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测评猜想及应对
——以音乐测评为例
2017-03-24潘朝阳
潘朝阳
(南京仕金学校,江苏 南京 211500)
艺术测评猜想及应对
——以音乐测评为例
潘朝阳
(南京仕金学校,江苏 南京 211500)
艺术测评的提出是基于艺术教育的现状而言的,而如何实施艺术测评还未有定论。因此试以音乐测评为例,从测评的范畴、测评的方式以及测评的管理等方面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进行猜想,同时就如何应对艺术测评提出:做足功课,获得多方面支持;正确面对,做到全方位思考;以人为本,构建多审美通道等相关策略。
艺术测评;音乐测评;猜想;应对;美育
艺术测评,全称艺术素质测评,是指为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而通过测评的方式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实施的一种学生艺术素质评价。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从2015年起,各省市就开始筹划相关工作并着力推进音乐、美术考核进入中考。2016年3月17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艺术测评试点工作。
“艺术教育的春天来了?”[2]4人们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这将有效地提升艺术教育的地位;中立者觉得应该保持现状;反对者认为艺术测评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做到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真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使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的问题。艺术测评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似乎毋庸置喙。本文仅试以音乐测评为例,对艺术测评的背景进行梳理,对艺术测评的方式作出猜想,同时对艺术测评提出相关策略。
一、艺术测评背景
艺术测评乃至音乐、美术考核进入中考,这其中有其现实的背景依据以及现代社会发展对艺术教育的新要求。从宏观层面来看,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着“艺术教师缺额大、农村学校开课率低、课外活动参与率小等问题”。从微观层面看,“艺术教育存在着技术化和功利化等异化问题”[2]4。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考、高考的实际存在,使得不参加中考或高考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每况愈下。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着师资不足或音乐、美术教师被要求改教其他课程(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大多被要求改教语文、数学等学科,初中音乐、美术教师大多承担了历史、地理等课程);音乐、美术课时被大量占用;艺术教育相关设施落后或严重匮乏;音乐、美术教材供量不足(由于是免费教材,每学期只按照学生数的1/3供应课本)等现状,造成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造成艺术教育在很多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副科”的尴尬局面。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艺术教师的工作信心也受到动摇。很多学校几乎谈不上重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其他学科教师为了提高分数也常常挤占音乐、美术课时,音乐、美术课程几乎名存实亡,这使得艺术教育不可避免地被弱化、淡忘甚至丢弃,久而久之,艺术教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落实国家对中小学生美育的要求,是艺术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艺术测评提供了一个途径,使得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测评的方式得到监督和完善,使得开齐、开足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不再成为口号。艺术测评为学校艺术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机制,对中小学生艺术水准和艺术能力的提升,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地位的提升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测评猜想
艺术测评千呼万唤始出来,而如何测评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中指出:“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3]就艺术测评来说,可以从测评的范畴、测评的方式以及测评的管理等方面作出猜想。
(一)艺术测评的范畴
艺术测评既要考察学生艺术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从艺术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考量。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中指出:“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3]此外,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也将是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内容。艺术测评应当考察学生的艺术课程学习水平,考察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学习态度。艺术测评的范畴应当包括学生的艺术技能、平时成绩和艺术素养等三个方面。测试内容应当围绕教材,着重考察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首先,艺术测评需要考察学生的艺术技能。以音乐学科为例,音乐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等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通过测评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分辨不同人声、不同乐器的音色,判断一首经典乐曲是中国音乐还是外国音乐,区分一首歌曲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乐曲,这些都是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应当掌握的艺术课程学习水平。
其次,艺术测评需要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以及课外活动参与情况。例如,对学生自主参加校外艺术学习、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如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进行考察,对学生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的某一艺术项目的特长(如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作出评价,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
