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的现状及对策
2017-03-25刘存芳庞海霞史娟张强
刘存芳 庞海霞 史娟 张强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与学的内容和灵魂,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发展的根本,化学教育的手段,又是重要的方式方法。落实情意目标能提高化学学科教育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化学科学素养,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能代替的作用。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关注化学实验教学中情意目标的现状,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化学实验教学落实情意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情意目标;落实;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8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28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发展的根本,化学教育的手段,又是化学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方式方法,对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科学素养,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新课改后对教学目标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内涵更丰富,追求更全面的化学教育。在当前评价模式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备受关注,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被忽视[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阐述了“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2]。为更好实现全面的化学教育,有必要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的策略研究。
一、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的现状
化学实验应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的理论教学中,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实验需要老师花费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完成实验教学,且实验还伴随着安全隐患,一些老师开展实验教学环節是能省则省,有的老师把实验教学改成“实验理论教学”,即使做实验,也是草率地完成实验内容,把实验当成检验理论的工具,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时间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去发现,也就是说学生有机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 死搬硬套地按照老师安排或课本上的指导去操作,没有自己设计、思考、相互讨论的空间。因此,许多学生因化学内容的抽象和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死板而失去对化学的好奇与喜爱,新课标中三维目标之情意目标落实得不到保障。为此,本文对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情况进行调查。
1.中学生对待化学及其实验的主观态度
中学生对待化学及其实验态度的统计,喜欢做化学实验的学生所占的比例(50%)明显比喜欢化学的学生所占的比例(36%)多,说明实验化学比理论化学更有吸引力,更受学生喜爱,体现出化学实验的直观性、操作性和真实性。也有少数的学生对化学及其实验不感兴趣,存在问题:(1)因化学成绩不好,而不喜欢化学,这种心理,导致化学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喜欢化学。(2)化学知识点太多,自己不会整理分类,不会融会贯通,导致难以理解,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化学失去信心。(3)老师不关注成绩差的学生,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抑制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对学习帮助情况调研,发现学生主观认为不太大的占到44%,不难看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程度不够,不明白实验的重要性,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存在自身因素,老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论、方法论功能、教学论功能无明显体验。从学生喜欢做实验和不喜欢做实验的原因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观念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还有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做实验,这样不仅起不到教学作用,而且抱着好玩的心理,很容易造成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不安全事故。从不喜欢的原因来看,13% 是根本就不会做实验,说明实验教学不仅没有落实情意目标,连最基本的双基目标的落实也存在问题。为什么会有学生不喜欢做化学实验或根本就不会?与在实验教学不重视实验有关,首先是不重视用实验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老师不重视实验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误解,认为化学实验课开不开都无所谓。对于认为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帮助不大的,有以上原因之外,还因实验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被丰富多彩、变幻多端的实验现象吸引诱惑,只顾热闹忽视了总结和巩固。
2.中学生做化学实验的习惯
中学生做化学实验的习惯统计,71% 学生喜欢和他人合作实验,说明有团队合作意识,但其中不否认有些学生想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仅仅只是为了好玩,或者是自己不会做,借学生之力完成任务。29% 学生选择单独做实验,这是学生自身性格所导致的,其中不排除有的学生希望通过独立实践,掌握整个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检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个人素养。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老师应强调合作,鼓励合作,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喜欢化学实验,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实验前的预习情况,45% 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性。不重视实验预习原因分析:有的学生不喜欢做实验,抱有一种只要老师不观察实验过程,随便怎么做都行,最后结论照抄书上就行了的侥幸心理。还有学生直接不做实验,结果抄袭别人,这种行为要学生端正态度,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对实验引起重视。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发言和提问,尤其是遇到实验现象与课本不一致时,则需要学生大胆提问,在提问之前,最好还是先思考,然后再问学生或老师。发现36%的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再找老师,还有51% 学生不向老师提问,原因:(1)腼腆胆小,不善于表述和与人沟通;(2)不自信,在实验中发现现象与课本描述不符时,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存在着操作失误;(3)不喜欢说话,性格内向、孤僻;(4)不重视实验,认为结果不重要,只要记住理论知识就行;(5)老师在这方面引导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要求学生在遇到实验现象与书本不符时及时思考、提问;(6)不喜欢问老师,宁愿把问题告诉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去问老师,也不愿自己问等。
3.老师对待实验的态度
