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7-03-24《艺术品》编辑部

艺术品 2017年2期
关键词:琉璃厂有缘人荣宝斋

卷首语

早上穿行在琉璃厂,迎着晨光,邂逅着熟悉却也陌生的人们:他们买菜、遛弯儿、聊天、扔垃圾、送孩子上学、疾行上班,他们形形色色、各得其所地徜徉、或栖迟在这古老的街巷上。

前面不远处传来几个少年轻轻地哼唱,而且是边走边唱,是几个身材高挑的女中学生,脸上略施薄粉、化了淡淡的妆,身上穿着整齐艳丽的服装,步子轻快而有节奏,猜想他们是准备今天上午的什么会演,反复咏唱、带有和声,像几只欢快的百灵鸟、叽叽喳喳地雀跃在路上……

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

一道绚烂金光 /在小道尽头闪亮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

我听清楚了,这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歌……

我突然想,这歌不也正是在唱荣宝斋或者是春天的琉璃厂吗?在几个世纪的云影波光里,在与翰墨丹青有缘人的生命际会中,琉璃厂啊,你可不就是一条“荣耀之巷”。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美丽的春天里,著名学者、书法家杨守敬在他日记中这样记载他逛琉璃厂的感受:

时馆于崇文城南之平乐园,距琉璃厂往返约十里。每薄暮,馆事毕,步而往。漏三四下,街衢之间,爝火尽息,阒无行人,余方挟数纸踽踽而归。或灯为风灭,则望影疾趋,不惧亦不倦。归后犹复挑灯伸纸,摩挲数次乃寝。

鲁迅先生从日本归国后居京的十年中,据日记中载录到琉璃厂500余次,以1916年最为频繁,达80次之多,购书三千八百多册,造像、拓片、墓志和残碑四千多枚。这500次的光顾里,又有多少在明媚的春光中?

所以,我们怀念那些流光溢彩的岁月,同时也更怀念那些如春天般温暖的名字。尤其是在荣宝斋“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文化视野里,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于右任、陈树人、陈师曾、林纾、张伯英、张大千、齐白石、溥儒、陈云诰,等等。这些辉映时代的名字,共同蔚成了二十世纪荣宝斋以及琉璃厂文化历史上的一道广袤的风景线。

窗外,老柳树的枝丫上已点染了新绿,这新绿在斗拱飞檐的苍茫里显得更加的耀眼。它明亮、清新而充盈。它也让人联想起光荣、梦想和希望。

此刻,冬天已远去。

而琉璃厂正是春天。

《艺术品》,品艺术。

艺术使我们更深刻。

《艺术品》编辑部

猜你喜欢

琉璃厂有缘人荣宝斋
琉璃厂的传说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咏梅两首
印象·琉璃厂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荣宝斋》征订
《荣宝斋》
《荣宝斋》征订
雷人画语
琉璃厂重生记