再次,艺术测评需要考察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以音乐学科为例,一首歌曲的教学是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还是表现了对故乡的无限眷念;这首乐曲是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还是表现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憎恨,都需要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感同身受。音乐教育应当承担相应的德育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已被明确列为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首要目标,音乐教育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要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艺术测评的方式
艺术测评的方式是指通过何种渠道,采用何种形式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测评,使之最大化地达成艺术测评的目标。艺术测评的方式应当简洁明了,对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分别作出测评,对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作出测量。
1.测评方式
艺术测评应当包含当堂检测、机考和笔试以及个性化评语等方式。
(1)当堂检测
艺术测评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当堂检测。艺术教师在课堂就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技能进行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反馈。这种测评可以是提问式的测评,也可以是学生表演型的应答。可以通过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使得全体学生加深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得艺术教育的美的特性得到张扬,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教育的特点。
(2)机考和笔试
艺术测评的第二种方式是机考和笔试。机考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艺术测评,笔试是以试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机考和笔试的优势在于借助计算机以题库的形式,或者直接以试卷的形式迅速、快捷地对学生的艺术素养作出评定。机考和笔试可以同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评并立刻得到测评结果。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艺术素质状况,不能真正全面地评价出学生的艺术素养。
(3)个性化评语
艺术测评的第三种方式是指艺术教师以个性化的评语对学生作出评定。每个学生有他(她)的天生禀赋,有的学生歌唱得好,有的学生舞跳得棒,有的学生擅长书法,还有的学生喜欢画画。这需要音乐、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力求对每一个学生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艺术测评的个性化评语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作出评价。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9月15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4]以音乐测评为例,学生参加的合唱团、舞蹈团等项目的排练和表演,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等事项,都可以作为艺术测评的方式。
2.测评特性
艺术测评应该采用多种形式,不能以某一种测评决定一个学生的艺术素质。艺术测评应当“倡导发展性评价,促进评价对象主动发展;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主体间共同建构;实践用质性评价统整,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5]87。艺术测评的方式应当体现可行性、合理性、高效性等特性。
首先,艺术测评的方式需要体现可行性。以音乐学科为例,音乐测评应当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在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回答的基础上设计测评题型。音乐测评的题型可以通过音色辨析、音乐表现形式辨别、音乐题材或体裁判断来设计,也可以对名曲名家(如主题片段与词曲作家识别;作品的名称、作者、背景等知识掌握;戏曲、曲艺、民歌以及风格流派的了解;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管窥)方面的设计,还可以对学生的视唱能力、节奏掌握能力进行考察,通过一曲多问等综合应用方式反馈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
其次,艺术测评的方式需要体现出合理性。以音乐测评为例,测评题型应当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以多项选择题为辅,通过聆听与鉴赏的形式进行选择与判断,进而做出基本的分析与表达。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以题库的方式随机抽取题目,同时作出评价。
再次,艺术测评的方式需要具备高效性。由于艺术测评不可能大量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艺术测评的量、度都需要精确。既不能过量,更不能过度。需要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测评任务,同时又要通过测评使学生艺术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情感得到升华。
(三)艺术测评的管理
艺术测评的管理主要是指教育领导部门对艺术测评的领导、组织和管理,以及艺术测评试题的编写和艺术测评成绩的评定等方面。
首先是教育领导部门对艺术测评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通常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定,或依靠专家设计,或其他学校经验的直接借鉴;同时,在学校教育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强调理性分析,重视系统性,强调科学论证,追求普适性。”[5]87艺术测评的实施离不开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否则我们很难想象一线中小学开展艺术测评的可能性。只有上级教育领导部门对艺术测评提出要求,把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作为学校考核的一项内容,艺术测评才能够得到贯彻和实施。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6]。教育领导部门需要改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保障音乐、美术等艺术学习的时间,尊重艺术教育地位,平等对待艺术教师。只有这样,艺术测评才会有实效。
其次是艺术测评试题的编撰。鞋子是否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由于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艺术测评试题的编写需要专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谋篇布局。虽然提倡由第三方完成艺术测评题库的编撰等事项,但不能脱离基础音乐教育的轨迹,不能专业化,更不能忽视一线艺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测评的建议。艺术测评试题的编写应最大限度地获得一线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师的认同,艺术测评试题是否适合学生,题量是否恰当,都需要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才能证明。