老师对待实验态度的统计,大多数班级的化学实验课只上4-6节,一个完整的学期应该有20-22个学习周,每3周做一次实验,一个学期也应有7次实验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1)不同学校,条件不一样,有的学校实验设备达不到要求,导致学生实验教学无法开展。(2)不同学校的老师或同一学校的不同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情况不同,完成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3)不同学校学生,化学学科分配的课时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只在语数外这三门课上增加课时,其他的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执行。(4)有些老师嫌麻烦,把实验室教学改为课堂演示实验。(5)为了升学和考试,一些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等。老师对化学实验重视度,有少数老师不重视化学实验,或者说根本就不让学生做实验,从落实情意目标角度来看,有许多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落实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意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在学生看来,老师是先行者,是领导者,课堂的统治者。如果老师不重视的地方,学生也不会重视,如果老师重视,但没有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也不会引起重视。
二、化学实验教学落实情意目标难的原因
1.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异
在考试文化背景下要落实情意目标,的确有难度。对同一个实验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有不同的教学经验,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老师对情意目标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实施也不一样,而有少数老师就没有考虑是否落实情意目标。比如有的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知识传授,把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做一些口头描述,忽视学生发展;有的老师虽然把实验教学环节落实了,但在教学情感方面,只是机械模仿教科书上的教学方法和过程,缺乏创新,对实验现象不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对实验的兴趣。教科书中有60% 知识需通过创设实验教学情境进行,实验教学时老师做得规范、标准,几乎可用完美来形容,但在实验准备和后续处理过程中却存在随意性,让大量毒气泄漏,实验后“废弃物”处理不好,乱扔乱倒,导致环境污染。老师忽视细节,又怎能引导学生呢!有的老师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主观认为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有可无,把教学目标删掉,还有老师能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以“课时紧张,安全问题,现象不明显,课前准备太麻烦”等理由以讲代做,把实验省略了,更别提在实验中落实情意目标了。
2.学生心理的多样性与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把学生的心理摸透和掌握,想要根据学生心理来安排一场合理、合适的化学实验课,难度较大,光是了解学生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性。大多数化学实验课,只是根据多数学生的特点或是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来实施的,忽视学生心理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情意目标落实不到位。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意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1.激励实验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新课程培训,激励老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改良实验教学与管理观念。要求老师明确和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激励老师实验教学研究,提高认识,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乐于实验探讨与研究。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建设,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化学实验教学,要求老师、管理者以及教育部门重视化学实验,这样才能在化学实验中落实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情意目标的培养。
2.注重学生差异性,实现实验“课堂式”常态化教学
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比如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化学实验,这与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这是由于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差异性引起的[3],男生一般比较外向,动手能力强,喜欢冒险和探索。女生则胆怯,害怕爆炸、危险,老师要针对性别差异制定相应的策略:对男生要正确引导,注意实验安全;对女生要积极鼓励,大胆进行实验操作。发挥化学实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功能,还需了解学生常见的化学实验心理差异,如:探索心理、恐惧心理、游戏心理等。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化学实验的进程与成败,而且间接地影响到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每两周或三周给学生开设一次学生实验课,学生多做实验,在其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钻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也可把部分理论教学改为实验教学,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生容易认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会让整个课堂感觉更轻松,更受学生喜爱,真正落实情意目标的培养,实现实验的“课堂式”常态化教学。
3.注重实验基础,强调实验过程
化学实验中涵盖化学学科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在实验中注重实验的基础性。实验教学目标是一个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过程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实验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合理设计实验,规范实验操作,收集实验事实,得出实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双基,激发兴趣,体验发现,感悟真理。
4.正确引导,改进教学模式,增进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内心的心理品质,不易直接观察到,许多情况下人内在情感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根据情形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情感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可开展角色转变教学模式,换位学习,让学生当老师,体验当老师的感觉,老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与其他学生平等、和谐交流,增强师生信任与感情,可在台下更清楚地观察台上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做出评价,正确指导,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体验和老师评价中会潜移默化地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信任与情感,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也应完善自我,自我评价,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化学教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肩负起新时代下一名化学老师应负的使命和责任。
四、结束语
新课标实践十年多了,老师和学生还没完全适应,新课改中三维目标的实施仍然在探索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目标,应夯实知识与技能,强调过程与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真正落实化学教育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才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实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劉存芳.新课程标准下情意目标的确立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33(6):82-85
[2] 许燕红,赵爽.有效化学教学目标的标准与设计思路[J].化学教学,2015(7):9-13
[3] 马敏.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尝试 [J].化学教与学,2011(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