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3-24余立平吴学文
余立平,吴学文
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余立平,吴学文
(潜山县农业委员会,安徽潜山 246300)
潜山是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茶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分析了潜山茶叶基地、加工及品牌等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潜山;基地;加工,品牌
潜山县是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全县茶园面积7337hm2,无性系良种茶园3468.4hm2,三品认证实现全覆盖,年加工茶叶3010t,产值4.2亿元,涉及茶农近10万人。茶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山区茶农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势头良好。从茶产业的全产业链看来,生产规模不小,但加工小而散、品牌多乱杂,茶叶附加值的提升仍有很大潜力,与兄弟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茶产业的发展仍大有文章可做。
1 茶产业的现状
1.1 基地现状
全县茶园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末2.3万hm2发展到现在的7337hm2,增长3.9倍,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3401.7hm2(以舒茶早为主),黄山大叶种1067.2hm2,天柱山群体种272万hm2,白茶、黄金茶80hm2,五庙、塔畈乡均实现人均0.067hm2茶园,品种结构基本合理。特别是我县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了大量优质种苗,以舒茶早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解决了过去生产基地产量不足、品质不优的瓶颈问题,并于2014年基地规模首次突破6670hm2。
1.2 加工现状
全县拥有大小加工厂约260家,仅五庙、塔畈两乡加工厂达92家,加工企业小而散,清洁化、标准化加工(厂)仅5家,茶场平均加工能力9.9t,产值不到140万元,按10%纯利率计算,每座加工厂的纯利润不到14万元。每到春茶生产季节,开始抢原料,表面上看一片繁荣,到春季中期压价收原料,因为规模偏小,销售不畅,原料供应过剩,这样茶农收入全靠早期名优茶,夏茶加工量不足全年产量的20%,弃采率逐年上升。
1.3 品牌现状
我县名优茶发展起步早,70年代末开始县农业局(当时)就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名优茶的开发,并聘请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亲自指导,天柱剑毫名茶脱颖而出,并于一九八五年(新中国成立后首届)在南京茶叶评比会上以“风格独特,品质优异”一举夺魁,成为全国十大新名茶,同时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天柱弦月,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供不应求。以后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推广下,名茶生产大发展,当时可以说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引进机制名茶,名茶生产出现饱和,随着茶叶机械化的不断推进,理条机代替手工理条,烘干机代替炭火烘焙,粗制滥造造成名茶质量每况愈下,产量也由高峰期的500t减少到现在的250t。后期开发的天柱弦月属炒青,因一滚到底工艺成品茶成卷曲型,目前天柱弦月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90%,这就是我县茶叶品牌的现状,一扁一卷曲,而加工工艺又完全不同。初步摸底全县约有注册商标130个,也就是每两个茶场就有一个注册商标,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外界认为全县不知道生产什么茶,剑毫更是五花八门,加工粗制滥造,互相砸牌,低价销售,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2 品牌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近两年来,我县品牌建设工作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提速追赶,省农委与县政府去年已拿出专项资金55万元,专门用于品牌建设工作。县农委成立了天柱剑毫茶叶联合作社,联合社扎实开展品牌宣传活动,在合安高速设立高炮4个,安徽公共频道中午黄金时间播放“览天柱山,品天柱名茶”广告片,合肥市4条公交线路八辆车制作车内灯箱广告宣传天柱剑毫,同时县农委专门制作“茶香芬芳,气韵悠长”对外专题片。