再次是艺术测评成绩的评定。艺术测评既要“关注主客体价值,又要认识到交往价值的存在”[7]59。艺术测评的主要目的应当在为了“把握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状态,用某种标准加以判断,然后在下一步的学习中发挥作用”[8]。艺术测评虽然具有可操作性和相对科学性的特点,但不能仅仅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学生的艺术造诣和水平,并不一定能从分数如实地反映,特别是很多有想法或者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分数很可能不高。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艺术测评的成绩评判艺术教师的教学。作为特殊学科的音乐或美术等艺术学科,其教育影响不仅仅面对学生的当前,更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艺术教育的延时性特征是艺术教育魅力所在,切不可让测评成为“束缚”孩子们艺术潜力的工具。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中指出:“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3]我们需要关注艺术测评的诊断性、情境性、发展性功能,使得艺术测评的目的是为了以评促学,而不是简单的考试行为。对于艺术测评来说,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影响到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更影响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发展,影响到学习者音乐学习持久兴趣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以及音乐审美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教育领导部门应当持续不断地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研究,探索更适宜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方法和规律,使艺术测评真正做到实至名归。
三、艺术测评应对
艺术测评是一个共同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对各类与评价有利害关系的人的需求、关注点和问题的应答,并通过对话和协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7]60艺术测评对艺术教育的发展,对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提升直至对中小学生艺术水准的提高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作为一线的中小学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师,需要做足功课,获得多方面支持;需要正确面对,做到全方位思考;需要以人为本,构建多审美通道。
(一)做足功课,获得多方面支持
由于艺术测评是一个“新鲜”事物,如何让艺术学科得到“公正待遇”,如何能够让艺术测评获得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师的第一项工作。
首先,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全面支持,确保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完善艺术教学设施,保证音乐、美术教材供应。艺术教育千万不能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只有真正做到开齐开足艺术课程,配备必要的音乐教学配套设施,艺术测评才可能成为现实。
其次,需要得到其他学科教师的理解与支持。要让其他学科教师认识到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意识到随意占用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是不恰当的行为。要让他们认识到学生学习生活中不仅需要语、数、外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准和能力。艺术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应当享受的教育,学生的人生中不能没有艺术教育。
再次,需要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足够重视。中小学教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历程,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重要性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生的道路才能够健康前行。
(二)正确面对,做到全方位思考
艺术测评来了,是否表示艺术教育的春天到来了?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对于艺术测评及其实施,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师需要正确面对,做到全方位思考。
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艺术测评的到来。无论艺术教育的现状如何,艺术教师都不能推卸责任。推卸责任即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失败。对待艺术测评,艺术教师需要端正态度,既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敷衍了事。要仔细阅读关于艺术测评的相关文件和实施细则,精心准备,谋篇布局,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要做到教学与测评二者的平衡。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有它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要求我们既不能只重视测试,从而把音乐课变成乐理课,把美术课变成美术史课,使得艺术学科变成一门纯粹的考试学科,变相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能我行我素,忽视学生对音乐或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艺术测评只是一种合格性评价,它所能够达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短期效应,而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学生对艺术兴趣的养成,应是艺术教师毕生的追求。艺术测评应当作为一种“服务器”发挥作用,为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再次,要尽可能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在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学中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及时反馈以了解学生对音乐或美术学习的掌握程度。以音乐学科为例,可以通过建立音乐学习档案袋的方式,记录每一位学生音乐学习的状况,及时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办法。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觉到他(她)在音乐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艺术测评才有价值与可能。
(三)以人为本,构建多审美通道
无论是否有艺术测评,我们都不能忘记艺术教育的宗旨,应当时刻坚定以人为本与以美育人的信念。只有努力营造多审美通道的艺术教学,积极创设多审美通道的艺术评价,大力培养多审美通道的艺术眼光,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之路才会越走越通畅。
1.营造多审美通道的艺术教学
多审美通道是指根据“视觉”“听觉”以及“动觉”等感官把教学形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9]以音乐教学为例,教学中存在着“听觉通道”“视觉通道”和“动觉通道”等路径,这些路径或是以“单一通道”的形式出现,或是以“双通道”甚至“多通道”的形式把音乐教学中的美进行展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歌唱、器乐及舞蹈是音乐教学中的三种方式,“视觉”“听觉”以及“动觉”是学习音乐的通道。应当努力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合在教学中,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于情感体验等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从多审美通道创设有效的音乐课堂,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长久的保持。
