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这样报道雷锋的

2017-03-24陈伟龄

群众 2017年3期
关键词:题词事迹雷锋

陈伟龄

雷锋,一个响彻中国的名字,照亮了半个多世纪的道德天空。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雷锋精神超越时代,深入人心。今年是雷锋离开我们55周年,也是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54周年,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第一批宣传报道雷锋事迹的资深报人甄为民,听他谈谈他是如何宣传雷锋的。

“雷锋精神是长存的!”

1960年,时任新华社辽宁分社副社长、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副站长的甄为民,及时审改签发了分社(站)的军事记者佟希文、李建羽和通讯员张竣、赵志华采写的一篇报道雷锋事迹的通讯。这篇通讯在当年10月26日的沈阳军区《前进报》上发表时,题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同一文稿,《辽宁日报》以《红色战士雷锋》为题在当年年底发表。然而,这一文章仅仅停留在忆苦思甜的典型事迹报道层面上,并没有提炼总结出雷锋精神的精华。

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整版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首次全面介绍雷锋先进事迹。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引发了全国人民学雷锋的热潮。由甄为民等三人采写的这篇报告文学作品作为新闻界的范文经典,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新闻系、大众日报新闻研究所等编入多种文选,又被收入《中国报告文学丛书》和《中国新文艺大系》。

雷锋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关于雷锋的种种赞誉,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革命忠于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民族的脊梁”“道德美的典范和人性美的化身”等等都成为幾代人不曾忘却的文化记忆。这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广泛宣传的道德模范,经过了漫长岁月的考验,经过了复杂人性的考量,在远离雷锋的日子里并没有被遗忘,在上个世纪末商业化大潮和消费文化浪潮的洗礼后,即使社会上出现了“雷锋精神过时论”“雷锋精神超前论”等抹黑道德英雄的论调,却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感召力和精神引领作用。雷锋历久弥新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甄老回想起雷锋和那个时代,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我们:“这是50年多前的事情了。但是雷锋的事迹以及雷锋的报道,我还是记忆犹新。雷锋的形象在我脑海里还是栩栩如生,因为他的先进事迹照亮了当时八亿中国人民的心,可以说普照华夏大地。雷锋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振奋,也是精神上的一种洗礼。采访和写作雷锋事迹,也是一种财富,现在叫获得感。我们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雷锋精神是长存的!”甄老语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甄老回顾了当时的国内情况:“当时国内的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八亿人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是我们国家一个历史的关键时期。上世纪50—60年代初,从国际来说,帝国主义封锁中国沿海的地区,不让我们出口、出海,我们的老大哥苏联又撤走了专家和援助。而国内,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经济上,人民生活遇到了极端的困难。这个时候,沈阳部队出现了几十个到上百个典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雷锋。沈阳部队在全辽宁到整个东北三省,用雷锋的录音,做忆苦思甜的报告。我们都听过他好几场报道。听了以后,人人都很感动,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雷锋的母亲、父亲,还有哥哥的悲惨遭遇,他自己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可谓苦大仇深,但是他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雷锋日记不是做样子的”

针对社会上有些抹黑《雷锋日记》的论调,作为亲历者,甄老坚决地驳斥了这个错误论调。甄老说:“雷锋在世的时候,还没有发现他的日记。日记都不是给人看的,不是做样子的,都是为了激励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受到的教育、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抚顺执行任务时牺牲了。他也没留下什么遗言或是豪言壮语,就离开了人世。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还有雷锋所在的团,在检查他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他写有大量的日记。这个时候引起了沈阳部队政治工作部门的高度注意。他们组织力量,整理了雷锋的日记,越整理越发现他思想境界的高尚。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刊登了雷锋日记和他的事迹。这个时候,辽宁日报陆续也有了一些报道。”

提到那篇首倡雷锋精神的通讯报道,甄老回忆说:“1962年底1963年初,人民日报派张潮同志来辽宁进行调查研究。我当时就是《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副站长,也是新华社辽宁分社的副社长,主持分社和记者站的工作。我就带了一个军事记者,写雷锋报道的第二作者——佟希文,一起向张潮汇报。我们重点介绍雷锋事迹,在辽宁沈阳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个事迹值得向全国宣传,应该向《人民日报》发专稿。张潮同志拍板决定,你们写篇报道,作为《人民日报》的专稿。第一,写一个新闻,在一版。主要介绍辽宁的青年们学雷锋的热潮。第二,再写一个通讯,主要写雷锋日记的内容,特别是做了哪些好事。”

甄老介绍,当时这篇通讯报道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他对此作出指示:雷锋是个好战士啊,要估计到这个战士影响很大,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事实一定要核对好。为了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度,甄老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真相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淹没。伟大的人物永远是超越时代,引领价值。雷锋不会因为无知蠢汉的闲言碎语而失去魅力,雷锋精神不会因为恶意攻击肆意抹黑而失去光芒。

这篇文章见报之后,当时中央领导人看了报纸,纷纷题词。甄老说:“没想到,不出一个月,3月5日,当时的中共中央7位政治局常委,都题词了。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朱德1963年3月1日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刘少奇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甄老介绍:“当时我们写雷锋的报道,是第一个,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新闻界、文化界,都以雷锋同志为学习的榜样。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新闻经典》就把《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收录在书中,成为中华儿女的一个流传后世的一个样板。”

当记者提到社会上有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怪论时,甄老感慨地说:“党中央第一代领导对雷锋这个先进人物高度重视,也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党心民心和党中央紧紧连在一起,最体现时代潮流,人民群众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是当时的时代潮流。雷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出现的典型人物,是光辉的榜样,是时代的先锋,所以在全国就像一个春雷炸响了。有人说,这是精神原子弹。在全国长期兴起了学习雷锋的潮流,常学常新,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了,又补充了新的内容。近年来,提出来学雷锋的志愿服务,还有弘扬主旋律,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增加正能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现在看来,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责任编辑:冷 超endprint

猜你喜欢

题词事迹雷锋
题词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题词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首页题词
写给雷锋
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