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道德与法治课上体验活动的过度化倾向
2017-03-24祝祖岗
祝祖岗
警惕道德与法治课上体验活动的过度化倾向
祝祖岗
在品德教学中,体验及探究活动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于是教学中的体验活动越来越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建立自信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处理好体验活动的自主性、情境性、生成度、拓展性,警惕体验活动的过度化倾向。
品德课堂;体验活动;过度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为儿童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儿童参与实践活动并让其有道德情感的生发和行为的转变。然而笔者发现,道德与法治课上的体验活动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儿童的学习效果却在滑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验活动出现了过度化倾向。
一、过度追求学生的自主性
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既要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提供一些务实性的指导;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适当放手。如果一堂课设计了多个体验活动,那么既要给学生留足活动时间,更要在方法指导上体现“先扶后放”的理念。
【教学片段】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下《餐桌上的学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蔬菜,谁来认一认?
生:这是茄子,这是西红柿,这是青菜……
师:小朋友认识的蔬菜可真多。这些蔬菜对我们的身体可有帮助啦。我们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播放微课“我们要合理搭配菜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蔬菜的重要性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为自己搭配一顿早餐呢?(学生开始思考)
师:你平时早餐都喜欢吃些什么?
生:喜欢馒头、面包、豆浆、肉松……
师:小朋友们的早餐真丰富,其实在早餐里添加一些蔬菜是非常必要的。大家来看看,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美味的蔬菜呢?
播放PPT,学生欣赏色香味俱全的蔬菜佳肴。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分小组活动,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为自己搭配一顿美味的早餐。
学生开始分组活动,端着餐盘,从教师给出的各种食材图样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上述教学活动很有意思,其优点在于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菜肴合理搭配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搭配一顿早餐,如何做到主副搭配、荤素搭配、干湿搭配等,教师的指导几乎没有。以上体验活动,看似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其实学生的心里还是茫然一片,这也折射出教师对“体验活动”认识的不到位。
这样的体验活动无疑可以归纳到 “过度自主”的范围之中。诚然,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但是,儿童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我们只有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加强指导,强调体验活动的任务、目标,儿童才能在体验中获得德性提升。
二、过度追求场景的直观性
情境体验是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教学手段。恰切直观的情境,其功能是综合的,既有体验的价值,又有教育的功能。但是,如果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盲目追求仿真度高的直观性情境,其教学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直观情境的运用应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心理特征和教材内涵的准确理解和合理把握上。
【教学片段】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大好河山任我游》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成立几个小小旅行社,介绍家乡的景点。请根据活动设计表格(表格略),分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拿出教师课前收集的材料分头准备,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有的拿出旅行社导游小旗,有的拿出电喇叭,有的拉出了旅行社的横幅。
师:接下来,请各旅行社介绍自己的社名和口号。
学生各抒己见,各有各招。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最优秀的导游了。那么,你们将带游客去哪里呢?
举手的只有一个小组,勉强说完。
师:旅行社刚成立,我作为顾客有点不放心,要考考你们有多少旅行知识。下面请各个导游把旅行知识以及文明旅游的要点给大家说说吧!
学生面面相觑,没有小组举手发言。
上述课例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和学生一起聊家乡景点。随即设计了体验活动——“成立小小旅行社”。当各旅行社介绍自己的社名和口号时,学生热情高涨,介绍得有模有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又顺着情境质疑,然后进行旅行小知识的考查。原本,教师是想把本课的教学要求巧妙地包装在体验游戏中,使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氛围中既学习了文明旅游的知识,又分享了家乡的风景。但是,学生很显然已置身于教师营造的直观情境——建立“小小旅行社”的氛围中,而忽视了本课应该关注的道德认识。
具体而又直观的体验游戏,无疑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但是过于追求逼真的教学场景,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活动欲望,使得“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的教学目标彻底悬空。
三、过度追求体验的生成度
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说:“生成就是从孩子的世界出发,用孩子的思想说话,表现孩子这个阶段最真实的体验。”但是,反观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往往过于注重体验的生成度,导致课堂缺乏精彩的思维火花,甚至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落实,一些应有的课堂生长点正悄然消失。请看如下教学片段:
在舒缓的音乐中,PPT上滚动展示各个地方的儿童在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场景。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这样的场景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很快乐,我会觉得很幸福……
师(话锋一转):那让我们看看,这些孩子是怎样过儿童节的吧。
PPT出示照片,但都是苦难儿童的生活场景。
这位教师为了追求学生体验的生成度,选取了并不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机会和领导人一起度过难忘的节日,因此,学生是无法从自己的生活中体味出教师备课时预设的“幸福感”的。
其实,要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幸福和快乐并不难。只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讲自己的节日故事,展现自己的节日照片,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能产生思想共融,生成幸福感。
四、过度追求过程的拓展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看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过度地追求体验活动的拓展性,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一些课程资源拉进课堂。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上《平安回家》一课时,为了警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出示了很多惨不忍睹的车祸图片和视频资料。虽然这些图片能让学生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可怕性,但在受到警醒的同时,学生幼小的心灵无形中也受到了伤害。
其实,要使拓展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就必须从儿童原有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出发,恰切地利用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体验活动成为提高儿童道德素养的发展点!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做到以“儿童为中心”,既要目标定位准确,又要尊重学情,有针对性地、科学地组织体验活动,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儿童获得生长能量的场所,才能促进德性不断提升。
G623.15
A
1005-6009(2017)73-0042-02
祝祖岗,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江苏海门,226100)副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