2.创设多审美通道的艺术评价
艺术教育可以创设多审美通道的艺术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艺术学习情况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既尝到巧克力,也吃到薄荷糖。以音乐教育为例,有些学生在乐理学习方面并不突出,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力,在舞蹈、唱歌等方面表现得都很好,这就需要我们一分为二地对学生的艺术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评价一个学生的音乐素质,最重要的是应该关注学生各个方面表现出的音乐能力。例如,一位学生在课堂演奏竖笛,如果老师能够进一步指出:“很好,在结尾处可以渐慢渐弱……”学生就可以明白教师所期待的音乐的力度处理,学生就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音乐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聆听和表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实践,通过多审美通道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3.培养多审美通道的艺术眼光
“合格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基础素质的通才,而不是专业化倾向的半成品。”[10]12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将来成为音乐家或美术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培养懂审美会交流的人。中小学艺术教育犹如工艺流程中的“原料生产阶段,具有像玉石矿、铝锭厂一样的性质,所以它只需质地纯正,无须精雕细刻”[10]13。艺术教育不应限于当下的教学,而是应当放眼于学生的未来。对艺术教师来说,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工作去教,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音乐或美术爱好者去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以音乐教育为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感受音乐之美。在更多的时候,可能唱好一首歌、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比枯燥的讲解更具有意义。
艺术教育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多审美通道的艺术眼光,为学生构建艺术审美的阶梯。应当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使艺术之美深深地印在心田,为美好的生活增加一份艺术情趣,为人生旅途勾画一幅艺术之路。艺术教育要“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4]。
“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多审美通道的艺术眼光不是立刻就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是仅仅说一下就能够实践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理念才能落到实处。
“艺术教育是美感的浸润、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撞击、激情的传递。”[2]6“平生无襦今五绔”(《后汉书·廉范传》),艺术测评从无到有、从优到精,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无论如何,艺术测评必然在实践中得到认同,艺术测评必然会对艺术教育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5-10).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
[2]郭声健.艺术教育的春天来了?[J].中小学管理,2014(9).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EB/OL].(2016-05-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506/t20150618_190674.html.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6-05-10).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9/t20150928_211095.html.
[5]龚效华.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
[6]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6-05-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95/201401/163173.html.
[7]刘志军.教育评价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研究,2004(2).
[8]钟启泉.教育评价:为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J].全球教育展望,2007(6):3.
[9]潘朝阳.我只是想让孩子喜欢音乐——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60.
[10 ]杨启亮.合规性评价:基础教育评价的应然选择[J].教育研究,2006(11).
(责任编辑:紫 嫣)
Thoughts on Artistic Quality Assessment with Music Assessment as an Example
PAN Chao-yang
(The Middle School of Shijin, Luhe District, Nanjing 211500, China)
Artistic quality assessment is proposed with regard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art education. Its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by improving their aesthetic and humanistic quality. However, a consensus is yet to be achieved on how to go about this evalu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music quality assessment as an example, speculating about the category, method and management of assessment.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related strategies.
artistic quality assessment; music quality assessment; speculation; response; aesthetic education
2016-08-2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孔子对其弟子的教学艺术及现代价值》(DOA140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潘朝阳(1968—),男,江苏南京人,博士,江苏南京六合区仕金学校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G40-014
A
2095-0012(2017)01-0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