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传授
2017-03-24曹克凡
曹克凡
教学≠传授
曹克凡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技能,还应让其学会算法和算理。教师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可从课堂细节入手,促成教学生成。
数学教学;巧设情境;关注过程;促进生成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苏教版三上《整百数乘一位数》。这位教师在课一开始就直接给学生出了几道关于“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结果很多学生都计算错误。鉴于这种情况,这位教师干脆就让学生把书上的习题逐一完成,然后集体对照一下答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该教师除了让学生汇报每道题的答案之外,就再没进行其他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法和算理,是否对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地建构,我们不得而知。
“口算”课,看似内容少、没什么思维含量,但细细琢磨起来,其中可供挖掘的东西很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此,笔者建议这位教师重新研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且要关注教学细节。
1.巧设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回归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数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想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习与生活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师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师把口算教学放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转变教师角色,经历探索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真正地转变角色,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彻底改变原本什么都不讲的情况。作为合作者的教师看似没有讲什么知识,但可以及时把握时机,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适时介入,为学生创造进一步思考的机会,带领学生深入地交流与探讨。教师退到幕后,将学生置于台前,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原其思维过程,进而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和价值。
3.捕捉课堂细节,促成教学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生成无时不在,这是生态课堂的本色。而学生的真实思维则是课堂教学生成的源泉,具有较高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随时捕捉“养分”较多的细节。因此,为学生提供和创设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师的 “本职工作”,同时,善于机敏地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也应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由于本节课相对自由开放,学生提出的某些方法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没有对学生的想法置之不理,也没有急于告诉学生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把问题返还给学生,由学生来处理。这种做法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励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思考、辨别,在比较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教学向新的领域进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开展总结交流,内化算法算理。
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或习得一种技能之后,需要给他们留有一段必要的回顾与反思的时间,让其从问题的解决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进而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养。在本节课中,当学生交流完各自的算法之后,呈现在每位学生面前的是各自不同的算法。每种方法皆有其独特性或原生性,并不能适用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对比、理解、接受、总结、内化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甄别和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学生在遴选中,会自主寻求算理的支撑,有了这个基础,方能使算法得以有效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升数学能力。
总之,口算题教学看似容易,实则并不简单。教师应当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运算道理和程序的基础上,真正认清问题的本质。这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计算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并将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创造精彩的口算课堂。
G623.5
A
1005-6009(2017)73-0069-02
曹克凡,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江苏徐州,221000)副校长,一级教师,徐州市泉山区数学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