成了教师心目中的“学困生”。学习力差的学生,消化吸收一块知识点需要多一点的时间和教师多次重复的讲解,而课堂时间又很有限,那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困生”破茧成蝶呢?笔者尝试着用微课来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

一、选用微课的由来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短小精悍”是它的特点,“短”,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小”,教学主题简短,教学目标明确,教师一人就能开发,课程资源容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和移动终端拷贝,比如可用手机、Mp4等存储、播放;“精”,教学内容精选聚焦重难点,学习针对性强;“悍”,可以灵活的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校内、校外学习等多种学习情景中,是传统教学模式很好的补充。

因此,笔者利用平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制成微课形式,让在化学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疑点,选用对应的微课反复多次地课外消化吸收。

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困难,我把他们按困难的程度作如下分类。

二、高中化学学困生类型

1. 概念不清型

这类学生学习中,抓不住概念的关键字词,生搬硬套概念。比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学生从字面觉得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其实两概念针对化合物来说的;再比如带有“同”字的几个概念,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一些同学判断时总是要错,究其原因是这些概念的对象未曾记清。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总是把氧化剂和还原剂两者在反应中是发生氧化反应还是发生还原反应搞错,不能从根本上去分析。

2. 理论模糊和无微观想象型

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对于学困生来说,这无疑是更大挑战。尤其像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这些内容是新高考的选考内容,比重较大。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微粒观,在学习中能够想象物质的微观模型,课本给出微观模型的比如《必修1》P15图1-10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P29图1-28氧化镁的形成;《必修2》P18图1-11碳的同素异形体等,都给学生想象微观模型提供了原本,但一些学生对这些微观图却视而不见。

3. 接受、迁移、整合信息能力弱型

比如学生学习氯气一节内容知道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讲解了该反应原理是用强氧化剂二氧化锰与还原剂浓盐酸反应制得的,然后给出提示信息高锰酸钾氧化性比二氧化锰强且高锰酸钾在酸性环境中被氧化成二价锰离子,让学生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很多学生不会;再比如学了氯溴碘一节知识后,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教师经常举例写出往溴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其实在氯气的性质中已经学过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并写过化学方程式,学生就不会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迁移。

在考试标准中明确了对学生能力考核目标,化学考试注重考查学科基本能力,同时注意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和化学原理去观察和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现象中某些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次的高考选考题中均有体现,给出化学情景、已知信息,让学生运用已知信息和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类题型得分率往往很低,也是部分学生的一大困难。

那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呢,作为教师的我,首先想到的是辅导学生,但由于学生的面广很难一一辅导到位,真希望自己是孙悟空有分身术。微课恰恰让我分身有术,能够与不同学困生一一交流。下面说说我对不同的学困生是怎样转化的。

三、转化学困生的探索与实践

1. 概念不清型

对于概念不清的同学,我把教材中易混淆的概念做成若干组微课,在微课中把概念的关键采用对比的方法讲清楚,再配以相应的习题和答案供学生巩固、自学。比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首先讲清它们的对象是化合物,电解质概念从物质类别看一般指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那剩余的化合物就是非电解质。然后再配以练习:

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食盐水④液氨⑤KOH⑥NaHCO3在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再讲解答案。

我再做一个有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巩固练习的微课,让学生进一步得到巩固。

2. 理论模糊和无微观想象型

化学原理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学生更易接受化学原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抽象问题感性化,在微课中用图形、模型、实验、动画等资源帮助学生认识。比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生始终不能理解弱电解质这一概念中的部分电离,我就取材学生很熟悉的强电解质盐酸和弱电解质醋酸进行对比,我首先从化学最重要的研究手段——实验入手,取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做多种对比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pH值;②用表面积相同的镁条,看产生气体的快慢;③采用《化学反应原理》P63 图3-2、图3-3,让学生对弱电解质有很好的感性认识,反复观看后能充分认识到弱电解质中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接受、迁移、整合信息能力弱型

学习化学比较高的要求,就是能对所遇到的化学情景中的有关化学问题用新情景中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进行迁移、整合。这类题型往往学生的得分率很低,学生不会把新情景的问题,用已学的知识去迁移、整合。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先做一些这类简单微课,引导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比如已知:900 K时,4HCl(g)+O2(g)2Cl2(g)+2H2O(g),反应自发。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判断并说明理由 。学生已经学习了反应热、熵变以及反应自发进行满足的条件。反应自发进行满足吉布斯自由能ΔG=ΔH-TΔS<0,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ΔS<0,根据上面表达式可知,要使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ΔH必须小于零,所以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在微课中,把这些应用做成系列,由简单到综合性较强,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转化效果及展望

通过尝试用微课转化化学学困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无穷魅力。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专题式、系列式的微课,以满足课时不足带来的新问题。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需经常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无形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真是教学相长。但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加入到微课的制作中来,让微课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J]. 广东教育·综合,2014(4):33-35

[2] 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探索学困生实践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