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交会、上交会、济南茶叶博览会。安徽茶网、徽茶杂志连续多期追踪报道我县茶叶品牌建设活动;安庆电视台拍摄完成“黄梅戏乡茶香醇”茶叶专题片,县电视台连续多期报道品牌整合会议、市场监管活动等。为促进天柱剑毫名茶质量的提高,我县还举行了首届天柱剑毫茶王大赛,邀请安农大审评专家、省农委茶叶专家和市农委茶叶专家进行现场评审,从全县二十五个茶叶样品中评选出最好的三只茶样,黄柏石桥茶场选送的天柱剑毫荣获“茶王”称号。以上举措明显提升我县天柱剑毫茶叶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龙头带动力弱
全县拥有茶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6家,县级7家,而唯一一家省级龙头企业还面临摘牌,加之规模偏小,没有一家在市内叫得响的企业。全县最大的加工企业幸福茶场年加工量不到25t,产值不到800万元,一遇市场行情不好,就卖不动了,茶叶市场主要局限在安庆市及周边县,枞阳、怀宁、望江是我县茶叶的主销区,在合肥华夏国际茶博城虽拥有11间店面,但销售情况不理想,今年茶叶积压约20%,比去年略有好转,原因是加工企业压缩了生产规模,可见带动力严重不足,表现在老百姓种茶积极性呈下滑趋势。
3.2茶叶品质下降明显
天柱剑毫名茶从开始开发成功至今已有30余年,经历了从买茶难到卖茶难,现在消费者在相同价格宁可购买弦月茶,也不买天柱剑毫,首先是大趋势造成,高档茶、名茶的消费受到影响,全国重点茶产区都受到冲击;其次是劳动力紧缺,人口外出,一到茶季,采茶工紧张,企业生产成本加大,造成粗制滥制,表现在天柱剑毫上,一芽一叶才能算得上剑毫,可现实生产中什么原料都做,原料上就不过关,失去了天柱剑毫的原有品质。
3.3品牌整合不当
我县从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品牌整合工作,其间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只可惜没有长抓不懈,农委作为主管部门也力不从心。品牌本身是个市场行为,混乱时政府介入是必要的,我县现在处于一厂一牌状态,各自为阵,如果政府再不下大力气,出重拳,天柱剑毫名茶将逐步从市场中消失。五庙乡早期的优质鲜草流入了岳西县,加工成岳西翠兰,塔畈乡也有部分鲜草流入岳西县,这种局面不解决,那我县的优质鲜叶将成他县的原料,一旦市场不好,鲜叶市场风险大增,最终受害的是茶农。
4 对策与建议
4.1借鉴其他地方经验
岳西县名优茶开发与我县同步,这期间也走了不少弯路,九十年代后期国有名茶公司解体,岳西翠兰市场管理混乱。为此岳西县政府于2003年成立茶叶局,开始着手研究品牌问题,2008年全县下决心将岳西翠尖、岳西翠兰整合成岳西翠兰一个品牌,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同时岳西连续成为三任省委书记的联系点,借着这重大利好,岳西翠兰成为国宾礼茶、两会用茶,并冠名合肥农交会,同时组建七仙女茶艺表演队,岳西翠兰名气大振,成为安徽省茶叶品牌建设的先进典型,但有个因素也至关重要,就是岳西翠尖、岳西翠兰原料要求差不多,加工工艺一样,机械化加工还有利于品质的提高。而我县天柱剑毫机械加工不利于品质提高,建议还是回归传统工艺,鼓励茶厂使用龙井锅,在龙井锅中理条,用炭火慢烘,回归原有品质。
4.2聘请品牌建设团队
在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滞后的情况下,找出对策,制订科学规划,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认为可聘请专家团队出谋划策,科学制定茶产业规划,助力我县茶产业发展。
4.3扎实推进“三品一标”工作
我县三品认证工作力度不够,有机茶园面积认证面积733.7hm2,占比过小,我县是生态旅游县,森林覆盖率约53%,是生产生态茶的有利条件,茶产业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三品认证,这些基础工作要发挥联合社的作用,生态是我县的一张牌,茶产业如同我县一张名片,重点推进地理标志认证。从天柱剑毫的品质抓起,天柱剑毫名茶只生产天柱山周围 ,其他产区不叫天柱剑毫,实行“三统一分”和母子品牌,宁要品质,不要数量,即: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包装,分企业经营。同时天柱剑毫标准还是2004年制订的,根据需要制定新的省级标准。
4.4着手规划茶叶大市场
岳西、金寨两县引进房地产开发商建设茶叶大市场,六安瓜片还有鲜叶大市场,茶农以最优的价格出售鲜草,加工企业又能在鲜叶大市场上根据订单采购鲜草。我县还是要结合旅游,在天柱山换乘中心附近规划建设天柱山茶叶大市场,同时借鉴金寨的经验,既有鲜叶大市场又有成品茶大市场,做到货畅其流,让茶农增收、茶厂增效,真正实现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蒋文倩)
2017-03-09
S571.1
A
1006-5768(2017)03-1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