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砌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24
施工经验
小型砌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混凝土砌块经近50年的工程实践和发展证明,基本上适合国情,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的建设事业对建材、建筑业提出“加速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体系”的要求,为混凝土砌块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用砌块砌墙可以保护耕地,减少烧砖毁田;节约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利用工业废渣和地方资源;使用混凝土砌块,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节约砂浆,减少运输,房屋使用面积可适当增大。
一、存在问题
1、小型砌块施工的普及较迟。操作上不熟练,有些地方还达不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的要求。所以,在推广应用中,应引起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芯柱为抗震而设。但砌块的孔有半封底、飞边存在,芯柱混凝土灌筑不密实,而且砌块的芯柱施工比砖砌体构造柱混凝土施工难度大,从外观上无法直接检查,目前砌块施工的芯柱钻孔抽查不密实程度达5% ~10%,而且弥补芯柱缺陷的难度较大,于抗震不利。
2、砌块的圈梁多以U形块做模。在U形块内绑扎钢筋,容易使U形块底部的砂浆松动。况且,砌块的圈梁混凝土净截面积只占砖砌体圈梁混凝土截面积的50%,所以,净截面积偏小和砂浆的松动容易使墙面产生裂缝,对墙体的抗剪不利。
3、门窗框两侧填实两排芯柱。后塞口尺寸如果有误,在安装门窗框时势必要敲打已经砌好的砌块,容易造成墙体局部松动。
4、砌块墙一般比砖墙薄。水平灰缝砂浆结合面小而窄,主缝的凹槽与下层砌块的肋如果对不齐,凹槽的砂浆容易漏到下层孔洞内,所以,水平缝和竖缝砂浆饱满度难以分别达到规范规定90%和60%的要求。
5、传统的砌体施工时,在砌体上留置一定的脚手架眼,待拆除脚手架后再补砌脚手架眼,虽经补砌但对砌体的整体性或多或少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使用小型砌块的墙体留下的脚手架眼更容易造成质量通病。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充实一些容易施工又便于质量检查的方法。根据笔者在住宅群砌块施工质量监督过程中的经验,应进行以下一些改进。
1、必须改变砌砖的操作方法。按砌块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每道工序的现场检查验收,促使砌筑人员遵守操作工艺程序,使灰缝饱满度达到标准。
2、芯柱可设计为砖砌体的构造柱形式,留马牙槎,加拉结筋,这样容易施工,质量也便于监控,况且芯柱与构造柱的含钢量持平。
3、圈梁截面可改成19cm x l9cm。立模浇筑混凝土,现浇混凝土与砌体的粘结性增强,提高砌块的抗剪力。
4、门窗框后塞口尺寸可适当留大,框榫头改做成燕尾榫。不留阳角,待门窗框安装以后,四周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补密实。窗框砌体整体性加强,阳角也较牢固。
5、根据墙体的厚度截取相应长度的PVC塑料管,按施工规范要求间距在留置脚手架眼位置处预埋PVC塑料管,在砌体完工后将PVC管抽出,自然形成留置孔洞。在搭脚手架与穿墙体横拉杆时,省力又方便。在拆除脚手架时,用l∶2水泥砂浆将孔填实抹平。砌体的整体性及因脚手架眼漏水的现象都有所改善和杜绝。(摘自:《建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